天我们来说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在美国硅谷是世界互联网的中心,我们发现有很多很多的中国人在打工,也有很多很多的印度人在打工。按道理讲咱们认为,咱中国人的素质怎么地也比印度人强多了吧?
但是我们发现,印度人在硅谷的位置远远高于中国人。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谷歌和微软这两大企业的CEO,全都是印度人。
除了顶级的CEO 之外,大量的印度人占据了硅谷很多很多互联网公司中高层位置。而中国人的身影呢?中国人很奇怪啊,大概做到中层,就已经做到了天花板了。别说上层了,做到中层就已经很不错了。
有人统计过啊,清华大学在硅谷地区就有一万多名校友,那么加上北大复旦南开浙大等等等等,那有将近十万中国名牌大学的精英在硅谷地区啊。
但是他们却做不过印度人,他们只能安贫乐道的做一个简单的程序员,或者做一个中低层的经理。
大量的中高层经理甚至顶级CEO的职位,都被印度人所占据了。大家不禁要问,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状态?中国人不如印度人吗?其实印度人在硅谷取得成功啊,是有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两方面
经常听到有人感叹硅谷的高科技公司都被印度人“占领”了,具体到什么程度了呢?一份研究报告显示:
在硅谷的1/3工程师是印度裔,硅谷高科技公司里7%的CEO是印度人;印度人创建的工程和科技公司比英国人、华人和日本人所创建的总和还多。
噢,对不起,这还只是一份十年前(2008年)的报告。
今天,三大硅谷IT公司:苹果、谷歌、微软,后两个的CEO都是印度裔。除了谷歌与微软,摩托罗拉、诺基亚、软银、Adobe、SanDisk、百事可乐、联合利华、万事达卡、标准普尔……这些知名国际巨头的CEO都已经被印度人拿下。
即使在整体商业领域:全美500强企业中,外籍CEO有75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印度裔(籍)10位。英国裔(籍)9位。另有来自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土耳其等在内的其他国家的人士。中国香港华裔(籍)和中国台湾华裔(籍)分别有1位,中国大陆华裔(籍)0人。
从1999~2012年,虽然印度雇员只占硅谷整体雇员人数的6%,但印度人在硅谷创建的公司占全硅谷的比例从7%飙升到了15.5%!
而且不同于华人硅谷高管往往本科甚至更早前就来到美国的情况(陈士俊8岁开始,李开复11岁开始接受美国教育),印度裔的硅谷高管几乎全部是本科甚至念完研究生才来的美国。
这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是印度理工学院(IIT)了。据说是世界上第一难考大学:
(45万人报考,只录取3%)
http://cj.sina.com.cn/article/detail/1406601012/150959
但是如果我们查看清华北大的高考录取率:
好吧,你说清华北大的数据是全国高考录取率和IIT是自主招生考试,那我们来比较清华北大的自主招生:
(因为第一条显示初审通过的为2446,通过率不到10%,所以估计)申请自招的人数应该在25000~28000。最后录取778人,录取率=778/25000~778/28000=3.1%~2.8%
从这个数据看,IIT和清、北相比并没有明显更难考。而且我们不要忘了,能去参加清华北大自主招生的已经是各省精英中的精英了,和IIT这种45万人可以参加的报考门槛,要已经精挑细选得多了!
另一方面,在教育拨款上:
即使用最夸张的算法,IIT是每个学生每年30万卢比,折合2.9万人民币。
https://www.quora.com/How-much-money-does-an-IIT-spend-on-a-single-student-in-terms-of-all-facilities-including-academics-in-a-year
而清华2017年的教育经费拨款30亿元、科研拨款50亿元,全校学生3.6万人。如果算总拨款的话是平均一个学生80/3.6=22.2万!即使只算教育拨款也高达30/3.6=8.3万元。可以说从任何角度都碾压印度理工。
http://www.sohu.com/a/164475124_334498
换句话说,清华的录取往最宽里面算也不比IIT容易,清华每个学生的教育资源用最严格的方法算也比IIT最宽的算法高得多。结果是,“留美预备学堂”在美国被人家全线碾压。这不得不让人深思啊。
说到印度理工,其实最早我并不是从关于硅谷的新闻上了解到的,而是一部经典的电影:
《三个傻瓜》3 IDIOTS
虽然这部电影描写的这所原型为印度理工的大学,教条、压抑、呆板,毫无创新精神,但你得想想美国人电影还天天黑自己政府最烂呢。作为电影总要树立一个冲突、一个反面,往往并不反映真实情况。或许影片中弘扬的价值观,出彩的情节,才真正反映了印度教育所推崇的理念。
用一句台词来说就是:Alliswell(哦里斯歪儿)。翻译过来就是,喜欢穷折腾。不论是开头的电击门口小便者,还是最危机关头的紧急助产里的临时网络教助产、自制发电机、自制吸尘器吸胎儿……完全体现了影片对智慧的概括:敢于穷折腾、动手能力、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考虑到IIT相比中国大学要少得多的资源来说,喜欢穷折腾真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一直在搜集关于青少年科技制作、实验类的资料。一次我看到一本《爱上制作》,是从美国引进的制作类的书,里面讲到一个印度的老师,教授孩子用各种廉价的材料甚至是回收的垃圾制作科学玩具,其中有一张这样的图片:
一支铅笔不依靠任何竖直方向的接触而悬浮在半空中。如此神奇,同时又如此简单和质朴。文章说,2006年一个印度小女生籍由这个小制作所撰写的科学报告参加了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的因特尔国际科学和工程展(ISEF),并获得了第二名。又因为这次的获奖,被英国的大学录取,甚至在2010年麻省理工林肯实验室用她的名字命名了一颗小行星。
真是一个很美好的故事,然后我记下了这老师的网站。一过就是几天。
一天我又需要寻找实验资料,所以想起了那个记下还没有查的网站,于是我打开了这个网站。真是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网站。简直让人怀疑是90年代的产物。
http://arvindguptatoys.com/
这就是网站的主页。但是打开里面的“来自垃圾的玩具”链接,我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废自行车内胎做的打气筒、吸管做的水泵、只剩一半的篮球做的数学模型、废光盘做的发电机、自行车气芯橡皮和火柴棍做的原子模型、饮料瓶做的肺部呼吸模型……
应有尽有,我当时兴奋地给友人在qq上推荐“无尽的资源啊!!!”然后我就搜索了这个老师的名字,发现他竟然是印度理工学院毕业的,就更加敬佩了。我又给朋友留言:“IIT引领科学青年!”
我还搜到了他在TED上的演讲,后来发现,这是TED上最好的5段教育演讲之一。
看这家伙用沙哑的声音展示这些玩具,简直让人想哭。”我一边看一边和友人说。
6分钟后,在关于盲童玩具画笔那里。我说:“最后还是没忍住。伟大的人生啊。”
一位世界上顶尖理工院校的毕业生用科技带给人快乐和智慧,教给孩子竭尽所能地创造而不仅仅是使用现成的科技产品。然后看着这些学生一个个闪烁着忘我的眼神,作为一个工科生这或许就是人生最完美的景象了吧。
因为知道IIT完全是因为电影《三个傻瓜》。于是我当时半开玩笑半憧憬地说:“我强烈怀疑做这个的人就是三傻的原型。”
当然这不是真的,我查过了。但在我心中他就是那个兰彻:信手拈来变废为宝,用自己的双手实践自己的价值观。虽然GUPUTA不是三傻的原型,但他的事业本身就已经足够震撼人心,而且他还放弃了所有专利,从这点来说,他比电影还牛逼。他有一段话讲得特别好:
“(大意是:)科学教育的器材应该是任何阶层的孩子能负担得起并且能参与制作的。如果你去看许多大型的科技馆(科学博物馆),你会发现大多数的项目都是仅供展示的。如果一个孩子在这样的博物馆花了3个小时,看那些激光装置、那些玻璃仪器、和各种发光,然后三小时以后这个(普通阶层的)孩子会感到完完全全的无助、深深的无力感。因为当他或她回家以后,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也无法延伸。这些巨型的机构,更像是权力和财富的炫耀品,而不是亲近这些孩子的教育载体。
其实,一份报纸或杂志,我们就能切割成小方块,孩子们可以做许许多多几何形状。这张纸就事实上变成了一个几何实验室。通过一些折叠,他们可以制作出扇翅膀的小鸟、会弹跳的青蛙、孔雀或者扇尾鱼。这些就是几何学的实践,而无需过多的言辞。
——Arvind Guputa”
你说这样的教育太low了,太寒碜了,玩玩还可以,能有什么实际的技术推动、商业价值?
那好,我来介绍另一个TED大热的视频:
《对抗全球疟疾的新利器——50美分的显微镜》
简单地讲,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非洲疟疾检测的重大问题是,显微镜过于昂贵,以至于当地人根本不敢轻易使用,因为一旦损坏的结果是数月甚至数年的工资。
于是开发出的一种基于折纸技术的显微镜Foldscope,这种极其低成本、方便运输和维护的显微镜正越来越在贫困地区的疟疾防治中发挥出无与伦比的作用。
它甚至被开发出设计者没有设想到的用途,比如在卢旺达,当地植物病理学家用它来检测香蕉作物上的真菌,而坦桑尼亚的孩子们用它来检测牛粪中的寄生虫。更因为它的低廉价格,它越来越多地成为世界各国生物、科学课上每个学生可以拥有的学习设备。大大促进了科学教育的热情和普及。
他的设计者是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工程教授Manu Prakash(马努·普拉卡什)博士:
他手里拿的那张纸就是一个折纸显微镜Foldscope的全部材料
他是哪里人呢?——哈哈,你猜对了。印度人。
他是哪个大学读的本科呢?——哈哈,你又猜对了。印度理工(坎普尔分校)。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nu_Prakash
而当他开发出这一款显微镜之后,印度又做了什么呢?
2015年,印度生物技术部启动一项计划:将在全印度80个大学和机构推广折纸显微镜(Foldscope),用作为学生学习生物、化学和物理的教学工具。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oldscope
从古普塔的垃圾玩具到普拉卡什的折纸显微镜,似乎真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让人看到那种深入核心的“穷折腾”精神。在我看来这就是正在印度发生的科技教育实践。我相信这样的实践正在为印度更强大的科技人才培育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衷心地希望我们的学生也能够接受这样的教育,去动手、去创造、去穷折腾,而不是一想到科技教育,就是做题,就是专门的实验室、昂贵的器材和按部就班的实验报告。
科学教育应该是好玩的,应该是可以亲手实践的,应该是让我们的青少年拥有创造的眼光和动手能力的。
或许我们今天的学校还无法如我所愿般的快速转变,但我们每一个物理、化学、自然、科学……老师、甚至是每一个家长都可以行动起来,去让孩子拥有这样快乐有益的科学教育。
 
PS:的确值得我们深思,欢迎评论。
来源/网络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