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木秀林 林平行 行由心)
有道无术,术可成;有术无道,止于术
男子靠种藕种出3套房、3辆车!烈日下他为儿女拼了:能在杭州这样生活,我自豪
泥里挖藕卖藕是盛业存的职业,也确实成了他买下杭州三套房的底气。
“小儿子一套房,二儿子一套房,自己一套房。”他呵呵笑。
盛业存手上都是老茧,指甲缝里的黑泥也不太洗得掉。
他这么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农业上只要能有一点经济利润,他都愿意去尝试:“到了我们这个年纪,谁还没吃过点苦?能这样生活在杭州,我很自豪了。”
7亩荷塘
给了他第一个一万块的收入
1996年,34岁的盛业存从安徽巢湖老家出来谋生。
“想要承包土地,先去了上海,最后选择了杭州萧山。”盛业存这么选择的理由是,当时当地能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减免一些上学的费用。
他有三个孩子,大女儿,二儿子,小儿子,最小的小儿子是个90后。
租着农民房,安顿好三个娃,他开始承包土地种水稻。
但种植水稻没给盛业存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
那时候,他要经常出去打零工贴补家用,“24块钱一天,做水泥工搬砖,不问干什么多少钱,当时我只要给活就干。”
这样的日子过了5年。
2001年,盛业存做了很多农业的功课后,决定改种莲藕。
“7亩地。最开始选择的一批是江苏苏州花藕,开花开得少,一亩大约3000斤左右,采摘季节从8月份开到第二年一二月份。”
第一年试种植,盛业存赚了1万块钱。
这笔钱就像一块定心石,坚定了盛业存继续种藕的决心。
赤脚戴着布手套挖藕
一天弯腰八九个小时
莲藕带来了经济收入,付出的也是双倍的辛劳。
当时,水稻种植没有停止,莲藕亩数在不断扩张。“我和我老婆分工,上半年她管孩子,我管水稻田,下半年莲藕来了,我管莲藕田,她管水稻田。”
8月,莲藕采摘季。
早上7点,盛业存开始劳作的一天:打着赤脚,挽起裤脚,在将近四十度的高温下划着小船来到荷塘中央。波光粼粼的水面反射着阳光,刺得人只能眯起眼。
弯下腰,把双手伸进池塘,隔着布手套,能清楚地感觉到温热的湖水、黏腻的淤泥,还得不断往下,直到手肘也淹没在泥里,这才能挖到藕。
“莲藕往往覆盖着将近三十厘米厚的淤泥。扒开这层泥挖出藕,和搬一块七八十斤重的石头差不多。”8月4日,和记者说起挖藕时的感受,盛业存依然印象深刻:有几次忘了剪指甲,淤泥和石头都会使劲往肉里钻,疼得一个礼拜都干不了活。
闷热的湖面,蒸笼般的高温可以让人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
“从早晨七点到下午三四点,横跨一天中最热的时间,腰一弯就是七八个小时。”
当时正值壮年,盛业村不觉得特别辛苦,“辛苦点不怕的,得改善生活,得赚钱,那就有动力了。”
藕挖上来之后还要整理、分批装运。
“吃完晚饭小睡几个小时,等到凌晨,要开着三轮车载着藕去周边农产品市场卖。”
凌晨起来干活的习惯,让盛业村的后半夜没有想象中难熬,他总用一杯苦茶化解睡意。
盛业存笑着说,莲藕种了多少年,后半夜就醒了多少日子。
慢慢攒下三套房
还给三个孩子都买了车
多年的种藕生涯,盛业存一直在研究怎么样才能把藕种得更好。
在藕的品种上,从最开始的苏州花藕变成了后来武汉水生蔬菜研究室杂交选育而成的鄂莲5号进行留种培育,“是我自己去找资料选的品种,这种比起以前的花藕抗病虫害性更强。原本的花藕过年就开始烂在地里,新的莲藕可以一直收获到第二年五月,亩产还从三千斤增加到了五千多斤。这种藕夏天吃着是脆脆的,到了冬天又是粉粉的,特别对萧山人的口味,不用愁销路。”
慢慢的,盛业存种植的莲藕从7亩扩张到了20亩,50亩,最高峰期有150亩。
2007年,盛业存买下了杭州的第一套房子,在萧山商业城。“4000一平方米吧,89方,总价30多万。”
2012年,全家从租的农户房搬到了新家。
3年后的2015年,盛业存给大儿子在萧山经济开发区买了一套89方的房子,“1万5均价,大约130多万。”
二儿子的房子是2016年买下来,买在拱墅区拱宸桥那边,均价3万多,89方,花了250多万。“女儿嫁人了,有自己的房子,就没给她买。”
盛业存还给三个孩子每人买了一辆小车。“他们来萧山不方便的,有车开就方便来回了。”
年收入约50万
年纪大起来缩减了规模
如今的盛业存已经缩减了荷塘的规模,也不再亲自下田,“年纪大起来,有点力不从心了”,挖藕卖藕全靠雇的帮手和亲自上门选藕的老客。
每一年近百亩的荷塘莲藕可以给他带来50万左右的收入。
不过庄稼人还是离不开田。
他依然会早上七点多来到荷塘,摆弄摆弄蔬菜,一直待到晚上。
荷塘里养起了鱼,甲鱼、鳊鱼、鲫鱼在荷叶底下游,不用喂饲料。“这种生态立体循环养殖可以提升藕和鱼的产量及品质。但鱼都不卖,就送朋友尝尝鲜。”
盛业存告诉记者,他时不时会邀请老朋友上门,“上次有个朋友钓到了三个甲鱼,他发朋友圈可高兴了。”
夏天地里虫子多,盛业存也不怕,他拿出一小盒青草膏给记者看:“这个很有用的,我女儿带给我的,国外带来的。”
他又给记者看三个孩子下田挖藕的照片:“你看,这是我大女儿和小儿子下田的照片,他们从小都会干农活的,我心疼他们,所幸现在日子越来越好。”
小儿子90后盛礽对父亲的感情很深刻,“因为小时候感觉父亲太辛苦了,记得过年的时候莲藕特别火,爸爸就两天一夜不离开地一直采莲藕。”累积的辛苦,让盛师傅的腰慢慢的更差了。盛礽很懂事,每天早上4点到6点帮父亲去采藕,然后再去上班,“其实早上我也不乐意起来,但我不起来,就要我爸干了,我心疼。”
父亲给他买了房子,铺了第一块砖,但他们也不自满,“我父亲很重视我们的教育,我和我哥都已经把原来的房子换成大房子了,我哥买两套了。”盛礽说,父亲最大的品质在于爱学习,他床头永远都有好多的书,每天除了地里干活,就是看书。“父亲最成功的不是买了三套房子,而是培养了三个孩子。”
就像挖藕一样,穿过层层淤泥,盛业存也摸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果实。他说,以后还会继续管理荷塘,然后顺便种点玉米,“离不开这片荷塘了。”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章然 见习记者 陈馨懿 通讯员 颜鸿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