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
 

耶稣镶嵌画,圣索菲亚大教堂,上有ICXC字母四个,为希腊文“耶稣基督”的缩写
出生 1BC(前1年12月25日)[注 1]
罗马帝国犹太行省伯利恒
逝世 33AD(33岁)[注 2]
罗马帝国犹太行省耶路撒冷
别名 耶稣基督、拿撒勒人耶稣、 以马内利
职业 弥赛亚、木匠、拉比、传道者
头衔 上帝之子人子弥赛亚基督犹太人的王圣子

耶稣(约前4年-约30年/33年)(古希伯来语:יהושוע,拼为Yahushua,古希腊语Ἰησοῦς,可拼为Iesous;东正教伊伊稣斯;唐朝景教移鼠翳数[6]),也被称为“拿撒勒的耶稣”或“耶稣基督”,是公元一世纪的犹太传教士和宗教领袖。他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基督教的中心人物。大多数基督徒相信他是上帝之子的化身,也是旧约中所预言的等待着的弥赛亚(基督)。

耶稣的真实性长期以来受到学界争论。现代学界普遍认为耶稣是确实在西元三十年左右生活于今日巴勒斯坦一带的史实人物,但是对他与基督教义中的记载是否相符仍有相当争议[7][8][9]。不过,许多学者都认为耶稣确实是史实人物,如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授巴特·叶尔曼[10][11]

圣经人物或地方名称
天主教译名 耶稣
新教译名 耶稣
正教译名 伊伊稣斯
伊斯兰教译名 尔撒
希伯来语 יהושוע
希伯来语转写 Yahushua
古希腊语 Ιησούς
希腊语转写 Iēsous
阿拉伯语 伊斯兰教写法:عيسى
基督教写法:يسوع
阿拉伯语转写 `Īsā

“耶稣”的原文是希腊语Ίησους(可转拼为Iēsous),这本身是希伯来名字“约书亚”(希伯来语ישוע[12]。当时希腊文罗马帝国的通行语言,最初的《新约圣经》就是用希腊文写成,这是当时犹太人中一个常见的名字。根据《马太福音》记载,这个名字是天使启示下来的,天使向马利亚宣告她要怀孕生子的时候,对她说:你要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马太福音1:21)耶稣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马太福音15:24 )。耶稣来,以道成肉身的形式来到世人中间,带来得救的救恩与自由之福音。在他钉十字架,复活升天后再来之前,神恩膏耶稣这名成为大有能力的名,凡信他的人必归入耶稣这名,成为神的儿女。

耶稣被罗马帝国犹太行省巡抚本丢·彼拉多与犹太祭司们钉上十字架时,钉板上写着“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神预备耶稣为百姓的罪、世人的罪,这名成了犹太百姓与世人的中保。当耶稣再来时,不再道成肉身,不为罪,只为拯救,不再以羔羊的身份而是以君王的身份。如经上所记:“像这样,基督既然一次被献,担当了多人的罪,将来要向那等候祂的人第二次显现,并与罪无关,乃是为拯救他们[13]”。

“基督”的原文是希腊语Χριστός(可转拼为Christos),是希伯来文称号“弥赛亚”(希伯来语מָשִׁיחַ‎,转拼为māšîaḥ)的希腊文翻译,是“受膏者”的意思。《旧约》中多处提到君王、祭司在册立的时候要用油膏抹,称为“受膏者”([14]),旧约圣经意译为“受膏者”。在旧约《以赛亚书》和《但以理书》等多部先知书中,“弥赛亚”是先知所预言的解救万民的救主。《约翰福音》这么记载:

他(安得烈)先找到自己的哥哥西门,对他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弥赛亚’翻出来就是‘基督’)!”(约翰福音1:41,圆括号内字是圣经原文,此处‘弥赛亚’原文是Μεσσίαν,是弥赛亚用希腊文音译,‘基督’就是Χριστός,是弥赛亚用希腊文意译)

耶稣基督有许多别的头衔和称呼:麦基洗德、受膏者、以马内利神的儿子人子、中保、大祭司、君王、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羔羊、明亮的晨星(晓明)、大卫的儿子(大卫的子孙)、大卫的根、拉比拉波尼(老师的意思)、拿撒勒人耶稣……等等。

耶稣有好几次说到“我是”:我是生命的粮[15],我是世上的光[16],我是好牧人[17],我是羊的门[18],我是道路、真理、生命[19],我是生命,我就是复活[20],我是葡萄树[21]。此处的“我是”与“耶和华”这个名字有密切的关系,基督教认为这是暗喻,表明耶稣就是耶和华,就是神。

耶稣生平主要记载在《新约圣经》的四福音书,在罗马帝国时代的官方历史文献上则只有零星的侧面记载。下面是圣经中记载的和基督教传统上所信的耶稣的生平。

早年

耶稣基督本是三位一体的永恒的的第二位格,称为圣子。为了将人类从罪恶中拯救出来,他降世为人,道成肉身,他是旧约圣经所预言的弥赛亚,就是受膏者的意思,因为他是神所膏的君王和大祭司。

在公元元年左右的罗马帝国犹太行省,由罗马皇帝奥古斯都钦点的犹地亚王大希律王统治期间,在加利利地区的拿撒勒城,有一位童贞女马利亚已经许配了一个木匠约瑟,还没有迎娶同房,天使加百列向她显现,宣告她将要由圣灵感孕,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为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拯救出来。约瑟是大卫王的后代,是一个义人,因为马利亚的身孕,想把她暗暗地休了,经过天使向他说明而回心转意。

根据《路加福音》记载,因为当时的人口普查,所有的居民都须各归故乡,约瑟带着怀孕的马利亚前往大卫的城伯利恒,客店里没有地方住,玛利亚在马厩产下耶稣,然后放在马槽里。那天晚上,天使向野地里的牧羊人显现,宣告主基督的降生,他们便来拜访耶稣,把天使论这孩子的话传开了。东方的博士看见了他的星,带着礼物也来拜访。约瑟和马利亚在耶稣出生第八天按照摩西律法为他行了割礼,并于出生四十天在耶路撒冷的圣殿行洁净礼。

大希律王听到有一位要做犹太人的王的婴孩诞生,便要除灭他,约瑟受到天使的警告带着马利亚和耶稣逃往埃及,大希律命令罗马驻军杀死了伯利恒城内及其四境所有2岁以内的男孩。耶稣一家人直到大希律王死后才回到拿撒勒居住。根据《马可福音》与《马太福音》记载,耶稣他有几个兄弟,分别是雅各犹大西门约西,还有几个妹妹[22][23]

对于耶稣从出生到30岁左右出来传道的这近三十年时间,福音书提及的很少。

传道

30岁时,耶稣在约旦河接受施洗约翰洗礼,并在旷野四十天禁食祷告,其间胜过魔鬼的若干试探,往后开始在故乡加利利一带开展传道工作,有很多人跟随他,他在信徒当中亲自拣选了十二位门徒。耶稣表示他是神的儿子,用浅近而生动的话语,包括许多比喻,宣扬天国的福音。并施行神迹,比如医病和赶鬼,让人可以信他。这过程中,他与犹太宗教领袖产生了很大的冲突,耶稣在安息日也医病;他接近当时为犹太社会所鄙视的罪人,如税吏、外邦人、犯奸淫的妇女,予以安慰鼓励,并向他们传讲福音;他批评犹太宗教领袖的形式主义和假冒伪善,这些宗教领袖仇视他,开始计划要杀他。

耶稣的传道可以看作有两方面,一是关乎神学的,主要是关于他自己的身份,和天国的降临,可以说是如何爱神;一是关乎道德的,可以说是如何爱人。

  • 耶稣自称是天父的儿子[24],与天父原为一[25],信他的人会永远不死[26],他是道路、真理、生命,不借着他,没有人能够到天父那里去[27]
  • 天国近了,人应该悔改[28],信从福音[29],应当爱神并且爱人[30],当天国降临的时候,悔改信从耶稣的人会享有祝福与永生[31]
  • “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自己就要那样对待他人”是耶稣替律法和先知所作的总结[32]
  • 不可仇恨,要爱邻舍如同自己,甚至要爱自己的仇敌,为逼迫自己的人祷告。[33]
  • 不可贪求金钱,也不要忧虑吃什么、穿什么,要先求神的国神的义,因为我们需用的东西神都会看顾。[34]
  • 不可自以为聪明,要柔和谦卑[35],有小孩子的样式[36]
  • 不可炫耀善行和虔诚,博取人的荣耀[37],但要做世上的光,让人通过我们的好行为,将荣耀归给神[38]
  • 不要论断人,免得我们被人论断,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再去掉弟兄眼中的刺。[39]
  • 不可自以为义,要悔改。[40]
  • 不可将摩西律法形式主义化,比如坚持安息日不可治病,因而延误了病情。但要坚守律法的爱,神爱人的总纲。[41]

受难

耶稣受难像(Pietro Perugino, 1482)

耶稣传道约有三年的时间,在约公元30年左右的逾越节前夕,最后一次进入耶路撒冷,受到群众的欢迎。耶稣和门徒一起吃逾越节的晚餐,这成为他最后的晚餐。这中间他为门徒洗脚,嘱咐他们也要这样彼此服侍;预言自己将要受难,门徒将要四散;为门徒祷告,应许圣灵会降下;设立圣餐的圣礼。关于圣餐的设立,《路加福音》如此记载:

耶稣又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掰开,递给他们,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也应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路加福音22:19-20)

当时犹太的宗教领袖,包括圣殿祭司、法利赛人、文士,对耶稣非常憎恨,以三十两银子收买了十二门徒之一的犹大。他带领圣殿卫兵在客西马尼园找到耶稣,以亲吻耶稣为暗号,把耶稣抓捕。耶稣的门徒彼得天主教思高译本译为伯多禄)拔刀削掉祭司仆人的耳朵,耶稣阻止他说:‘收刀入鞘吧!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42]耶稣在治好了那人之后,终于被抓走了。

犹太宗教领袖以“自称神的儿子基督”的亵渎罪名控告耶稣[43]。犹太宗教领袖及民众将耶稣带往犹太行省罗马总督彼拉多的总督府,说他煽动犹太人反罗马皇帝,禁止民众纳税给他[44],于是彼拉多多次审问他,但他不说话令彼拉多查不出他有什么罪,并要释放他,犹太宗教领袖及民众仍要求把耶稣定罪,说他从加利利起就开始传道。彼拉多这才知道耶稣是加利利人,就把耶稣交给了当时正在耶路撒冷的加利利郡王希律·安提帕斯,希律问了耶稣许多话,但耶稣却一言不发,希律只好把祂带回总督府[45]。当时正值逾越节,犹太地的总督按照犹太人习俗可释放一名囚犯。于是彼拉多给犹太人选择释放巴拉巴还是耶稣,犹太人选了前者。祭司长和群众更威胁彼拉多如果他不释放耶稣他就不是凯撒的朋友[46],令彼拉多生怕犹太人被他们煽动而暴乱导致自己被提比留·凯撒罢免,为了他的政治生涯,于是先命令罗马士兵将他鞭刑,然后判处死刑,押往各各他的刑场,在十字架上将他钉死,大约三个小时以后断气。这时遍地黑暗,圣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象征着因为耶稣的死为人的罪付上了赎价,人与神之间的隔阂被除去[47]。这是星期五,日后基督教以每年的这一天为受难节,纪念耶稣受难。关于耶稣受难的意义,圣经上这么讲:

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罪的工价乃是死(罗马书3:23,6:23)

按照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基督一次被献,担当了多人的罪。(希伯来书9:27-28)

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哥林多前书5:7)

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马书5:8)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人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 (约翰福音3:16)

耶稣受审、受难的时候,众门徒非常惊恐。虽然耶稣曾经多次向他们预言自己的受难,但他们并没有准备好。曾经夸口“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的彼得,在别人问他是不是耶稣门徒的时候,居然三次否认,正如耶稣预言。耶稣受难的时候,他的门徒约翰,他的母亲马利亚和其他几位妇女在场,其他的门徒可能已经逃遁。

复活

因为星期五晚上犹太人安息日已经开始,耶稣的尸体被暂时安放于各各他附近的一个墓室,准备安息日后膏抹他的身体。犹太人的安息日(星期六)过后,第三天当跟随他的几位妇女拿香膏,要膏抹他的身体的时候,发现耶稣的身体已经不见了。有天使向她们宣告耶稣已经复活。耶稣的复活日是星期日,日后基督教以每年的这一天为“复活节”,并以星期日代为安息日—称为主日。耶稣复活表明了将来所有信他的人也要这样复活,得享永生。关于复活的意义,《圣经》这么说:

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死既是因一人而来,死人复活也是因一人而来。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这必朽坏的既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既变成不死的;那时经上所记“死被得胜吞灭”的话就应验了。(哥林多前书15章20-22,52-54)

升天

耶稣从死里复活后,多次在门徒面前显现,有四十天之久,讲说神国的事,并把传福音的大使命交托给他们:

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28:18-20)

然后在一次与门徒聚集的时候,他就被取上升,有一朵云彩把他接去,有天使向门徒说:“这离开你们被接升天的耶稣,你们见他怎样往天上去,他还要怎样来。”他从此坐在父神的右边,为信他的人预备将来的去处。耶稣基督将要在最后的审判的时候荣耀再来,所有的人都要复活,接受他的审判。信他的人有永生,不信的将要永远沉沦。

耶稣也赐下真理的圣灵与信他的人同在,圣灵是保惠师,他为耶稣作见证,引导信徒明白一切的真理[48],赐给他们各样属灵的恩赐[49]

耶稣受难以后本来很消沉的门徒,在耶稣复活升天以后聚在一起,有上百人,恒切祷告,有十天之久,然后五旬节的时候圣灵降下,他们得着能力,开始大胆传讲耶稣是基督的福音,一次就有三千人信主,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共用,信主的人天天增加。这是基督教教会的开始。此后,犹太公会和官府迫害门徒,司提反成为第一个殉道的基督徒。门徒暂时逃离耶路撒冷,同时也将福音传到四方。后来耶稣特别向一位本来迫害基督和基督徒的保罗显现徒9:4-5,他成为向外邦人(就是非犹太人)传福音最重要的使徒。后来,犹太人继续信耶稣的人很少,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外邦人中间却渐渐传开,虽然经历了很多的迫害,但越发广传,在公元四世纪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末日再来

经过两千年的时间,世界末日是什么时候是个未知数,因为主耶稣说只有父知道。(马太福音24:36)到那日,就会派圣子大君王耶稣来作王千年公审判所有生者死者最后迎来新天地,带来没有仇恨没有眼泪没有失望等等的永远幸福,俗称末日时刻。

耶稣的家谱

耶稣的父亲约瑟亚伯拉罕的后裔,在马太福音第一章有所记载,由亚伯拉罕到约瑟一共有42代,但根据路加福音第三章的记载,由亚伯拉罕到约瑟则只有36代,比较两个列表,除了代数不同,人物也不尽相同。关于这个差异,有两派说法,其一为马太所述为约瑟的世系,路加所述为马利亚的世系,另一说法为马太所述为约瑟的继承父雅各伯的世系,路加所述为约瑟的生父赫里的世系,然而这几种说法都没有实质证据支持。[50]

根据马太福音的记载,马利亚是在约瑟还未迎娶的情况下怀孕[51],而且耶稣不是约瑟血统上的儿子[52]。然而耶稣出生后第8天行了割礼,第40天由父母带到圣殿去献祭,可见他是约瑟承认的长子,是按照摩西律法继承家族产业最多的人,也是产业的合法继承人。

根据以赛亚书中以赛亚的预言,耶稣出于大卫的家族就是犹大部族。从路加福音中说约瑟带着马利亚去犹大的伯利恒登记户口可得知,新约认为他们属于犹大部族。因为大卫的父亲耶西就是住在犹大的伯利恒

以下是马太版本的耶稣族谱粗体表示重要人物):

亚当 塞特 以挪士 该南 玛勒列 雅列 以诺 玛土撒拉 拉麦 挪亚
挪亚 亚法撒 沙拉 希伯 法勒 拉吴 西鹿 拿鹤 他拉 亚伯兰
亚伯拉罕[注 3] 以撒 雅各 犹大 法勒斯 希斯仑 亚兰 亚米拿达 拿顺 撒门 波阿斯 俄备得 耶西 大卫
大卫 所罗门 罗波安 亚比雅 亚撒 约沙法 约兰 乌西雅 约坦 亚哈斯 希西家 玛拿西 亚们 约西亚
约西亚 耶哥尼雅 撒拉铁 所罗巴伯 亚比玉 以利亚敬 亚所 撒督 亚金 以律 以利亚撒 马但 雅各 约瑟 耶稣

诞生年份

Adoration of the Shepherds by Gerard van Honthorst, 1622.

关于耶稣出生的年份,圣经指出,耶稣的表兄施洗者约翰是在罗马皇帝提比留·凯撒在位第15年开始先知生涯的[56]。提比留于公元14年9月15日登基[57],因此他在位第15年应该是公元28年下半年至公元29年下半年。在那段期间,约翰开始向人传教;耶稣也展开他的服事职务,圣经记载当时耶稣“约有三十岁”[58])。

公历耶稣的出生为参照[注 4]。6世纪时,东罗马帝国为了修订历法,以替代非常混乱的罗马历法,就请当时精通天文的僧侣建议一个更合理的纪年标准。由于自君士坦丁大帝以后,罗马帝国举国改信基督教,修士就决定改以耶稣出世的年份为新纪元一年。当时的修士就基于圣经上“耶稣被处决时约三十多岁”,就在耶稣处决那一年的年份减去三十,作为新纪元的元年。

以下为根据新约圣经里各个篇章记载的各种线索:

屠杀婴儿前

马太福音》里,马太提及过耶稣出生时,希律王曾下令屠杀犹太的新生婴儿,以免王位受到威胁。希律王在公元前4年去世,所以耶稣应在公元前4年以前出生。

人口普查时

《路加福音》记载:“在那些日子(耶稣出生前),凯撒·奥古斯都(又译:凯撒·奥古士督)颁布法令,要在世人所住的全地进行登记。(这是第一次登记,是居里纽叙利亚施政官的时候进行的。)于是所有人都启程,各归各城去登记。”

有不少批评家认为路加福音中的记载张冠李戴。他们认为,这次人口调查和居里纽做施政官的时间,应该是公元6或7年。如果他们的看法没有错,路加的记载就值得质疑了。不过,这些批评家却忽略了几个重要的细节:

  • 首先,路加承认人口调查不仅一次。文中说“这是第一次登记。”[59]表明后来还有另一次人口调查。后来这次调查就是历史家约瑟夫斯所描述,在公元6年进行的那一次。
  • 在奥古斯都时代,虽然没有举行全国性人口普查的法律记录,但是有记录证明当时通过行政命令在许多地方举行人口调查。《犹太古史XViii.42》记载:大约此时,“全体犹太人”宣誓效忠凯撒,可能就是反映这一次的人口普查。[60]
  • 奥古斯都的手稿遗留了直接税与间接税的统计资料,最自然的解释是从人口调查来的。[60]
  • 有些碑文证实,居里纽于公元前10~7年间在叙利亚担任罗马帝国的军职。[60]

文献显示叙利亚的人口调查每十四年举行一次[60]。已知约瑟夫记载的那次人口普查在公元6年举行,加以综合以上历史线索,路加所记载的调查很可能于公元前7年举行,亦即耶稣于该年出生。

史学中的耶稣

参见:历史中的耶稣耶稣的历史性耶稣历史性的来源,和福音书历史可靠性

耶稣他没有在世上留下任何的著作,所有关于耶稣的记录的创作时间均在其死亡后。公元一世纪非基督教记载中罗马学者塔西佗的《编年史》和犹太学者约瑟夫斯的《犹太古史》中提到过耶稣,这被广泛视为耶稣历史真实性的证据[61][62][63]。这也使得二个历史事实[64][65][66]“几乎普遍获得认可”:施洗约翰帮耶稣施洗、耶稣被总督彼拉多钉在十字架上[67][68]。主要争议是关于福音书中耶稣生平的可信度,有些人认为,四个经典福音书都符合历史可靠性的五个标准;但也有人说福音书中没有什么历史可靠性[69][70][71][72][73][74]

旁证资料

谢拉皮翁家书

马拉·巴·谢拉皮翁是一位来自叙利亚斯多葛派学者。他于公元73年后不久[75][76]写给儿子的信[76]开头叙述罗马人在战争中摧毁了他的城市并且俘虏了他,正文主旨是鼓励儿子追求智慧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其中列举了三个受迫至死的智者: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和“犹太人的贤君”,指出犹太人在处死自己的贤君之后被撵出故土、四散流离,是为公正的报应;并认为这位“贤君”因着他本身所订定的“新律法”而(精神)不死(与之并列的其他二位:苏格拉底因柏拉图而不死、毕达哥拉斯因朱诺的雕像而不死)[77]。信里不直接称这位“犹太人的贤君”(INRI)为耶稣,可能是为了躲避囚禁他的罗马官长的耳目,以免被当作基督徒迫害[77]。信的内容并未反映基督教教义,对耶稣的叙述也不像是引自福音书或其他基督教来源(例如称耶稣为智者而非神子、认为耶稣不死的是“新律法”而未提到复活等)[76][78],许多重要学者认为马拉并非基督徒[76][78];作为教外观点,此信是对于耶稣历史性的重要参考[75]

犹太古史

公元一世纪著名的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在他的主要著作《犹太古史》中,耶稣的名字被提到了两处。

第一处在第18章3.3节:“就在这时,有一个名叫耶稣的智者,如我们说他是人不会对他冒犯的话;因为他做过很多奇妙的事,对他表示认同的人乐于奉他为师。他吸引了不少犹太人和希利尼人,并被尊为基督。当彼拉多因为我们同胞的领导者的鼓动而把他判处十字架之刑,当初爱他的人并未有离弃他;因为他在受刑后的第三日复活,并在众人面前出现;就如神圣的先知最初所预言的,以及那与他相关的万千奇事。而基督徒一族,就是那班称他为基督的人,到现在还没有消失。”

这一段对耶稣记载的文字,被称为Testimonium Flavianum。但是几乎所有的研究圣经的学者,都一致质疑这一段是后来基督徒更动后的结果。由于作者是为改信的犹太人,不可能直接宣称耶稣是弥赛亚并死而复活。而自从阿拉伯文版的《犹太古史》被发现后,一些学者(例如John P. Meier和Goldberg 等)相信尽管整体上的记述是源自约瑟夫,但认同耶稣为“基督”这一点大概是基督徒后加,“复活”这一段则是引述,非描述。[79]

而在20章中,“耶稣,人称基督,其兄名为詹姆斯”,史学界一般认为是约瑟夫斯对基督教最可信的记录。[80]

书信

罗马帝国比提尼亚在公元112年时的省长小普林尼曾写信给当时的君主图拉真,询问有关审讯和惩治基督徒时的程序[81]。这封信的内容由William Melmoth在18世纪译成英语,并于1935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集吉他的书信而出版的著作《Letters》的第二卷第十章96页中。信里提及基督徒“把基督当作神一样”。

编年史

公元115年,罗马帝国执政官、历史学家科尔奈利乌斯·泰西塔斯在他的著作《编年史[82]记载罗马皇帝尼禄罗马大火的责任归咎于耶稣门徒的事时说:“尼禄(为了转移视线)把罪名强加在基督徒,一般被大众所憎恨的人群,并给他们各种各样的折磨。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基督徒,是源于基督,一个在提比留在王位时,被我们的一位执政官本丢·彼拉多得到了最严峻的处罚的人。在他受刑后,这个最难以控制的迷信,得以暂时受控,但后来又再次在第一祸端犹大行省及连罗马本身都蔓延,在这个世上任何最隐闭及羞愧的地方都找到他们的踪迹,并在当地流行。”

罗马十二帝王传

内中提到:“由于犹太人在基督的鼓动下不断地制造事端,因此克劳狄一世将他们驱离罗马。”[83]多数学者将这起事件推定为公元49-50年,很可能是使徒行传18:2的平行记载[84][78]。然而苏维托尼乌斯误在文中以为当时基督还在世,使得这段记述的历史价值大大削弱[85][86]

塔木德

巴比伦塔木德中出现的耶书被认为指的就是基督教中的耶稣,该说法源自中世纪,现代学者对此有各种不同观点[87]。部分当代学者认为这些段落指向基督教和基督徒描述的耶稣[88],另外一部分学者认为这些段落是后世拉比添加的内容[89][90],塔木德学者Johann Maier认为米书拿和两个塔木德版本均没有记录耶稣[91]

塔木德中关于耶稣的生活时间的描述是矛盾的,Sotah 47aSanhedrin 107中表示耶稣生活在Alexander Jannaeus的统治时期 (公元前103~ 前76年),但是Sanhedrin 43a中提到耶稣于公元200~500年之间被处死。

Van Voorst (2000)总结的各方观点如下:

  • 学者Johann Maier (1978),John P. MeierJacob Neusner站在同一边。Maier认为提到耶稣名字的Sanh. 43a 107b作为中世纪的修改版并无可信度可言[92],其不过是对基督教救世主形象的耶稣的反应而已。反对使用现版塔木德作为耶稣历史真实性的证据的论据包括上下文的证据,比如年代上的不一致性。巴特·叶尔曼Mark Allan Powell认为塔木德的时间距离过于遥远(公元一世纪后数百年)无法作为关于耶稣生平的史料[93][94]

学界态度

有关对耶稣是否虚构人物的争论始于启蒙时代,较早认为耶稣是虚构人物的学者,是二十世纪中叶的德国历史学家布鲁诺·鲍威尔。二十世纪初期,学者们开始质疑新约内有关耶稣的生平记载,最主要的工作是阿尔伯特·史怀哲Arthur DrewsJ. M. Robertson做的。史怀哲在他的著作《历史性耶稣的谜团》(The Quest for the Historical Jesus)里更提出:“(圣经中描述的)拿撒勒人耶稣……从来都未存在过。”[101]五十年代以来,认为耶稣是虚构人物的研究者主要有Guy Fau、Prosper Alfaric、W.B. Smith、约翰·马可·阿列佐G. A. WellsMichael Martin等人。其中,伦敦大学的G. A. Wells和波士顿大学的Michael Martin的研究最为引人注目。

现今几乎所有历史学者都同意耶稣确实存在于历史上[102][103][104][105]。罗马帝国前基督教时期产生许多抨击基督教的文章,诸多批评中独未见对于耶稣是否存在的任何质疑,也因此大部分学者仍然认为“耶稣的存在是由基督徒编造的”这一理论令人难以置信[106][107][70],且一贯无法使多方学者信服[108]。大部分的学者同意:耶稣受洗于施洗约翰、与犹太教权威人士辩论、驱魔、召集男女信徒、设喻讲道、赴耶路撒冷最后被彼拉多处死[109]

耶稣之墓

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传统上被认为是耶稣被钉死、入葬的地方。耶路撒冷的花园墓地陶比奥古墓、克什米尔的Roza Bal、日本新郷村也有耶稣之墓的传说。[110][111][112][113][114]纪录片The Lost Tomb of Jesus的导演辛卡‧杰科波维奇及其宗教顾问James Tabor认为陶比奥古墓是耶稣及其家族之墓[115],著有耶稣家族之墓一书,但是被考古学界质疑。[116]2015年在动用过广泛的化学检测法之后,并与詹姆士骨棺作比对,以色列地质学家席姆伦(Arye Shimron)表示,他已肯定发现于1980年的陶比奥古墓属于耶稣、他的儿子及亲属。这项研究认定耶稣有结婚、生了孩子,而且肉身复活并没发生。[117][118]但也有一些学者持反对意见,认为当时犹太人没有姓,同名同姓的极多[119],而且无论是陶比奥古墓中的骨棺还是詹姆士骨棺,其上都有不准确因素,例如:“耶稣的骨棺”上面的名字也可以拼做其他名字[120],而詹姆士骨棺上有明显篡改过的痕迹。

背景研究

透过对当时耶稣可能生存过的那段时间的历史知识,而去检查在新约中的耶稣记录,尤其对于在新约编写时期的历史知识,促使圣经学者重新演绎新约所纪录的众多情节。这些情节包括了加里肋亚犹太省的分别,法利赛人撒都该人艾赛尼人奋锐党之间的分别[121],以及在罗马人占领期间,犹太社会里的各种矛盾。

福音书记载耶稣是拿撒勒人,但“拿撒勒”这个字的意思却很模糊[122]。耶稣其实亦是法利赛人的一分子[注 5]。在耶稣时代,法利赛人的学说有两个主流,分别是:希列派煞买派。这两派对离婚有不同的看法:希列派依照《申命记第24章第1节的理由而认为男性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要求离婚,这种观点亦是当时犹太社会的主流思想。相反的,耶稣却赞同另一派煞买派对于离婚的严格要求[126]。根据《马尔谷福音》记载,当时有法利赛人试探耶稣,要求耶稣表明对休妻的立场,试图诱使他说出违反摩西律法的言论[127]。现代的犹太拉比 Jacob Neusner亦在他的著作中指出耶稣的教导在两派立场中倾向于煞买派[128]。对于希列派有关最大的诫命[129]推己及人的原则[130],耶稣亦有评论过。

有学者指耶稣应该是艾赛尼人,一个在《新约全书》没有提及过的犹太人派系。这种讲法,是基于把四福音书的内容与死海古卷的内容比较,特别是四福音书与《正义之师》及《被扎的默西亚》的比较[131][132][133]

新约中关于耶稣的姓名和他的头衔特别引人注目。根据大多数重要历史学家的意见,耶稣很可能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加利利[134][135],他可能会说亚兰语希伯来语[136][137][138]

 

伊斯兰教耶稣(尔撒)的山上宝训

伊斯兰教中,耶稣(尔撒)(阿拉伯语:عيسى‎)被认为是真主使者,被派遣为其同族以色列人之使者;并且带去一个新的经文——《引支勒》。《古兰经》被穆斯林认为是真主的最后启示,指出耶稣由处女马利亚(麦尔彦)生出,这是由真主(安拉)所指示的神迹。真主为了帮助耶稣,给了他行奇迹的权柄,这些都是真主所赐予的。按照《古兰经》经文:耶稣既没有被杀,也没有钉在十字架上受辱,而是直接被真主佑助升上了天堂。这使得耶稣成为唯一的一个由处女生出的先知,并且是唯有的三个没有经历死亡就被升至天堂的先知之一(另外两个为以诺以利亚)。伊斯兰传统记载:他将于世界末日回到地球但不是像基督徒所说进行末日审判,而是以穆斯林身份恢复正教伊斯兰并挫败敌基督(假弥赛亚)。同基督教不一样,耶稣被认为是只是一个人,他教诲人们通过正直的方式来履行安拉的旨意。伊斯兰教反对基督教所说耶稣是神的化身或圣子,指出他就像其他先知一样,是一个普通的人,以真主的使者传播神的讯息。《古兰经》记载真主严禁人类为其“创造同伴”,强调真主的神圣独一性。在《古兰经》中,尔撒有很多尊称,如弥赛亚基督),但它与基督教中的概念有所不同。尔撒在伊斯兰教中作为和先知穆罕默德一样受命于真主的先知而同样得到所有的穆斯林尊重,在约翰福音中尔撒预言的”保惠师”即为穆罕默德,穆罕默德是继耶稣之后把中断了六百多年的道统的复兴者和先知的封印。

与其他宗教的关系

以下是在其他宗教中有关耶稣的记载,不符合基督教的论点。

耶稣与佛教

水徒行纪

耶稣曾经到印度学佛一说,是根据新世纪运动者Levi H. Dowling宣称他经由超能力观看阿卡西记录而写就的《水徒行纪》,描述了耶稣十二岁到三十岁期间的事情,宣称年方十二岁的耶稣当时经由罗马帝国所属的小亚细亚,途经安息王朝波斯及甫统一的贵霜帝国,然后抵达北印度西藏佛教地区,并在西藏佛寺里居住且学习佛法约十年。尔后再经由波斯返抵以色列,此事在圣经上毫无记载。然而一位佛教人士-冯冯居士误解此书乃由耶稣的弟子-彼得(天主教:伯多禄)所写,是被打为伪经的书。[139]该书并被拍摄了电影水徒行纪》。不过,佛教传入西藏是西元四世纪时的事;藏传佛教的兴盛与佛寺的建立,更是于西元六世纪唐朝文成公主时代)之后才有的事。该书称西元一世纪时代的耶稣,能到当时根本还不存在的西藏佛寺学佛,在时间上相当令人难以置信。提供:书中被怀疑是耶稣同一人之先知-“伊萨”曾到访过之佛寺名为法戒寺,位于喀什米尔拉达克邦,在四世纪并不属西藏版图,定性为藏传佛教之寺院是后来的事。

诺托维奇论

俄国贵族记者诺托维奇在1894年表示: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拉达克赫米斯寺院里,亲自读到两卷西藏经书,记载着耶稣在14岁时,随同商人来到印度地区学习6年,后来又到尼泊尔继续学习佛法6年[140]。但所称的两卷经书并未公诸于世。[141]

移居印度说

另外有一说认为耶稣钉上十字架后没有死去,他复活后移居至印度,后来在克什米尔定居,并在斯利那加去世[142]科幻小说作者保罗·大卫斯便是采用了这个题材而制作了《耶稣在印度》这部电影[143]

耶稣与犹太教

相对基督宗教认为耶稣是弥赛亚,犹太人并不承认耶稣是弥赛亚,他们认为救世主还未降临,而耶稣不合犹太人弥赛亚的身份。[144]而且认为塔纳赫被基督徒以合乎他们信仰的方式翻译为旧约圣经[145]比如在七十士译本中,希伯来语中的少女产子[146],翻译时使用了希腊语中的词汇Παρθένος,意为处女,而基督教在翻译圣经时基本上沿用了这一说法。因此,犹太教不接受基督教的新约圣经,而且还在等待弥赛亚的来临。

犹太经典记载

虽然犹太教徒否认塔木德记载耶稣,即使是到现在还痛恨基督教的犹太人,在他们的经典《塔木德密西拿》第四卷《民事侵权卷》(Nezikin,推断应在第2世纪编纂)的大议会书(Sanhedrin)第43a节提及过“罪犯耶稣”在逾越节之前被“挂了起来”(处死)[147]

根据犹太拉比(古代犹太法学博士)所编纂的文献─《塔木德经》中较晚期作品《耶稣一生》的记载:耶稣又名耶稣·本·潘得拉(Yeshu Ben Pandera),他的母亲是马利亚,他的父亲是约瑟·本·潘得拉。在《塔木德经》中的耶稣是一位术士,他在埃及学到黑魔术并有五个门徒。最后他以使用巫术的罪名被起诉,在逾越节后四十天被绞死。有学者认为Ben Pandera是扭转Ben Parthenos(童贞女子之子)而成的。然而“死海古卷”与基督教起缘的专家詹姆斯.泰伯则认为“潘得拉”是当时确实存在且常在使用的名字。在他的著作《耶稣的真实王朝》有提到相关的论述和墓碑考古资料。在此书中詹姆斯.泰伯推测耶稣的生父很可能就是一名叫做约瑟·本·潘得拉的罗马军人。[148]

神道教

日本青森县新乡村流传着耶稣逃到那里,一直活到106岁。该地有两所古墓,被视为耶稣及其弟弟的墓地。每逢6月拜祭耶稣的基督祭,以日本传统神道教仪式追悼耶稣。[149]

摩尼教

在新疆高昌发现的摩尼教绘幡上的“夷数王者像

在摩尼教的艺术作品中亦经常描绘耶稣的形像,比如于高昌发现的10世纪摩尼教绘幡上的耶稣像,学者命名为“夷数王者像”,呈现出西域艺术的特征;以及一幅南宋时期绘制的绢画挂轴《夷数佛帧》,出自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则是完全汉化的耶稣像。

耶稣与道教

明代道教名著《历代神仙通鉴》将耶稣纳入其神仙体系当中,见于卷九第二节“严子陵高屈光武,玛利亚贞产耶稣”。

  1. ^ John P. Meier writes that Jesus’ birth year is c. 7/6 BC.[1] Rahner states that the consensus among historians is c. 4 BC.[2] Sanders favors c. 4 BC, and refers to the general consensus.[3] Finegan supports c. 3/2 BC, defending it comprehensively according to early Christian traditions.[4]
  2. ^ 大多数学者估计公元30年或33年是耶稣的受难之年。[5]
  3. ^ 亚伯兰后改名为亚伯拉罕
  4. ^ 在西方社会习惯以A.D.和B.C.来表示“公元”及“公元前”的时间。A.D.源自“神的年”的拉丁语缩写;B.C.来自“基督以前”(Before Christ)的英语缩写。
  5. ^ 根据福音书塔木德》及其他犹太经典的比较

 

 

分类: 人物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蜀ICP备16001794号
© 2014 - 2024 linpxing.cn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