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方法

记忆,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科学记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加速知识积累。因此,要提高学习效率,加速知识积累,就要学会科学地记忆。
1、交替记忆法。
又叫分布记忆法式重视头尾记忆法。这是把不同性质的识记材料按时间分配、交替进行记忆的方法。长时间单纯识记一门学科知识的效果不好,因为具有相同性质的材料对脑神经的刺激过于单调,时间一长,大脑的相应区域负担过重,容易疲劳,将会由兴奋状态转为保护性抑制状态,表现为头晕脑胀,注意力不集中,这就不利于记忆。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在记忆过程中,先记住的事物对后记忆的事物有抑制作用,叫后遗抑制(我们用 表示);后记住的事物对先记住的事物也有抑制作用,叫倒摄抑制(我们用 表示);那么,记忆的序列则为: A B C D E F
可见开头A和结尾F只受单向抑制,中间部分B、C、D、E则受双向抑制,越是中间的部分,受到的抑制越强烈。为了降低这种抑制,可以采用间隔法。也就是说把记忆的序列打断,插上非记忆的活动,这样开头和结尾增多,中间部分减少,抑制就大大削弱了。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对某一长篇材料,一天要读六十八遍方可背诵;可是每天读几段,三天内读了三十八遍可全部背出。因此,背诵长课文、阶段复习,与其集中时间打突击,不如分而治之,每天背一点,效果还好些。也就是说,把不同学科的学习交替进行,避免过多地接受单一刺激,可提高记忆功效。
课间操,就是把上午一个记忆序列打断,变成两个记忆序列。午睡,更使上下午之间的抑制降低到最低程序,以恢复下午与晚间学习的精力。
怎样利用记忆的这一特点呢?
(1)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开头和结尾去记,若是讲话,应该把要紧事先讲给大家,结尾时候再强调一下。
(2)记忆大篇幅的材料,可采取分段记忆法,这样每段都是有开头和结尾,就人为地制造了增进记忆条件。
(3)一次记忆若干名词或大题可改变其次序,每记一次就换一个开头和结尾,平均分配复习的力量。
(4)合理地组织识记材料,尽量使前后相邻的学习内容截然不同,防止抑制作用的发生。例如,刚学完历史,不要去学语文,以减少材料之间的相互影响。
(5)合理安排时间。早晨起来,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晚上学习过后就睡觉,不受倒摄抑制的影响,这两个“黄金时间”不能错过,可以利用它记那些难度较大的材料。再有,在长时间学习中,中间要休息休息,时间最好是10—15分钟,这样,又增加了开头和结尾的次数。
总之,充分利用开头和结尾会使你在同样的时间内,用同样的精力取得显著的记忆效果。
有人曾介绍丰子恺先生的“二十二遍读书法”。这二十二遍不是一气完成,而是分四天进行的。第一天读十遍,第二、三天各读五遍,第四天读两遍。这就是分布识记法。这种方法比较省力,也比较科学。心理学家沙尔达科夫,曾做过这样的测试:分别让两组学生识记同一诗篇,一组采用集中识记的方法(即集中在一个时间内,将识记的材料反复学习,直到记熟为止),另一组采用分布识记的方法(在三天内,每天只读一遍,最后记熟)。测试的结果发现,分布识记比集中识记的方法好。在分布识记时,人的大脑神经细胞可以得到适当的休息;反之,老是重复同一材料,单调刺激容易引起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分布识记也就是分散记忆。所谓分散也有一个限度,不能认为越分散越好。过短的材料不宜分散记忆。同时还要掌握好间隔时间。间隔时间太长容易造成遗忘,间隔时间太短,又容易受到干扰。
2、自测记忆法。
这是通过自己测验自己来增强记忆的方法。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切了解自己的“底数。”通过经常性的自测,我们就能知道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学好,没记住,哪些地方易混淆,有误差,也就能马上核实校正,避免一误再误。其次,它可以培养我们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考试中,考题往往变换了角度,与原来学习时大不一样;在工作中,也常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棘手的问题。如果经常运用自测记忆法,对所学知识从多方面理解消化,那就能做到胸有成竹,临阵不慌,即使遇到出乎意料的问题,由于平时训练有素,也会得到很好的处理。
具体来说,自测记忆方法如下几种:
(1)定期测验。从时间上可分为当日测、周日测两种。①当日测:晚上睡觉前,应该将当天所学的知识择其要点复述一下或默想一遍。②周日测:星期天休息,可将一周来所学课程的内容变换角度提出问题,写在一张纸上测验自己,发现存在疑难或模糊之处,马上解决,决不拖欠。从课程内容上可分为单元测、全书测两种。①单元测:一个单元学完后,可问问自己这个单元学了些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取得了什么收获。②全书测:一本书学完后,可翻开目录,逐章回忆内容,并可挑选那些重要内容进行自测。
(2)默写自测。默写出文字符号比只看不写的记忆效果显著。这是因为默写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思维积极活跃,必然使记忆的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
(3)设问自答。“假若我是老师,我希望学生掌握哪些问题呢?”如果经常对自己这样提出问题,从多种角度设问自答,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设问自答能使人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而这些都是增进记忆的有利因素。
3、系统记忆法
系统记忆法,就是按照科学知识的系统性,把知识顺理成章,编织成网,这样记住的就是一串。零散的珠子,我们一手抓不了几粒,如果用一根线把珠子穿起来,提出线头就可以带起一大串。记忆也是这样,分散的、片断的知识记得不多,也不能长久保持。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了,就会在脑子里留下深刻的痕迹。例如:记忆圆形、扇形、弓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这样记忆:首先抓住这三种形状的关系:扇形是圆形的一部分,弓形又是扇形的一部分,然后再把几种图形面积的公式串起来。这样记忆起来,就不困难了。
把知识系统化,往往还可以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记忆是智慧的仓库,但这个仓库里不能杂乱无章,应该把各种知识分门别类地放在应放的位置上,这样记得清楚,提取也方便。在列表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比较和归纳的能力。往往是一张表整理出来了,知识在脑子里也就清晰了,不需要专门去背,也能记得很牢。
4、争论记忆法。
这是通过与别人对识记材料进行争论探讨以强化记忆的方法。
在进行争论的时候,争论双方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一方面全神贯注地听取对方的意见,同时分析其中的正误;一方面积极思维,评论对方的见解,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种情况下,信息输入大脑容易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争论可以帮助我们检查记忆的准确性。通过争论,错误的暴露出来,得以纠正,从而形成正确的记忆。而记忆正确的知识也得到了检验和应用,并得到巩固和强化。
争论还可以使争论双方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互相受到启发。在争论中,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无论是听到一个新观点,还是发现一个新论据;无论是自己被驳得体无完肤,还是被对方佩服得五体投地,都是一种强刺激,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运用争论记忆法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动机要正确。进行争论的目的是辨明知识的准确性,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而不是为了斗高低、出风头,更不能逞强好胜,中伤对方。
(2)态度要端正。进行争论要保持善意的、平等的态度,不应钻进牛角尖。既要允许对方有错误见解,也要承认自己的不当之处。对别人的谬误要善意指正,对自己的错处要勇于改过,决不能固执己见。
(3)方法要对头。争论中切忌跑题,如果离题太远,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争论中要坚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不懂装懂。
5、理解记忆法
心理学认为,理解是通过利用现有的知识在事物与事物之间建立起一种逻辑联系。在阅读比较容易的文章时,理解仅表现为感知,也就是说一下子想到从前所掌握的知识,或者马上能够从现有的知识里抓住所需要的东西并把它同新的印象结合在一起。但是,在阅读学习不熟悉的和不易理解的知识时,就要利用知识建立新的逻辑联系。理解记忆是以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为前提的。这种理解,并非指一般的弄懂了,而主要是指掌握了所要学习的内容,特别是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及它与以前的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
理解记忆法,理解是关键,是记忆的基础。要理解,就应对记忆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掌握它们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层次关系,抓住表现内容实质的关键处(或重点词语,重点句、段,重点步骤等)。这样,也就在理解中识记了。
6、尝试回忆法
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但能独立地再现出来的过程叫回忆。尝试回忆法就是在背记过程中,不断地自己考自己。考的方法很多,主要是采用自己复述、自己默写等方式。例如,在记忆外语单词时,可以背着默写,也可以看着英文默写中文,或者看中文口读英文。背诵课文时,可以不断地尝试着自己背。背得不对时,再看,再记。对学习过的识记的知识,及时进行尝试回忆,效果好。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①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记忆情况。每次尝试回忆后,就会知道自己记住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记住。在进一步阅读时便可有重点、有选择地记忆。②可以激发人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尝试回忆,目的是逐字逐句地再现读物,这能促使自己逐字逐句地读,把目标对准那些尚未记住的材料。
有些学生在记忆的时候,总是闷着头一遍又一遍地读。这种枯燥无味地重复诵读,往往不能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这样,就必然会降低记忆效果。尝试回忆,虽然比照本宣科费力气,特别是在回想不起来的时候,就要开动脑筋。因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也就容易记住所读的材料。
反复看过要记的材料后,试着不看材料。背诵一遍(或回忆一遍),若遇到困难再看书,这种利用反馈效应尝试背诵的记忆方法称为尝试背诵记忆法。
例如,在熟记英语单词后,可以看着英文默写中文,也可以看着中文默写英文,然后对照一下答案,把不对的更正后,再记一下。又如,背诵课文,可以在熟记之后,尝试回忆一下,也就是自己背一下,背不下去时,再看,再记。又如,在识记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定理证明时,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后,也可以尝试用笔演背一遍,证不下去时,再看书,再记。
实验表明,让记忆者了解自己的记忆效果,即给予信息的反馈,往往能够提高记忆效果。下面这个心理学实验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把被试者分成甲、乙两组。主试者让甲组学生对一篇课文连续看4遍;让乙组的学生对同一篇课文看一遍,尝试背诵一遍,又看一遍,又尝试背诵一遍。结果,一小时后,甲组只记得52.5%;乙组记得75.5%;一天后,甲组只记得30%,乙组记得72.5%;十天后,甲组仅记得25%,乙组仍记得57.5%。
每次尝试背诵就是给予一次记忆信息的反馈。为什么利用反馈效应的尝试记忆法能够提高记忆效果呢?这是因为反馈提高了记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篇材料识记几遍以后,总是有的部分已经记住了,有的部分还没有记住,或者记错了。反馈信息就可以告诉你哪些部分已经记住了,哪些部分还需要加工,帮助你了解自己记忆的进度,记忆的难点,然后,你就可以针对难记的部分集中力量攻下来。其次,反馈可以增强对记忆的自信心,从而给识记增添力量。如果对一篇较难的材料,或者较长的材料诵读几遍以后,就发现已经记住了其中的大部分,这就会极大地激发学习动机,以及取得成功的喜悦心情,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余下的记忆任务。当然,也可以在你识记几遍后,发现自己还没有记住,心中不免烦躁起来,这时你应该懂得:“烦躁情绪将干扰记忆,影响记忆效果。”最好的办法是控制情绪,使自己心平气和,相信自己的记忆能力,或者这样想:“这篇材料难,是应该多记几遍才能记住。”再其次,反馈在一定的程序上可以消除疲劳,维持注意力的集中。闷着头一遍一遍地读,这种枯燥无味的重复诵读容易产生疲劳,时间一长,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在记忆的过程中,时时有关于记忆的信息反馈给你,无疑会消除一些疲劳,或者使疲劳延缓产生,同时又可以使注意力不断地集中在识记上。因此,尝试背诵记忆法比那种单纯反复地去念、去看、去写的单纯重复记忆方法好。
7、比较记忆法。
这是对相似而又不同的识记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弄清它们的异同以进行记忆的方法。
比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有比较才有鉴别,不经过比较,我们就难以辨明事物的特性、事物的本质,难以弄清事物的相互关系及异同。比较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于三个方面:
(1)全面地识记材料。对同类材料进行比较式阅读,会明显地收到全面了解材料、进行“立体”记忆的效果。
(2)准确地识记材料。记忆的准确性与最初识记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输入大脑的信息有误,那么提取时必然不准。而比较是达到准确记忆的关键。
(3)深刻地识记材料。很多识记材料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难以辨别。在记忆某一材料时,如果找同类材料阅读参考,稍加比较,各自的特点就突出了,印象也会随之深刻。
比较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对立比较法、对照比较法、顺序比较法、类似比较法等。比较的基本原则有二:
第一,同中求异。即在识记材料共同点之外找出其不同点。比较时不要停留在材料表面现象的认识上,应着眼于它们本质属性的比较,抓住细微的特征进行记忆。
第二,异中求同,即在识记材料不同点外努力找出它们的相同或相似点。世界上的事物纷繁复杂,尽管表面现象千差万别,但往往有本质上的相同或相似点。如果我们能找到它们,就会把它们记得更扎实。
8、联想记忆法。
这是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的记忆方法。
什么是联想呢?巴甫洛夫认为,联想是由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刺激物同时地或连续地发生作用而产生的暂时神经联系。联想是在头脑中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依靠联想,每个人把输入大脑的信息穿串编排,构成记忆的网络;依靠联想,人能从记忆仓库中找到所需,并顺利地提取出来。我们如能抓住联想的规律,学会联想的方法,不但有利于迅速记忆,而且有利于巩固记忆。
(1)表象联想法
这是将需要识记的东西与其实物表象联系起来的方法。如识记“蚯蚓”这个词的概念,只记这两个字不易巩固,必须在脑子里浮现出那种怕人的物象才行。浮现物象时,头脑要象张开的银幕那样,看着文字,听着读音,当场把银幕上的物象描绘出来。这样经过多次练习,养成习惯,就容易把物象印到脑海里。
使用表象联想的要领是:①尽可能把知识对象在脑海里变换成具体物象。如学“寄寓”一词时,就想象自己正住在姥姥家。②多用夸张物象的方法。如学“细菌”一词时,就把它扩大到象在教科片中看到的那种细菌物象。③把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的东西。如理解“含英咀华”这个抽象成语时,可能费解,你可把自己比作正在摇头晃脑欣赏一篇好诗文的老学究。④有时要记众多事项,你可用整体物象法记忆。
(2)接近联想法
这是把根据有些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有所接近之处而建立起来的联想方法。如看到带鱼,马上会想到大海;关里人提到哈尔滨,必然想到气候寒冷、冰灯、冬泳等现象;一提到井岗山,会想到朱德和******曾在那里会师等,这些都是因为在空间上有接近之处。又如,一提起诸葛亮,马上就会想“借东风”和“三顾茅庐”;一提起鸦片战争,马上就会想起1840年和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等,因为这些事情在时间上接近。学习中,如果运用这种方法,把遇到的事实、事物和学到的知识,与接近事物联系在一起,形成空间或时间上有相关之外的系统,就可产生联想,帮助记忆,而且提起一种东西就可能联想到一大串内容。
这种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在现象或本质方面有类似之处而建立起来的联想。类似联想主要是突出事物的共同性和相似性,它对学习和记忆发挥着重要作用。如集中识字教学,其所以能得到大力推广,就是因为它利用了汉字结构具有音、形、义方面的类似性。依据汉字的造字规律,抓住特点,把常用汉字分别归纳成不同的类,然后编成《快速集中识字手册》在全国进行推广的。又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导出,就是利用两个全等三角形的相似特点推出来的。把一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对角顶点联起来,就构成两个全等三角形,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底乘高除二”,两个全等三角形合起来构成的平行四边形,正是一个三角形的二倍,二二抵消,得出平行四边形有公式是“底乘高”。这样就很容易记住了。
类似联想在各科教学和学习中使用非常广泛,它要求在合乎逻辑、忠于现实的前提下进行。不合逻辑、违背现实的两种事物,不能强行联系起来。类似联想用得好,不但对高效记忆有作用,而且有利于创造性才能的发挥。
(3)对比联想法
对比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往往具有对立性的特点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联想。如由热想到冷,由甜想到苦,由爱想到恨,由落后想到进步等。由于想到的事物具有对立性,因而将其归纳到一起。用对比联想增强记忆,效果就特别显著。小学语文教学中,常把同义词与反义词联系到一起教;中学分析小说时,常将这一人物与另一人物的形象对比起来教,能增强感染力;数理化教学中,也可将彼此对立的定理、公式、规律等归纳起来,运用对比联想帮助记忆。对比联想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非常广泛,是提高记忆效率的好方法。
(4)奇特联想法
奇特联想是世界上公认的“记忆秘诀”,也是一种记忆的“诀窍”。奇特联想法是利用一些离奇古怪的想法,把有关事物、词语或知识串连到一起,在大脑中形成一连串的物象的增强记忆的方法。
奇特联想可以把任何几个字或词语概念串起来,用自己的特殊办法加以记忆。
运用奇特联想时有三个要点必须掌握:一是将静态事物动态化,把本来是静止的东西,想法让它动起来。如“汽球、墨水、草原”三个不相干的名词,你要连起它们达到记忆目的,可想象成墨水挂到汽球上向草原飞去。二是用甲事物取代乙事物,或让甲事物变成乙事物的一个组成部分,把它们联系或组装起来。如“铅笔、草帽、大豆、拖拉机”,可以想象成铅笔代替了人,戴着草帽坐在拉大豆的拖拉机上。三是对被记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增多或减少。如要记住“手表、窝瓜、滑梯”这三件事,怎样联想呢?可想象为手表象窝瓜那样大,从滑梯上滚下来。运用这种办法对事物进行随意组合,就可进行联想创造,收到最佳记忆效果。奇特联想法乍看起来是可笑的,但使用到需记多项事物的场合,它就会发挥特殊效能。训练习惯之后,要记一连串的词语和事物,就会方便多了。
总之,联想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最重要的还有定位联想法和应用联想法,由于难度较大,本文受篇幅所限,难以介绍清楚,请爱好者专门学一下王维同志的《快速记忆法》,定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9、概括记忆法。
这是对识记材料进行提炼、抓住关键来记忆的方法。
人的记忆潜力虽然很大,但是,见什么记什么,见多少记多少,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不科学的。有所失才有所得,有所简化才有所强化。识记时,我们必须提炼出材料中的关键部分,然后进行综合概括,形成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信息符号”,便于大脑接收、储存和提取。
概括记忆的形式一般有如下几种:
(1)主题概括法读一本书,学一篇文章,欣赏一首名诗,都需把握主旨,理解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如能抓住纲、线,把内容、要点系统完整而又概括性强地穿在一起,再去记忆就方便多了。如学习《实践论》这篇难度较大的论文,如果不总结出中心思想,学过就象一盘散沙,很难实践应用。对它进行“主题概括”,可以这样表达:“这篇文章论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阐明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二次飞跃,揭示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前进性,强调了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这段概括已把全文的中心显示出来了,但仍有难记之感,如果再用“数字概括法”概括一次,即可更为精要,可记为:一个基础,二次飞跃,三性一强调。这样加强记忆之后,就能牢记中心思想。
(2)内容概括法学习篇幅较大的材料,往往洋洋万言,庞杂多变,难于识记。这就需要抓住内容提要,选择关键性词语,字句,加以重点记忆,以便启发对全部内容的联想。如大至一部作品、一部电影片、一篇长论文的“内容介绍”和章节目录,小至一篇文章、一段事实的记载,甚至一个逻辑性很长的长句子等,都可运用关键性词语,字句进行缩写或概括,使其化多为少,浓缩精华,从而启发回忆,加深理解。
(3)缩略概括法在学习记忆的材料中,用心寻找起关键性作用的字、词做为思考的“媒介”,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这就是缩略概括。如学习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时,首先要搞清电子得失与“氧化——还原”的关系,其次要判断出什么物质是氧化剂,什么物质是还原剂,这是非常重要的。当你真正理解后,可用“失——氧——还”三个字作为缩略结构去记忆。意思是:失电子的物质——氧化后——该物质是还原剂。这样,只要记住“失”、“氧”、“还”三个关键字,即可作为提示,引起对整个意思的联想。有些较复杂的固定词组、名称,概念或成串知识,也可进行缩略,使其成为简化代称。
(4)数字概括法这是用数字概括事实、内容或语句增强记忆的方法。如习惯使用的“五讲四美”、“四化建设”、“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纲五常”、“四书五经”等等,都是人们约定俗成、寓意鲜明、容易引起回想的记忆方法。学习中有些较复杂的内容,也可琢磨一些用数字概括帮助记忆的方法。如记忆炼铁的主要化学反应及炼铁高炉的构造时,可以把它们概括为“三个五”。即炼铁过程有五个主要化学反应式(略);高炉有五个部分组成(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高炉有五个进出口(铁矿石、焦炭、石炭石、入口、进风口、高炉煤气出口、出渣口、出铁口)。记住这“三个五”,共十五项小内容就可进行回忆。
(5)顺序概括法这是按照需要识记的事实材料的顺序进行记忆的方法。如历史事件的发生,各种条约的条款,历史上的各种变法,改革等内容,都可编成简化顺序,用概括词记住较复杂的内容。如“王安石变法”的五项内容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方田均税法;⑤保甲法。记忆时可顺序概括为一青、二募、三农、四方、五保。只要记住五个主要字,即可回想起全部内容。
10、形象记忆法。
用特定的方法,对记忆内容进行转化,提炼。有一种快速记忆,把1到100的数字分别对应100个单词,100个单词对应100种形象。其中,辅音字母t/d、n、m、c/k、l、s、f、g、p/b、r包含在单词中,分别代表1~10(请注意字母中的辅音字母)。用tea(茶)记为1(单词含一个t),tit(山雀)记为11(单词含2个t),dice(骰子)记为14(单词含d和c),Mafia(黑手党)记为37(单词含m和f),mug(傻瓜)记为38(单词含m和g)……100个数对应100种固定形象,做成一张表,可以形成对一长串数字的快速记忆。例如记忆373811141。可以记忆为37(黑手党)38(傻瓜)11(山雀)14(骰子)1(茶)—>黑手党让傻子把山雀和骰子都泡到茶里。于是,只要记下这一幕场景,就能记下一长串数字,很有趣。这是一种强有力的记忆力训练。

训练途径

进行记忆力训练最有效的三个途径:
1、快速阅读&记忆训练:又叫全脑速读记忆训练,是在速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充分利用潜意识(右脑)来记忆的方法。记忆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右脑的记忆容量比左脑的记忆容量大100万倍,所以,全脑速读记忆训练可以有效开发右脑的记忆潜能,从而创造拥有超级记忆力的“神话”——但这在国外并非“神话”,而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国外非常流行速读记忆(有的国家已经把速读立为学生必须课程),国内这方面起步较晚。(关于全脑速读记忆,推荐到量子秘密网站潜能开发版块看看“全脑速读记忆”里面的资料介绍)
2、图像记忆法:又叫记忆术,这是世界记忆大师最常用的记忆方法,它可以帮助你在短时间内把毫不相干的数字、文字、文章等用图片编成故事存贮进你的大脑里,也是充分的利用了右脑非常强大的图像记忆功能(关于图像记忆法,推荐到量子秘密网站潜能开发-“记忆术”里面看看《世界记忆大师(袁文魁)推荐的记忆术资料全集》,这是非常宝贵的资料,建议你下载来好好学习
3、思维导图记忆法:思维导图是当今思维记忆领域非常有用的一个工具,很多白领、老师、ceo等都用思维导图来帮助自己将资料系统化,记载在大脑里,以便寻找、记忆和思维之用。(关于思维导图,推荐到思维导图大学网学习进修)
适合中小学生的记忆力训练方法
①重复记忆。重复是学习之母,尤其像字词、术语、外语单词、历史年代、事件等枯燥乏味的东西,更需要循环往复地记忆。
②早晚记忆。根据心理学原理,早晚记忆分别只受“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的单项干扰,因而记忆效果较好。
③读写记忆法。边说边记,多种分析器的协同合作也是提高记忆成效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记字词、诗词、外文单词等。
④间隔记忆方法。读一本书,学一篇文章,最好分段交替进行记忆,记忆时间不宜过分集中。
⑤概要记忆法,在一般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和细节都记下来的场合,如听报告、故事,看电影、小说,可把其中心、梗概、主题记住;或先记一个初略的框架,然后再设法回忆补充。
⑥选择记忆方法。古人云:“少则得,多则惑。”读书学习都要抓住其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记忆的内容有所选择,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要“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⑦趣味记忆方法。“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倘若对某一门学科特别感兴趣,其学习成绩也往往较好。
⑧运用记忆法。记忆是建立联系,运用则是巩固联系的最有效手段。我们一定要把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当然,记忆力的培养,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勤奋学习。学习的知识越多,人的记忆力也就越强。孔子早就说过:“多见而多识之”,“多学而多识之”,识就是记忆。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一、从古至今都有过目不忘的能力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张松去许都求见曹操,曹操见张松矮小,相貌又丑,便有意冷落他,边洗足边接见,使张松憋了一肚子气。次日,曹操掌库主簿杨修拿出曹操新著兵书《孟德新书》给张松看,意欲显示曹操的才华。张松看了一遍即记了下来,故意笑曰:“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无名氏所作。”杨修不信,张松说:“如不信,我试诵之。”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就去告知曹操,曹操奇怪地说:“莫非古人和我想的都一样?”认为自己的书没有新意,就让人把那本书烧了。其实曹操上了张松的大当:张松用他惊人的记忆力,把整部《孟德新书》硬是背了下来。

东汉时的思想家王充,年轻时看书,“一见即能诵忆”。三国魏时的王粲,能“过目不忘”。有一次,他与朋友们看了路边的一块碑文,朋友们有意要考他一下,叫他把刚看过的很长的碑文背诵出来,他果然背得一字不差。

唐朝有个学士叫常敬忠,10多岁时已经把五经背得滚瓜烂熟。有一次,唐玄宗叫人对他进行考试,拿出一本非常罕见的万言书,要他阅读10遍后背诵出来。结果,常敬忠读到第七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唐朝还有个崔涓,刚到杭州做刺史时,为了熟悉衙门中的书吏、差役等人的姓名,便命每人以纸一幅,用大字写上自己的姓名,缚于襟上。他看过一遍后,好几百个书吏、差役,便都能直呼其名。

“过目不忘”的含义

速读是一种充分利用视觉感官的高效阅读方法。所谓“过目不忘”就是把眼睛看到的图像直接映射到大脑中,然后由大脑解读图像的内容。

“过目不忘”是快速阅读原理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实现快速阅读最理想的方式。快速阅读专家们认为,“过目不忘”是指“读者用其眼睛将书面上的文字信息正确识别后,直接传送到大脑进行理解和记忆,再由大脑将这些文字图像回忆和反映出来的过程”。这种阅读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曲折、迂回的阅读过程,是纯粹利用视觉进行阅读的一种高级技巧,也更利于提升孩子的阅读速度。

“过目不忘”理论的出现全面革新了大脑和视觉行为的方式,彻底改变了从字形到字音、字义的传统阅读习惯,使左脑的语言功能和右脑的图像功能得到协调发挥,快速运转,使眼睛吸纳信息的能力大大加强。做到“过目不忘”,发挥全脑功能,阅读速度可以提高几倍到十几倍。

四、“过目不忘”的理论依据

人类能够做到“过目不忘”,其实是有科学的理论依据的。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1、是人的语言识别与语音表达的不一致性。即人在看到文字语言时的速度远快于人用语音反应文字语言时的速度。这种不一致性的过程,导致大脑的多次间接反映,拖慢阅读速度。过目不忘并没有读的意思,它是经由眼睛直接反映到大脑,阅读速度才快。

2、是语言表达与大脑理解思维的不一致性。语言一般习惯于明确的、线形的、连贯的语言表达,而人思维活动却经常性是片状的、块状的,并具有极大伸缩性、跳跃性和概括性。读者要运用视觉器官与大脑思维同步的阅读方式“过目不忘”,则可熟练地将阅读时的文字内容图像化理解和记忆,达到高效阅读之目的。

五、“过目不忘”阅读的优势

速读原理认为“过目不忘”的阅读过程是文字图像直接映入右脑记忆中枢进行记忆,然后通过左右脑的相互协调处理,再对文字进行复述和理解。它大大缩短了阅读的反映路线,找到了真正高效阅读“眼睛——大脑”的捷径,这才是纯粹运用视觉进行阅读的高级技巧“眼脑直映”式的快速阅读,称为真正的“看书”。那么“过目不忘”较之传统的阅读(也叫做慢读)具体的优势在哪里呢?

(一)“过目不忘”看书线路最短,是真正的阅读捷径

传统阅读者的阅读路线往往是由视觉中心传至说话中心,经发音器官发出声音传至听觉中心,再由听觉中心传到阅读中心,最后才达到理解文字意义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曲折迂回路线太长,不仅费精力、易疲劳,而且直接影响到理解和记忆的效果。而“眼脑直映”式的阅读,由眼睛的识别文字再到大脑的思维反应直线快捷。​

(二)“过目不忘”阅读效率最高,是高效的无声阅读

无声阅读是指在阅读时大脑直接感知文字的含义,不必通过发音器官把文字转换成声音。也就是说,眼睛接触到文字,脑中就对文字的意义有了感知,而不需要再在脑海中把字读出来。

无声阅读决不等同于默读。目前绝大多数人的默读虽然听不到声音,实际上是在心里自我听读,也就是大脑的言语运动中枢以及相关联的发音器官都是处于潜在的运动之中。采用无声阅读法时,发音器官受到有效抑制,视觉不受逐字逐音的牵制而解放出来,而完全以大脑的内部语言进行理解,因而能使视范围扩大,便于快速阅读。

“过目不忘”是无声阅读中最直接高效的阅读方式。它的阅读习惯是培养读者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或图像来阅读,直接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声现象,缩短大脑中的反映过程,扩展图像化理解记忆范围,直接形成眼脑直映,从而实现阅读速度和理解效率的双飞跃。

 

(三)“过目不忘”阅读思维最快,是文字图像化的最佳模式。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即掌握文中表达的观点、要旨、意图、情趣等。“过目不忘”消除了文章中的多余“水分”抓住阅读目的相关的主题词、关键字、关键词、关键段,尽可能地按照文字内容的叙述实现图像化的理解和记忆,从而高速有效地完成阅读理解任务。

其实,快速阅读并不神秘,只要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经过训练之后,具备阅读能力的人都有可能做到一目十行。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进行训练,并从中获益。速度训练没有年龄限制,只要能读书识字,人们就可以通过训练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通过速度的训练就可将阅读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使阅读能力提高5—10倍,同时记忆力、理解力也得到大幅提高。

 

 

记忆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古今中外,很多名人学者都很注意用各种方法来锻炼自己的记忆力。比如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我每天做两种操,一是早操,一是记忆力操,每天早上背书和外语单词,以检查和培养自己的记忆力”。托尔斯泰的“记忆力操”实际上就是反复“复现”。只要你有计划地“复现”,你的记忆力一定会不断增强。

下面几种“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训练方法很有效,你不妨平时参照一下。

暗示法———积极。

许多人常常感叹“我记性不好”,韶华渐逝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的记忆力缺乏足够的信心。面对一连串的外语单词或一大堆材料,有些人想:这么多,我能记住吗?其实,这就给自己的记忆设了障碍。应该给自己打气:“我一定能记住。”这是积极的心理暗示。想想你小时候就能熟背唐诗的情形;想想你以往考试前精心复习,取得了前几名。

记者的一位好友董小姐近来常常苦恼于自己记性差,总忘事。可是她大学同学说:“差什么差,读大学时考古代文学我提前半个月复习,你只提前两天突击,就考了90多分,比我还高呢。”董小姐笑了:“对呀,我记忆力挺好啊,得好好开发开发。”

强记法———限时。

在规定的时间里记忆数字、人名、单词等,可以锻炼强记的能力。比如,在地铁候车时,你规定自己在车来之前记住广告牌上的几个电话和地址,而且,尽量用你的右脑来记忆。第二天,看看你是否全记住了。别以为这样很无聊,这可是充分调动你的左右脑,防止大脑老化,提高记忆力,而且一分钱不用花。这种方法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当然,你也可以随身带几张客户名片,用上下班时间来记上面的地址和电话。

回忆法———精细。

我们平时接触了很多人和事物,记了很多,但因为很少回忆,所以很多记住的东西又模糊或淡忘了。常回忆,并尽可能精细,是锻炼记忆的好方法。近期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节目中,要求攻擂者和守擂者在短时间内观察一名模特,然后比赛看谁记住的内容多,这个内容就非常精细,比如模特服装的颜色,穿了几件T恤,佩戴了什么饰品,饰品各戴在什么位置,鞋上有什么装饰等……两名赛者的记忆力令人惊叹。其实,我们平时就可以这样锻炼自己的记忆力。见了一个人,回忆一下她衣服的款式、颜色,发型和头发的颜色,手袋的款式、面料等;也可以回忆一下你最近看过的电影,里面有什么人物?发生了什么事?结局怎样?仔细回忆每一个镜头,越精细越好。

不要感叹工作忙,压力大,或年纪大了,这些都不是“记忆力下降”的理由。开发你的右脑,利用零散时间锻炼你的大脑,这就是你的记忆力会越来越神奇的秘诀

 

 

 

[elementor-template id=”6632″]
分类: 通识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