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全国上下都在隆重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同时,院线也上映了一部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金刚川》,作为本档期唯一的一部同类题材电影,也是近十年来少有的描写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事迹的大片,这部电影自然承载了很多很多关注和期待。这其中有很多的因素,有对作为主演的吴京、张译的期待,有对导演之一的管虎继《八佰》票房突破30亿后能否在军事大片题材上再下一城,成为本年度中国电影界最大赢家的好奇,最最重要的,还是广大观众对于抗美援朝,对于志愿军战士的情怀,毕竟,这些年来,歌颂他们的影视作品,实在太少了。

《金刚川》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中鲜为大众所知的一个故事,它并不是正面描写战场的宏大叙事,而是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接近胜利的1953年,志愿军为了促成停战协议的签署而发起的夏季反击战役中围绕一座桥展开的一个战场侧面。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胜利,大部队需要走过金刚川上的一座桥,美军为了不让志愿军抵达战场,需要不停派飞机袭击并炸毁这座桥,负责修桥的工兵连需要在一次次轰炸后用最快的速度修好这座桥,让部队按照既定时间通过,此外岸上的高射炮兵需要打击前来袭扰的美军飞机,保护这座桥。在一天一夜的时间线上,电影不断重复这个故事,但是分别从作战部队、美军飞行员、炮兵以及工兵这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展开,他们所经历的这焦灼的一天一夜分别是什么样的,他们眼中的战斗和牺牲又分别是什么样的?随着故事的一遍遍重复,战争的激烈程度和对于观众情感的调动也是层层递进的,就像在一块画布上一层层地刷上油彩。

说实话,对于这部电影最终的成片效果和质量,新之我一直是惴惴不安的。电影上映后,很多批评的声音说这部电影的叙述方式是在抄《敦刻尔克》的作业,依然没有摆脱模仿好莱坞叙事的路子,其实,我认为比抄作业更麻烦的是这部电影是在疯狂地赶作业:这是一部3月份立项,8月份才开拍,10月份就要上映的电影,如果你熟悉商业大片的项目流程,你就会明白如此疯狂的进度表就相当于让你用10分钟的时间做完一张2个小时才能完成的高考卷子,就算你是学霸,就算你找来了三个考生、管虎、郭帆、路阳,一个作选择题、一个做填空题、一个做论述题,然后把三张答题卡粘贴成一张交上去,恐怕也很难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

当然,最后电影的成片效果,虽然有很多剪辑、音效以及诸如重复镜头这样的瑕疵,但是依然被业内人士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前无古人的“奇迹”,可见目前中国电影的工业化和专业化程度已经有了相当的成熟度,至少这张卷子的卷面被拾掇得可以拿得上台面。很多观众看完之后也表示被情节所深深感动,尤其是主演张译极富张力的演技和结尾志愿军遗骨回家的真实场景,在看电影时,我能够听到身边观众的抽泣声。我个人非常喜欢的画面,是结尾部分,当金刚川周围的山头被美军的燃烧弹烧成一片焦土后,英勇的志愿军战士冲破漫天的烟尘,在炮火和朝阳中伴随着《我的祖国》的钢琴配乐跑过工兵连血肉之躯架起的桥梁奔向战场的情景,以及结尾和《流浪地球》结尾颇为相似,明显出自郭帆导演手笔的那一串概述志愿军事迹的动画。

然而,很遗憾,除去抗美援朝真实历史的加成,这部电影所表现的英雄事迹和战争场景并不能让我感动。它再一次加深了我长期以来的一个也许并不成熟的想法,那就是,目前中国的大导演们,无论是管虎这样的内地骨干,还是那些北上很成功的香港大导演,有一个算一个,都不了解如何拍好一部“中国式战争电影”,不了解如何淋漓尽致地表现人民军队的精气神。

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一切战争片的内核都是反战片。我觉得没毛病,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就是人类天然的正确。但是,这种热爱和平究竟是《英雄儿女》中那种“人民战士驱虎豹, 舍生忘死保和平”,还是我之前在节目中提到的那种日式小确幸的“因为战争会死人,会让很多人遭受不幸,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反对战争”呢,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为什么当下的那些战争大片,虽然可以用及其专业的布景、造型和特效将战场的残酷和战斗的激烈更好地还原,但观众往往觉得还是差那么一口气,总是找不到5、60年代老电影的那种心潮澎湃、振奋人心的情怀。因为这些当下电影都不会和你好好讲清楚,我们为何而战?

 

​就像《金刚川》这部电影,开头只是像新闻简报一样用一段旁白和历史画面介绍了抗美援朝的历史,然后就开局一张图,定位金刚川,仿佛电脑游戏一般告诉观众,任务开始了,目标,击落敌机,过桥,接着就是一群士兵开始舍生忘死地战斗、为了完成目标不惜一切代价,接着就是血、泪、牺牲、战友情,让观众潸然泪下,感受到了这些士兵真的太不容易了,那个年代真艰苦啊,战争太残酷了。

但是仅仅这样就结束了吗?显然不是。电影告我们,这些志愿军战士不怕牺牲、为了完成目标、为了胜利、为了战友献出了他们的生命,所以他们是英雄,但是,这些战士为什么会不怕牺牲、为什么会为了胜利甘愿献出最宝贵的生命呢?他们的意志和决心是从哪里来的?

在塑造了经典志愿军英雄形象王成的电影《英雄儿女》插曲中有这样一段朗诵,是那个时代对于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的诠释:“我们的王成是毛泽东的战士,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他的豪迈气概从哪里来?因为他对朝鲜人民无限的爱,对侵略者切齿的恨”

在电影中,我们既看不到人民,无论是在战场上和志愿军并肩作战抵御侵略者的朝鲜人民,还是期盼着民族自立自强、免遭霸权欺凌的中国人民为什么可爱,同时也看不到侵略者为什么可恨。看到的只是军队对军队,士兵对士兵的战斗,一方很强,强到几乎不用付出仍和代价就可以为所欲为,一方很弱,但很顽强,无论付出多大牺牲也要坚持。当然,如果你是一个熟知这段历史的人,看到这里就会懂,但是,倘若你是对这段历史不了解的人,或者是一个非中国的观众,恐怕就会问出一个很可怕的问题:“既然差距如此之大,为什么要打下去。他们怎么你们了非要牺牲生命硬扛不可呢”

很遗憾,电影没有给出答案,甚至对于当时作为志愿军敌人的美军,电影都极力淡化,片中的战士,在当时的情境下,称呼前来轰炸的美军,不说“美军”“美国人”或者是当时志愿军会说的“美国鬼子”,而是统统都是“丧门神来了”,这种刻意的模糊就造成了前两天观察者网一位读者说,带着11岁的儿子去看《金刚川》,结果儿子的观后感却是:“最后是美国人放过了我们啊”

其实,我个人认为《金刚川》的第二个视角,也就是美军视角,片中被称为“对手”视角,其实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敌人的视角,我们可以去了解当时的美国人如何看待中国,如何看待中国军队,如何看待这个百年来积贫积弱的民族,他们希望从朝鲜战争中得到什么,受到挫败后他们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一切恰恰可以非常好地解释为什么当时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却还是要打这场“立国之战”,解释战士们牺牲自己所要守护的光荣和尊严。可惜,电影中刻画的美军飞行员是一个非常刻板印象的无脑形象,他无法代表当时的美国和美军,他所感受到的战场是非常肤浅的,无非就是一开始我很牛,诶呦,怎么桥就是炸不完,太没牌面了,不行不行,我今天一定要弄死你不然咽不下这口气。而更为讽刺的是,最后电影的高潮阶段我军炮兵和美军飞机的对决居然是这货赌气,关闭了电台,不听指挥,在飞机上一边喝酒一边戴上个牛仔帽,一副cowboy的样子单打独斗去炸炮兵阵地。而我军这边呢,炮兵的任务是守护木桥,直到所有部队通过,保证完成既定任务。炮弹本来就不多,一是要省着用,二是张译饰演的排长张飞,要在隐蔽炮位上潜伏,保存最后的力量,而剧情发展到这里,吴京饰演的班长,也就是张飞的师傅壮烈的牺牲了,于是张飞就热血上涌,用燃烧弹和篝火暴露了自己,押上全排战士的性命,打光所有的高射炮,就为了把那个炸死老班长的美军飞机给干下来,全然不顾大部队根本还没有过桥。至此,影片中的战斗正式脱离了敌我双方的战略框架,被导演简化成了两个个体的快意恩仇。当美军飞行员大喊着俯冲,机枪疯狂扫射,我军炮兵排战士疯狂用仅存的炮弹对轰,我仿佛看到了一场张飞对李逵的江湖决斗。

不光是这次的《金刚川》,近年来许多描写我军的大片都会有这样的问题,不仅是《建军大业》这样评价不高的,其中也包括口碑很高的《智取威虎山》《红海行动》甚至是《战狼》,在这些电影中,你看不到党对军队的领导,避开一切党组织、军事民主在军队战斗力发挥中起到的作用,回避或者只用简单的口号来表现军队政治工作,也从来不去发动群众,开展人民战争。确实,我们知道对于当代的绝大多数导演来说,在电影中讲意识形态,讲政治,是一件非常不“艺术”也非常不international的行为,但是,如果你要拍我军的故事,这些东西确实就是我们战斗力的源泉,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军队的优势,你不去提,就远离了真实,就无法解释战士的英勇和无畏。怎么办呢?就只能描写战友兄弟情了——你把我当兄弟,我为你两肋插刀。革命战争片、军旅战争片硬生生被拍成了一部部枪林弹雨的武侠片。

就像刚才提到的《金刚川》高潮部分的剧情,我们如果剥去抗美援朝的背景,这不就是江湖大佬在初入江湖的少侠那里吃了瘪,疯狂找回场子,师弟不惜一切为师兄报仇,最后狭路相逢抽刀决斗,同归于尽的路子吗?看来,“中国式战争电影”要真正涅槃重生,除了电影工业技术的加成,精神内核的修炼依然是路漫漫而修远兮啊,但愿新一辈的电影人能够继续上下求索。

当然了,很多人听到这里一定会批评我,认为我太苛刻了,一部如此赶工的电影,能做到这样实属不易,你还要啥自行车?但是,我要继续问了,为什么电影资本之前对于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如此冷淡,以至于要如此赶工,才能勉强凑出这样一部应景的献礼片?是觉得拍出来我们老百姓一定不爱看,还是觉得这里面有诸多忌讳和不可说呢?最近,我和某剧组的工作人员聊天,得知了一件让我很感慨的事,他们原本打算策划拍摄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的电视剧,但是一直苦于投资不足,没人愿意投钱,我们熟知的那些大电视台也不理他们,只能勉强改成网剧。直到今年形势有变,加上大领导的指示,他们算咸鱼翻身,投资者也立刻换了一副面孔,说你们是不是可以把电视剧再加一点儿改成电影?

就在我准备这期节目当天出了一则消息,之前被业界寄予厚望的抗美援朝题材《长津湖》终于开机了,阵容可谓是梦幻,可以明显看出是在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优质资源整合的结果:导演是三位S级大导演:徐克、林超贤和陈凯歌一起答题,编剧是军旅题材编剧大咖兰晓龙打磨五年的本子,奥斯卡得主的摄影鲍德熹,国家电影局和中宣部主持,八一厂与博纳联合拍摄,主演是吴京和易烊千玺,历史顾问是王树增,定档在明年7月的建党百年献礼月。这样一部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能否打破诸多无形的藩篱,开辟新局面呢?我们值得期待。

最后,我想以我心目中华语音乐至今无人能超越的最高演唱水准,《英雄赞歌》的原版来结束今天的节目。英雄的赞歌永远写在中华的大地上,也永远写在我们人民的心中。

韩德彩将军说,没有毛主席,没有共产党,我们什么也不是。这就是那一代人的精神力量和信仰。他打败美帝靠什么,靠精神力量,靠改天换地,靠信仰,建立了新中国,守卫了一个新中国。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是对一般军队而言。 但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除了这一基础常识外,还有人民军队区别与其他军队的不同之处: 指挥员高超的指挥艺术,战士们精湛的战斗技能,旺盛的战斗精神,明确的作战目的(为自己而战,为人民而战),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加上高明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将士们极高的政治思想觉悟,都是人民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法宝和利器。

非常客观!

L (木秀林 林平行 行由心)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有道无术,术可成;有术无道,止于术
——————————————————————————————————————
免责申明,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学习参考,不可用于商业用途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蜀ICP备16001794号
© 2014 - 2024 linpxing.cn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