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篇
一 内科病证
1.感冒
感冒证,最常见,感风热,或风寒。
⑴风寒感冒
风寒型,恶寒重,流清涕,发热轻,
舌苔白,脉浮紧。肺卫郁,寒凝因。
疏风寒,宜辛温,麻桂选,虚实分。
⑵风热感冒
风热型,发热重,口咽干,恶寒轻,
脉浮数,舌连红,阳邪犯,伤津重。
散风热,宜凉辛,银翘散,桑菊饮。
2.咳嗽
咳嗽证,因两端,分内伤,或外感。
外感风,挟热寒,燥伤肺,较多见。
内伤咳,肺气虚,脾失运,肝火及。
⑴风寒咳嗽
风寒咳,痰清稀,身恶寒,流清涕。
疏风寒,兼化痰,宣肺气,杏苏散。
⑵风热咳嗽
风热咳,痰黄稠,身发热,浊涕流。
疏风热,并宣通,桑菊饮,加减行。
⑶肺燥咳嗽
感秋燥,咳痰少,口咽干,阴津耗。
润肺燥,宜桑杏,温凉燥,加减用。
⑷痰湿咳嗽
脾不健,生湿痰,渍于肺,壅痰涎。
咳痰多,苔白腻,脉濡滑,身乏力。
若燥湿,必健脾,平胃散,六君宜。
⑸肝火犯肺咳嗽
肝火盛,犯肺经,阵咳嗽,胸胁痛,
舌咽燥,面色红,苔薄黄,脉弦洪。
泻肝火,润肺脏,用清金,化痰汤。
⑹肺虚咳嗽
干咳嗽,肺阴虚,五心热,身乏力。
用沙参,麦冬汤,虚热清,肺阴养。
3.喘证
论喘证,呼吸难,甚张口,并抬肩。
分虚实,辨热寒,调气机,重化痰。
⑴实喘
①风寒袭肺喘
风寒喘,兼外感,身恶寒,咳白痰。
散风寒,以平喘,麻黄汤,酌加减。
②风热犯肺喘
风热喘,鼻翼煽,口干渴,痰稠粘,
脉浮数,热燥烦,散风热,麻杏甘。
③痰浊阻肺喘
痰浊犯,痰量多,胸痞闷,兼呕恶,
苔白腻,祛痰浊,降肺气,三子酌。
⑵虚喘
①肺虚喘
肺气虚,咳声低,伴短气,自汗溢,
脉象虚,语无力。宜生脉,合黄芪。
②肾虚喘
肾气虚,动喘息,口唇绀,脉沉细,
形消瘦,神困疲,吸气难,呼出易。
宜温补,纳肾气,用桂附,八味寄。
4.肺痈
风热毒,肺受蒸,气血瘀,肺痈成。
咳嗽时,胸胁痛,吐脓血,痰臭成。
⑴初期
病初期,咳胸痛,痰粘少,兼表证。
散风邪,清肺经,银翘散,桑菊并。
⑵成痈期
成痈期,咳上气,胸闷痛,转不利,
痰腥臭,热势增。解热毒,用苇茎。
⑶溃脓期
溃脓期,脓血吐,米粥状,腥味恶。
桔梗汤,苇茎会,鱼腥草,斟酌配。
5.惊悸
心惊悸,或怔忡,随情志,起波动。
惊悸证,多外因;怔忡证,内因成。
惊悸轻,怔忡重,分虚实,标本明。
⑴心神不宁惊悸
心动悸,卧不安,善惊恐,寐失眠,
诊舌脉,常一般。用安神,定志丸。
⑵心血不足惊悸
心动悸,头晕眩,面无华,舌质淡,
肢乏力,细脉见,补气血,归脾丸。
⑶阴虚火旺惊悸
悸不安,伴失眠,腰膝痠,头晕眩,
脉细数,五心烦。阿胶汤,补心丸。
⑷瘀血阻痹惊悸
心动悸,胸闷痛,颧紫红,唇甲青,
舌瘀斑,脉不整。红花煎,活血行。
⑸阳气虚弱惊悸
阳气弱,胸痞闷,心中悸,头眩晕,
尿不利,全身肿,四肢冷,脉不整。
宜助阳,真武汤,喘不卧,黑锡方。
6.胸胁痛
胸胁痛,常风证,肝胆患,心肺病。
⑴气滞胸胁痛
肝气郁,胸胁痛,随情志,常波动,
走窜痛,位不定,脉象弦,肝胆病。
疏肝郁,柴胡用,理气机,合金铃。
⑵血瘀胸胁痛
胸胁痛,痛固定,如针刺,入夜重,
痞块生,舌紫黯。逐瘀汤,鳖甲煎。
⑶风热壅肺胸胁痛
胸闷痛,咳嗽满,咯咳血,吐脓痰,
伴发热,口咽干,脉滑数,鼻翼煸。
用麻杏,合石甘,解热毒,银翘散。
⑷肝胆湿热胸胁痛
胁肋痛,伴口苦,胸烦闷,或呕吐,
或黄疸,脉数弦。清湿热,取龙胆。
⑸胸阳阻痹胸胁痛
胸背痛,位固定,遇寒甚,得热轻,
面苍白,四肢冷,脉沉细,心悸动。
用辛温,通阳气,半夏汤,或四逆。
⑹阴虚内热胸胁痛
胁隐痛,遇劳甚,口干热,头眩晕,
脉弦细,腹胀满。养阳剂,一贯煎。
7.胃脘痛
痛之机,责不通,疏气滞,止疼痛。
祛病因,虚实判,别瘀滞,肝胃辨。
⑴寒邪犯胃胃痛
胃受寒,痛暴作,身畏寒,脘喜热。
轻热敷,甚良方,调饮食,痛即除。
⑵食滞胃痛
食过多,积胃中,轻胀闷,重疼痛,
呕吐后,痛势轻。宜消导,保和用。
⑶肝气犯胃胃痛
肝气郁,犯胃脘,脘腹痛,频嗳气,
痛引胁,怒增剧。用柴胡,疏肝宜。
若化火,胃烧灼,嘈杂感,胃酸多。
黄芩汤,泻肝火,合左金,调缓和。
⑷脾胃虚寒胃痛
中焦寒,痛隐隐,喜暖按,肢不温,
大便溏,舌胖嫩。宜温补,建中饮。
⑸瘀血停滞胃痛
胃脘痛,久不愈,疼如刺,位不移,
痛拒按,舌紫黯。化瘀血,逐瘀权。
8.呕吐
呕吐证,责之胃,失和降,气逆随,
寻病因,寒热区,辨虚实,法降逆。
⑴实证呕吐
①外邪犯胃呕吐
感暑湿,冒风寒,犯胃腑,病突然,
胃脘痛,身恶寒,胸懊恼,口腻粘。
化湿浊,和胃脘,用藿香,正气散。
②停食呕吐
食停滞,胃气逆,吐酸腐,嗳食气,
腹胀满,少食欲,脉滑实,苔厚腻。
宜消导,化食积,保和丸,或承气。
③痰饮内停呕吐
痰饮停,胸脘闷,吐痰涎,伴眩晕。
宜温中,化痰饮,小半夏,合二陈。
④肝气犯胃呕吐
肝郁久,犯胃气,吐吞酸,频嗳气,
胸胁满,法降逆,和胃脘,选四七。
⑵虚证呕吐
①脾胃虚寒呕吐
食稍多,即不舒,甚恶心,伴呕吐,
面晄白,便溏稀,身倦怠,苔白腻。
温脾胃,降逆气,理中丸,加吴萸。
②胃阴不足呕吐
频呕吐,纳不多,或干呕,口干热。
养胃阴,降逆气,麦冬汤,加减宜。
9.泄泻
泄泻证,肠胃病,感外邪,饮食停,
脾胃病,怒伤情,肾阳虚,湿气盛。
⑴急性泄泻
①寒湿泄泻
感寒湿,水样便,脘腹痛,肠鸣转。
祛寒湿,脾胃健,用藿香,正气散。
②湿热下迫泄泻
痛即泻,粪色黄,腹泻急,热灼肛,
溲短赤,苔腻黄。用葛根,芩连汤。
③伤食泄泻
痛而泻,泻后减,粪便臭,嗳腐酸,
伴肠鸣,脘痞满。宜消导,保合丸。
⑵慢性泄泻
⑴脾胃虚弱泄泻
便溏泻,反复发,食油腻,次数加。
健脾胃,除湿患,用参苓,白术散;
气下陷,致脱肛,宜补中,益气汤。
②肾阳虚弱泄泻
黎明前,脐周疼,先肠鸣,泻后轻,
腹畏寒,四肢冷。四神丸,温肾功。
③肝气乘脾泄泻
平素常,胸闷恙,情志怒,大便溏。
宜抑肝,扶脾襄,标本治,痛泻方。
10.痢疾
夏秋季,痢多见,食不洁,疫毒犯,
实热证,忌收敛,虚实杂,攻补兼。
⑴湿热痢
湿热痢,腹痛急,肛灼热,伴里急。
芍药汤,初期宜;白头翁,湿热祛;
兼表证,宜葛根;挟食滞,消导品。
⑵疫毒痢
疫毒痢,发病急,身壮热,腹痛剧,
下脓血,甚昏迷。解热毒,紫雪宜。
噤口痢,开噤散,玉枢丹,徐徐咽。
⑶寒湿痢
寒湿痢,伴畏寒,纯白冻,身困倦。
温脾胃,燥湿兼,温胃汤,人参减。
⑷休息痢
休息痢,虚实杂,病缠绵,时常发。
发作时,当清化;间歇期,宜香砂。
⑸虚寒痢
虚寒痢,腹隐痛,便清稀,兼白冻,
甚滑脱,便失禁,腰痠冷,肢不温。
温脾胃,以壮阳,佐固脱,养脏汤。
11.黄疸
湿热患,寒湿感,阴中焦,迫于胆,
胆汁溢,目黄染,胸胁痛,常躁烦。
分虚实,阴阳辨,重利湿,余法兼。
⑴阳黄
阳黄证,色鲜明,辨湿热,孰重轻。
①热重于湿黄疸
热邪重,舌质红,身目黄,色鲜明,
身壮热,口渴伴,溲短黄,便结坚,
苔黄腻,脉弦数,胸懊恼,兼哎恶。
宜清热,佐利湿,茵陈蒿,加减施。
②湿重于热黄疸
湿邪重,口不渴,头身重,胸痞作,
食欲差,脘腹胀,苔厚腻。大便溏。
利湿浊,佐以清,用茵陈,配五苓;
兼表证,邪未透,用麻黄,赤小豆。
③热毒炽盛黄疸
急黄证,病情险,身目黄,出血点,
身壮热,易昏谵,苔黄燥,脉数弦。
解热毒,犀角散,至宝丹,牛黄丸。
⑴阴黄
①寒湿阻遏黄疸
寒湿阻,肤色黯,脘痞闷,神疲倦。
温脾胃,祛湿寒,用茵陈,术附煎。
②脾虚血亏黄疸
身目黄,色不泽,肢无力,便溏薄。
养气血,脾胃和,小建中,黄芪合。
12.鼓胀
腹胀大,形似鼓,色苍黄,青筋露,
素嗜酒,肝气郁,或虫积,伤肝脾,
审标本,辨实虚,补为常,权攻宜。
⑴实胀
①气滞湿阻臌胀
腹与胁,腹胀满,手按之,柔不坚,
进食甚,矢气减,纳减少,伴躁烦,
频嗳气,小便短,苔白腻,脉沉弦。
理气机,法疏肝,健脾胃,散湿寒,
用柴胡,疏肝散,合平胃,酌加减。
②寒湿困脾臌胀
寒湿困,脾不健,水湿浊,停腹间,
胸脘闷,得热减,身困倦,形怯寒,
大便溏,小便短,苔白腻,脉迟缓。
宜温中,散湿寒,实脾饮,可予煎。
③湿热蕴结臌胀
湿热蕴,结脾肝,腹胀大,且坚满,
伴口苦,兼热烦,苔黄腻,脉数弦。
标证急,逐水先,暂选用,舟车丸,
缓健脾,湿热蠲,继可服,分消丸。
④肝脾血瘀臌胀
腹胀大,质坚满,腹静脉,怒张显,
蜘蛛痣,面色黯,症积大,坚如盘,
舌紫红,或瘀斑。调营饮,理脾肝。
⑵虚胀
①脾肾阳虚臌胀
腹胀满,早晨减,入暮重,身畏寒,
面苍寒,神疲倦,下肢肿,小便短。
理中汤,五苓散,或济生,肾气丸。
②肝肾阴虚臌胀
腹坚满,筋怒起,身消瘦,面黑黧,
心中烦,脉数细,常衄血,溲短赤。
宜养阴,滋肾肝,地黄丸,一贯煎。
13.水肿
肺脾肾,功不全,体蓄水,易泛滥,
风邪犯,肺不宣,水道遏,风水患。
宜发汗,肺气宣,温脾肾,利小便。
⑴阳水
①风水泛滥水肿
风水犯,身恶寒,两目肿,似卧蚕,
身肿遍,小便难,微发热,伴咳喘。
越婢汤,白术襄,宣肺气,水道畅。
②水湿浸渍水肿
水湿渍,全身肿,按没指,身困重,
苔白腻,伴恶心,胃纳谷,少食饮。
宜通阳,行水气,五苓散,合五皮。
③湿热壅盛水肿
湿热蒸,全身肿,皮光亮,肤晶莹,
胸脘闷,口干渴,大便干,脉沉数。
苈黄丸,清湿热,功分利,选疏凿。
⑵阴水
①脾阳虚弱水肿
脾阳虚,下肢重,按之陷,肢畏冷,
溲短少,脘痞闷。宜温阳,实脾饮。
②肾阳虚弱水肿
肾阳虚,肿更甚,面灰黯,舌胖嫩,
肢逆冷,腰痠疼,阴下湿,脸浮壅。
温肾阳,水气行,真武汤,解寒凝。
14.癃闭
癃闭证,小便难,点滴出,少而短,
或全闭,尿不通,定病位,膀胱经,
责三焦,气不行,或尿道,阻塞成。
⑴湿热蕴积癃闭
湿热郁,结膀胱,尿不利,便不畅,
或尿闭,小腹胀。通关丸,八正帮。
⑵肺热壅盛癃闭
肺热壅,尿不通,点滴沥,溲不净,
呼吸促,口渴烦。清肺饮,利小便。
⑶气机郁滞癃闭
情志郁,易激动,多烦怒,尿不通,
脉象弦,两胁痛。沉香散,疏肝经。
⑷尿道阻塞癃闭
瘀血结,膀胱腑,或结石,尿道阻,
尿滴沥,如线细,甚不通,腹痛急。
宜行瘀,兼通利,抵当丸,有效益。
⑸肾气不足癃闭
肾气虚,排无力,腰膝软,脉沉细,
下肢冷,神萎靡。肾气丸,补肾气。
15.遗精
遗精证,多肾虚,或湿热,下焦移,
心与肝,有关系,分滑精,和梦遗。
⑴阴虚火旺遗精
梦遗精,心动悸,肢乏力,神萎靡,
头眩晕,阳易举。地黄丸,知柏取;
心动欲,定志丸;寡欲念,是关键。
⑵肾虚不固遗精
肾气虚,频滑精,腰痠楚,伴耳鸣。
滋脾肾,大补元,益肾阳,固精丸。
⑶湿热内蕴遗精
遗精作,口苦渴,尿短赤,脉濡数。
宜清热,化湿浊,二妙散,猪肚酌。
附:阳痿
致阳痿,多手淫,不良习,必绝禁,
因纵情,泄太过,湿热盛,伤经络。
命门衰,温下元,常用方,衍宗丸;
思伤脾,恐伤肾,大补元,安心神;
湿热注,尿黄短,六味丸,知柏添。
16.腰痛
腰痛症,因两端,分内伤,或外感,
受湿热,或湿寒,素体虚,久病缠,
肾精耗,因劳倦,瘀血痛,因跌闪,
分虚实,辨热寒,祛邪瘀,或培元。
⑴寒湿腰痛
寒湿侵,腰冷痛,转不利,冷加重。
祛寒湿,以温通,用独活,桑寄生。
⑵湿热腰痛
湿热痛,位腰髋,局部热,尿赤短。
宜清热,化湿兼,舒筋络,二妙散。
⑶瘀血腰痛
痛如刺,瘀血注,位固定,难仰俯,
重痛剧,转不利,舌紫暗,按压拒,
跌仆损,卒然痛,久瘀滞,累它经。
化瘀血,经脉畅,理气机,逐瘀汤。
⑷肾虚腰痛
腰膝软,痛绵绵,遇劳甚,卧则减,
偏阳虚,肢冷逆,面白光,少腹急,
舌质淡,脉沉细。右归合,青娥宜。
偏阴虚,五心烦,脉细数,或盗汗。
滋肾阴,左归丸,泻相火,补阴丸。
17.遗尿
患遗尿,频不禁,老年人,久病损,
三阴脏,虚所致,膀胱腑,失其职。
⑴小便不禁
①脾肺气虚失禁
少腹坠,尿意频,滴沥下,甚失禁。
补脾肺,益气丸,标本治,固涩兼。
②肾气不足失禁
肾气虚,神疲倦,体消瘦,腰痠软,
头眩晕,舌质淡,小便清,淋不断。
温下元,固涩兼,菟丝子,并缩泉。
⑵梦中遗尿
梦遗尿,不觉晓,精神倦,形体消。
固脬汤,桑螵蛸,补脾肾,止遗尿。
18.消渴
消渴证,三多显,食与饮,并小便。
定脏腑,肺胃肾,上中下,三消分。
⑴上消
肺胃火,大烦渴,口舌燥,小便多。
清肺胃,消渴方;生津酌,白虎汤。
⑵中消
胃火积,腹善饥,消谷多,大便秘,
脉滑实,兼有力,舌质红,芒刺起。
泻胃火,存阴津,承气汤,玉女斟。
⑶下消
小便频,尿量多,尿味甜,有浮膜,
尿如膏,口干渴,善多饮,脉细数,
腰膝痠,五心烦。法滋阴,地黄丸。
19.血证
⑴咳血
肺出血,色泽鲜,有泡沫,痰血兼。
①风风热伤肺咳血
咳嗽作,痰血兼,口咽燥,身热伴,
脉浮数,舌质红。散风热,宜桑杏。
②肝火犯肺咳血
痰带血,色鲜红,咳嗽时,胸胁痛,
伴心烦,躁不宁,大便干,舌质红,
苔薄黄,脉数弦。泻白散,黛蛤添。
⑵衄血
衄血证,有诸端,鼻齿龈,最常见。
①肺热衄血
鼻衄血,口咽燥,咳逆呛,痰涎少。
桑菊饮,肺热清,地黄汤,加减用。
②胃热衄血
鼻衄血,因胃热,血色鲜,口烦渴,
伴口臭,脉数显。清胃火,玉女煎。
③气血两虚衄血
鼻齿衄,送颜色淡,面恍白,头晕眩。
宜补气,摄血兼,十全汤,归脾痊。
⑶吐血
吐血证,多胃病,血溢出,不循经。
①胃中积热吐血
胃积热,呕血患,色鲜红,柏油便。
清胃热,止血兼,泻心汤,十灰散。
②肝火犯胃吐血
肝火犯,吐血鲜,胃脘痛,胁肋牵,
性善怒,多躁烦。泻肝火,取龙胆,
花蕊石,吐血痊,犀地汤,逍遥散。
⑷便血
便前血,责直肠,其色鲜,多痔疮;
便后血,胃腑伤,血色黯,柏油状。
①脾胃虚寒便血
脾胃寒,血紫黯,大便溏,倦懒言。
归脾汤,气血安,固肠散,黄土煎。
②湿热蕴蒸便血
便纯血,色泽鲜,口中苦,苔黄染。
赤小豆,当归煎㈣,血如溅,地榆散。
⑸尿血
尿血证,病因众,诊断难,细辨证,
辨虚实,定补攻,清与滋,酌其情。
①阴亏火旺尿血
悄赤短,腰痠痛,头眩晕,两耳鸣。
清虚火,滋阴用,地黄丸,小蓟共。
②脾肾两亏尿血
脾肾亏,频小便,血色淡,腰膝软,
面萎黄,头晕眩。法益气,补肾肝,
宜补中,益气汤,兼固涩,山药尝。
20.头痛
诸阳会,聚于首,脏腑精,会于头,
邪上受,六淫袭,内伤精,气血虚。
⑴外感头痛
①风寒头痛
风挟寒,伤顶巅,喜裹头,恶风寒,
疏风寒,头痛安,用川芎,茶调散。
②风热头痛
风热盛,头胀痛,身发热,兼恶风。
疏风热,头痛康,选芎芷,石膏汤。
③风湿头痛
风湿盛,胸脘闷,首如裹,肢重困。
祛风湿,胜湿汤,兼暑热,香薷良。
⑵内伤头痛
⑴肝阳头痛
头胀痛,或晕眩,烦易怒,寐不安,
脉象弦,法平肝。用天麻,钩藤煎;
头痛剧,胁肋牵,脉数弦,用龙胆。
②痰浊头痛
头昏痛,兼呕恶,胸满闷,吐痰浊,
舌胖大,脉象滑。夏白术,合天麻。
③瘀血头痛
久头痛,如锥刺,位固定,痛不移,
舌质黯,脉涩细。通窍选,活血宜。
④气虚头痛
绵绵痛,身无力,遇劳甚,脉弱细。
宜补气,和中乡,和中汤,顺气⑧。
⑤血虚头痛
头晕痛,心中悸,肢无力,脉涩细。
四物汤,补血剂,酌加入,炙黄芪。
⑥肾虚头痛
头空痛,耳蝉鸣,腰痠软,或遗精,
或带下,舌质红。补元煎,益肾经。
21.失眠
夜不寐,责心脾,胆气弱,胃失宜。
虚火旺,肾阴虚,水与火,不相济。
⑴心脾两亏失眠
夜失眠,心动悸,善健忘,精神疲,
面色黄,脉弱细。补气血,养心脾,
归脾汤,气血益,养心汤,均相宜。
⑵阴亏火旺失眠
失眠证,腰膝痠,头眩晕,五心烦,
心中悸,口咽干。制火亢,用黄连。
⑶痰热内扰失眠
常失眠,胸痞闷,头困重,伴眩晕,
苔黄腻,心中烦。宜清热,用温胆。
22.中风
风火痰,气血并,互影响,卒发病,
标虽实,本属虚,监证时,分缓急。
⑴中经络
①络脉空虚风邪入中
经络虚,腠不密,风邪入,气血痹,
轻口歪,语不利,重半身,不随意。
宜祛风,兼通经,活气血,并和营,
医面瘫,牵正散,大秦艽,疗偏瘫。
②肝肾阴虚风痰上扰
素头晕,双目眩,耳蝉鸣,寐不安,
卒舌强,语言謇,口眼斜,身偏瘫。
宜滋阴,兼镇肝,熄风汤,兼化痰。
⑵中脏腑
①闭证
卒昏仆,不知人,手握固,牙关紧,
二便闭,肢痉强,据热候,分阴阳。
阳闭证,躁不宁,气粗臭,面赤红;
阴闭证,卧宁静,肢不温,面唇青。
开阳闭,宜辛凉,至宝丹,或羚羊;
启阴闭,宜温香,苏合并,涤痰汤。
②脱证
气将脱,卒昏迷,口张开,双目闭,
两手撒,二便遗,肢逆冷,汗淅沥,
舌体痿,脉微细,肢瘫软,鼻鼾息。
急救脱,参附济,地黄饮,龙牡芪。
23.痹证
风寒湿,侵人体,或湿热,酿成痹,
痹不通,关节痛,祛外邪,活血并。
⑴风寒湿痹
上下肢,关节痛,无红肿,游走性,
伴恶风,甚怕冷,膝痠楚,肢沉重。
散寒湿,兼祛风,蠲痹汤,可通经。
⑵风湿热痹
灼热痛,肢红肿,得冷舒,遇热重。
宜清热,兼通经,白虎汤,忍冬藤。
二 外科病证
1.概述
古外科,疡科称,痈与疽,疖及疔。
病因广,疡科称,热毒犯,气血瘀,
红肿热,痛痒溃,局部症,虚实推,
分初期;中成脓;后溃破,三期成。
重走黄,危生命,伴神昏,发热增。
内外治,结合行,初宜消,中透脓,
后期补,重扶正,此三法,是纲领。
2.常见病证
⑴痈
感风热,火毒攻,气血瘀,易成痈。
项背处,常易生,初结块,白肿疼,
欲成脓,色转红,痛加剧,感波动。
初清热,兼散风,消毒饮,金黄用;
成脓期,邪尚盛,清热毒,并托脓,
活命饮,醒消用,必要时,切排脓;
脓已溃,促新生,气血虚,八珍应。
⑵疖
单个生,小疖言,多发性,称疖丹。
随处发,病缠绵,生头面,有危险。
清热毒,凉血兼,五味饮,七星剑;
外敷药,玉露散,红药膏,九一丹。
⑶疔
疔之证,名异同,手足面,皆可生,
共同点,小而硬,或木痒,或剧痛,
化脓慢,转移脓,易走黄,脓毒症。
忌挤压,强排脓,毒扩散,祸旋足童;
清热毒,消肿痛,玉露散,外敷用。
⑷流注
深脓疡,流注称,肌丰处,初微疼,
漫肿胀,色不红,起病因,多疖疔,
见红点,脓形成,憎寒作,高热生,
正气虚,邪必胜,此处愈,彼处生。
清热毒,必扶正,醒消丸,消肿痛,
活命饮,十全并,外用药,参见痈。
⑸乳痈
曰乳痈,妇产病,初产妇,尤易生,
因感染,伤七情。奶头破,乳腺肿,
肿弥漫,红胀痛,兼寒热,全身症。
治大法,消与通,通乳汁,消肿痛,
常用药,蒲公英,全瓜蒌,不留行;
金黄散,外敷用,成脓期,托透脓。
⑹痄腮
痄腮证,流行性,冬春季,学龄童,
腮腺炎,大嘴风。腮肿大,边不清,
碍咀嚼,耳后痛,睾丸炎,卵巢肿。
清热毒,消毒饮,敷患处,青黛粉。
三急腹症
1.概述
急腹症,系总称,绞肠痧,缩脚痈。
发病急,剧疼痛,变化快,易危生。
腑不通,瘀血成,继感染,为其终。
治大法,重疏通,瘀则化,热必清,
此类病,宜慎重,中西法,结合用。
2.常见病症
⑴泌尿系统结石
尿结石,膀胱肾,输尿管,尿道侵。
运动后,突然痛,腰部起,沿尿径,
尿频痛,色鲜红,结石大,手术行。
湿热熏,痰作崇,视体质,行利推。
导赤散,合五苓,尿石汤,相兼用。
⑵急性阑尾炎
阑尾炎,即肠痈,气血滞,湿热凝。
初呕吐,脐周疼,继转移,麦氏征,
腹拒按,反跳痛。内服方,金匮中;
加外敷,姜芋饼;针刺法,可选用。
⑶胆道蛔虫病
伤寒论,虫尤厥证。体失调,虫难宁,
四处窜,胆囊行。右上腹,钻顶痛,
频呕吐,胆汁倾,大汗出,躁不宁,
脉弦紧,体征轻,有虫征,剑突痛。
法安蛔。兼温中,疏肝胆,兼止疼,
乌梅丸,安蛔功,大承气,可同用。
⑷胆结石与胆囊炎
肝胆胀,及胁痛,胆囊炎,胆石症。
名虽异,病机同,诸异物,刺激成。
失饮食,犯七情,寒温变,诱因生。
右是腹,突然痛,寒热作,黄疸增。
疏肝气,利胆行,小柴胡,承气共。
清胆汤,加公英,金钱草,务实用。
⑸急性胰腺炎
胰腺炎,多发病,结胸证,脾心痛。
食失节,烟酒重,脾失运,湿热生。
猝发作,上腹疼,势剧烈,持续性,
难安宁,呕吐频,痛拒按,上腹紧。
清热毒,理气行,大柴胡,加减用。
四 妇产科病证
1.妇科病证
⑴概述
①生理
女之本,血为用,冲任督,带脉通,
肝脾和,气血充,先天本,肾之精。
女二七,肾气盛,天癸至,月事行;
一月来,为常情;二月始,称并经;
三月至,名居经;一年者,避年名;
终身闭,经不行,若无病,称暗经。
②病理
气血损,伤七情,寒湿热,经带病,
产育多,脏气弱,劳倦过,正气夺。
③治法
妇人病,重调养,冲任调,气血畅。
青益肾,中舒肝,年老者,培中元。
热则清,瘀则通,虚宜补,实宜攻。
病邪祛,血脉行,正气复,体康宁。
⑵常见病证
①月经病
月经病,证多端,监证时,细分辨。
月经先期
经先期,色鲜红,经量多,血妄行。
四物汤,芩连并,热邪祛,血安宁。
月经后期
经推后,质清淡,小腹寒,色紫黯。
首选方,温经汤,寒邪祛,血脉畅。
月经先后不定期
肝气郁,经错乱,乳房胀,胸胁满。
调情志,当为先,解肝郁,逍遥散。
月经过多
经量多,因两端,气血虚,热为患。
属虚证,色偏淡,质如水,头晕眩。
益气血,滋化源,四物汤,酌加减。
热邪迫,血妄行,如泉涌,色鲜红,
里热重,大便干。清火热,玉烛散。
月经过少
经量少,期缩短,因血虚,最多见。
益气血,培中乡,首选用,八珍汤。
痛经
青春期,多此证,气血阻,经不通,
伴血块,色紫黯,宜桃红,酌加减。
绝经
年未老,经先停,心肝脾,郁不行。
调三脏,补肾精,益经汤,可通经。
②崩漏
经期长,血不断,似水淋,如涌泉,
崩势急,漏势缓,舒清补,三法选。
气虚崩漏
气虚者,经水淋,身乏力,肢体沉。
法益生,新血生,固气汤,漏下停。
郁结崩漏
肝郁滞,色紫红,痛拒按,经水崩。
平肝气,开郁闭,止血汤,功全齐。
血热崩漏
血热盛,经妄行,脉洪数,面色红。
滋阴液,泄热淫,清海丸,化裁饮。
③更年期见证
经将绝,肝肾弱,天癸竭,月事错,
头晕眩,性急躁,夜失眠,精血耗。
滋肝肾,疗虚损,知柏丸,二仙饮。
④带下证
带下证,五色见,青黄赤,黑白兼,
嗅气味,颜色参,分稀薄,辨稠粘。
带量多,质稀薄,流不尽,似水浊。
命门衰,肾中寒,选金匮,肾气丸。
赤白带,黄绿兼,味臭秽,口苦干。
利湿浊,并清肝,柴栀芩,合龙胆。
带恶臭,黄稠粘,阴瘙痒,湿热原。
完带汤,易黄煎,除湿热,体康健。
⑤子宫脱垂
多产妇,过劳累,冲任带,互不随,
中气陷,脾失维,宫脱垂,小腹坠。
举下陷,益中阳,可选用,益气汤。
2.产科病证
⑴概述
①妊娠生理
胎成形,十月整;一月孕,二具形;
三月末,性别分;四五月,闻胎音;
六月至,器官成;七月初,发甲充;
八九月,形体成;十月末,胎足生。
②妊娠月份判断
妊娠月,需观察,触宫底,细检查。
妊一月,宫饱满;妊二月,似鹅卵;
妊三月,如握拳;妊四月,儿头圆;
妊五月,平脐线;妊六月,脐上沿;
妊七月,三指全;妊八月,达胃脘;
妊九月,剑突沿;满十月,复降脘。
⑵常见病证
①妊娠呕吐
妊呕吐,痰湿堵,肝郁热,气机阻。
舒肝气,解郁阻,化湿浊,和脾土。
姜半夏,茯苓煮,参术草,香砂属。
②妊娠中毒症
妊中毒,分三度。虚风乘,痰湿助。
轻度者,头眩晕,血压高,体沉困。
平肝阳,钩藤饮,加白术,合黄芩。
中重者,浮肿显,蛋白尿,兼目眩,
甚抽搐,吐痰涎,神昏迷,曰子痫。
滋肾肝,浮阳潜,钩藤汤,羚角散。
③妊娠跌损
偶跌损,伤胎元,腹坠胀,痛难言。
补气血,固胎元,取救损,安胎餐。
④胎漏
怀孕时,胎血漏,气虚陷,血渗透,
固其本,胎安详,宜助气,补漏汤。
⑤子悬
妊娠时,胸中烦,胁肋痛,名子悬。
因郁滞,先舒肝,解郁汤,胎自安。
⑥正产
孕产妇,易气满,临产时,莫惊喊,
沉住气,处泰然,蓄精气,待分娩。
⑦难产
血虚难产
产期尽,痛难生,血虚滞,胎不行。
养阴血,益气兼,助顺产,送子丹。
交骨不开
交骨闭,难张开,气血虚,或初胎。
通阳气,佛龟板,虚加参,开骨散。
手脚先下
产之际,手脚下,虽危证,莫惊吓。
其原因,气血亏,转天汤,化险危。
胞衣不下
胞衣滞,多初产,强用力,气血散,
急补气,助血生,送胞汤,胞衣行。
⑧产后四证
产后病,证候多,三大证,详细说。
一曰痉,二曰冒,三便难,原因找。
恶露多,久不断,当加之,即四端。
辨虚实,别热寒,定补攻,择温散。
痉
生产后,虚汗多,腠理松,气血夺。
感风邪,颈项强,牙关紧,角弓张。
八珍汤,配桂防,补气血,功善长。
郁冒
分娩后,气血脱,痰火乘,话难说,
眼发黑,头晕眩,生化汤,加味痊。
大便难
便难行,失传导,津血枯,胃肠燥。
滋阴血,增水源,归芎草,麻仁全。
恶露不尽
恶露淋,多原因,虚或瘀,细辨认。
虚则补,十全固,瘀则通,佛手助。
⑨乳汁不足
生产后,乳不足,气血虚,肝郁阻。
生乳汤,郁滞疏,扶正气,用通乳。
五小儿科病证
1.概述
⑴生理特点
婴幼儿,体娇嫩,形未充,变化迅,
气机旺,脏气清,易康复,生机萌。
⑵诊断特点
诊小儿,颇为难,称哑科,重经验。
望形体,发育看,筋骨坚,肉丰满,
肤柔嫩,毛发润,性活泼,邪未侵。
筋骨软,皮肤干,肌瘦羸,病态现。
望神色,性活泼,面目泽,气血和。
神疲乏,少言笑,频哭闹,病魔扰。
望面色,观病情,青惊风,主寒痛;
面色赤,心火生;黄主湿;白寒征。
察苗窍,诊五官,前后阴,也当看。
白睛赤,风热见;湿热熏,睛黄染;
泪汪汪,目赤肿,防麻疹,辨伤风;
目直视,多惊痫;肾气绝,瞳仁散。
流清涕,感风寒,肺热盛,鼻翼煽。
喉与咽,肺相连,观乳蛾,白喉验。
舌诊法,同成年,小儿病,有特点,
霉酱舌,宿食潜;地图舌,脾胃患。
察前阴,观肾经,阴囊紧,肾气充,
阴囊痒,多虫证,若囊缩,病危重。
查肛门,痒蛲虫,湿热注,肛灼痛。
望指纹,分三关,辨色泽,别长短。
紫红热;鲜红寒;色泽青,多惊痫。
风关轻,重气关,命关危,射甲险。
曰闻诊,同成人,多观察,细辨认。
小儿哭,声宏亮,无它证,属正常。
哭声尖,急忽缓,心腹痛,因多端。
喘气促,肺郁闭;风痰涌,似拉锯;
呼气长,吸气短,肺气绝,病危险。
咳声扬,有涎涕,多外感,风寒疾;
声干涩,痰量少,声嘶哑,多肺燥;
咳声重,出气粗,痰黄稠,肺热属。
肺胃热,口气臭,食滞停,嗳酸馊。
肠积热,便臭秽,若伤食,酸腐味。
小儿科,问诊难,由父母,常代言。
三岁内,切诊难,一拇指,定三关,
息六至,正常观,分脉象,四诊篇。
半岁内,按囟门,陷如坑,阳气损,
久滞利,或慢惊;高突起,火热冲。
2.常见病证
⑴麻疹
因毒邪,麻疹患,病一次,终身免。
论病程,期有三:曰初热;疹形见;
后收没,顺自然。细护理,病自痊,
疹不透,升葛煎,合柽柳,萍荽蝉。
⑵水痘
水痘证,传染病,湿热侵,脾肺经,
轻护理,勿需诊,重解毒,清热淫,
腊梅花,板蓝根,金银花,木通斟。
⑶百日咳
天哮呛,鹭鸶咳,皆属于,百日咳。
六岁内,多此病,冬春季,常发生,
风疫邪,犯肺经,郁热蒸,酿痰壅。
咳回声,如鸡鸣,病缠绵,三月程。
潜伏期,约十天,前驱期,似外感,
中度热,咳痰涎,三四天,诸证减,
唯咳重,夜不宁。宜宣肺,化痰并。
痉咳期,第十天,阵发性,嗽痉挛,
面红赤,青筋显,入夜甚,痰多粘。
肺热型,化痰丸;肺寒型,金沸散。
恢复期,养脾肺,固本元,宜参味。
⑷新生儿严重感染性疾病
新生儿,体娇嫩,瘟热邪,最易侵,
常见病,患肺炎,败血症,脑膜炎。
感染病,症多种,特征少,不典型,
测体温,常不升,易烦躁,弱哭声,
面苍白,唇紫青,脉细数,肢厥冷。
肺炎病,三凹征,点头息,或息停。
生十天,败血症,见黄疸,肝脾肿,
出瘀斑,面苍容,血培养,细菌生。
脑膜炎,征不显,无哭叫,前囟满,
目凝视,惊厥见,脑脊液,异常显。
感染病,迅变情,瞬入气,即入营。
气分病,白虎汤;入营分,取安宫;
至厥逆,煎附参;兼黄疸,予茵陈;
兼瘀斑,犀角粉;用生地,丹皮斟。
⑸支气管肺炎
马脾风,肺热喘,名数种,指此言。
论病因,风邪患,易化热,是特点。
热而咳,气急喘,唇紫青,鼻翼煽。
热喘方,麻杏甘;寒闭肺,华盖散;
心阳虚,四逆煎;正气虚,桂龙餐;
或沙参,麦冬汤,养肺阴,体安康。
⑹惊风
急慢惊,属杂病,风抽搐,曰惊风。
急惊风,风外因,感时邪,或惊恐,
热痰宿,风邪乘,除病因,详辩证。
散风寒,葛根用;解热毒,羚钩藤;
消食滞,枢保宁;痰壅盛,取青礞;
镇惊恐,宜抱龙,安神丸,亦可行。
慢惊风,责脾肾,更甚者,伤气阴,
理中汤,或固真,气阴虚,地黄饮。
⑺疳积
疳积证,儿易生,失调养,病渐成,
脾胃弱,吐泻虫,正气损,患他病。
形体瘦,是特征,腹胀大,青筋盈,
毛发枯,骨软松,面无光,耳失聪,
始伤阳,久伤阴,成龟背,或鸡胸。
脾胃弱,宜四君,兼食滞,一捻金,
属虫积,肥儿行,可捏脊,刺四缝。
⑻积滞
夏秋季,多发病,两岁内,儿易生。
脾气虚,饮食伤,感寒邪,暑湿戕。
吐泻频,腹满痛,粪酸臭,泻后轻,
不思食,眠不宁。宜消导,保和灵。
湿热泻,分两般,偏热重,葛芩连;
湿偏盛,胃苓餐;暑热泻,益元散。
虚寒泻,脾肾伤,取桂附,理中汤。
泻不止,急涩肠,罂粟壳,禹余粮。
⑼佝偻病
五迟病,五软病,或解烦,并鸡胸。
肝脾肾,气血精,本元损,佝偻成。
治为次,重调养,调饮食,晒太阳,
大造丸,久服良,动适宜,可复康。
⑽夜啼
儿夜啼,非皆病,除生理,夜啼称。
因湿热,或受惊,脾虚损,细辩证。
心热型,舌尖红,口气热,躁不宁。
导赤散,栀芩并。脾寒型,面色青,
肢欠温,口中冷。匀气散,可温中。
受惊骇,多猝病,用安神,或抱龙。
⑾滞颐(流涎)
滞颐证,口流涎,责脾胃,分热寒。
热宜清,泻脾散,寒宜温,温脾丹。
⑿鹅口疮
新生儿,或早产,口腔内,白屑满。
心脾热,泻脾散,虚火浮,知柏餐,
洁口腔,涂龙胆,或兼用,点舌丹。
六皮肤科病证
1.概述
斑丘斑,水泡起,屑痂落,与脱皮,
痒与痛,皮色异。风湿热,外邪袭,
毒虫咬,诸刺激,体质别,致变异。
中医学,重整体,外治标,内治里,
理气血,调情志,清热毒,化瘀滞。
2.常见病证
⑴湿疹
湿疹病,内外因,脾肾虚,湿热淫,
风湿热,致急性,脾虚寒,慢性成。
疹多形,名不同,痒难忍,随处生。
除病因,详辩证,霸道药,避免用,
小柴胡,平胃等,举数味,兼外用。
⑵奶癣
婴湿疹,称奶癣,好发处,头与面。
湿疹型,有两端,胖多湿,瘦多干。
名胎毒,实有关,怀孕期,饮食偏,
食过量,失后天,痒难忍,儿闹烦。
调饮食,为治先,母服药,最方便,
或清热,或祛痰,外用药,青蛤散。
⑶瘾疹
曰瘾疹,变如风,致病原,因数种,
风与血,湿热蒸,伤饮食,尘粉虫。
发病迅,奇痒征,或气闷,吐泻并。
分时令,详辩证,常用方,风丹崇,
单味药,熏洗并,扑尔敏,结合用。
⑷牛皮癣
牛皮癣,难愈症,初奇痒,频发性,
继红疹,扁平形,疹群集,色褐红。
情志郁,气血凝,风湿热,血虚成。
消风散,加减用,消风汤,麻钩藤,
调情志,宽心胸,激素膏,可外用。
⑸缠腰火丹
缠腰丹,单侧患,条带状,腰胁间,
疹群集,水泡兼,疼痛烈,烧灼感,
春秋季,多感染,患一次,终身免。
清湿热,凉血兼,解热毒,痛自安。
蛇丹汤,首推选,涂蚤休,醋磨研。
七五官科病证
1.概述
耳鼻喉,口腔眼,中医著,各有专,
内外治,诸法全,常见病,举数端。
2.常见病证
⑴天行赤眼
风火起,本病患,眼睛红,是特点,
畏风光,泪如泉,脓眵多,肿痛兼,
恶寒热,脉浮弦,胜风汤,散热煎。
⑵眼弦赤烂
慢性病,眼赤烂,山区间,较常见。
涩痒并,揉频繁,睫毛脱,睑糜烂。
感湿热,风邪犯,烂眼膏,黄连煎。
⑶绿风内障
绿风障,青光眼,眼压高,是特点,
头疼重,视力减,甚失明,致身残。
肝热型,充血见,发病急,瞳孔散。
清肝热,潜阳兼,泻肝汤,可加减。
阴虚型,黑蒙现,视力疲,出彩环。
法滋阴,兼平肝,六味丸,余药参;
夏枯草,及车前,霜桑叶,槐花添。
⑷中耳炎
言耵聍,中耳炎,儿童期,最常见,
湿热毒,中耳犯。耳内痛,周围连,
初流水,脓液现,重犯脑,病危险。
有表邪,银翘散,热毒盛,五味添。
⑸内耳眩晕病
内耳眩,发突然,失平衡,天地旋,
频呕吐,并出汗,面苍白,眼球颤,
伴耳鸣,听力减,久发后,听觉断。
思虑过,怒伤肝,郁化火,迫及胆,
脾失运,湿生痰,清不升,均作眩。
调肝脾,湿热蠲,疏肝散,或龙胆。
⑹鼻渊
言鼻渊,分急慢,失时医,终身缠。
胆经热,邪毒犯,鼻息肉,齿疾患。
急性作,流涕涎,鼻腔阻,嗅觉减,
患病侧,头痛连,鼻旁窦,压痛显。
反复发,慢性变,浊涕出,腥味窜,
头昏痛,精神倦,碍呼吸,妨睡眠。
苍耳散,鼻炎片,辛夷散,藿胆丸。
⑺牙疼
牙疼证,因多端,最常见,胃火燔。
大便干,小便短,舌苔黄,齿龈炎。
清胃散,玉女煎,大承气,导赤散。
⑻乳蛾
曰乳蛾,风热盛,阴不足,虚火攻。
骤发病,咽部疼,吞咽难,咽红肿,
寒热作,血象升。反复发,转慢性,
抵抗弱,诱它病。解热毒,消瘀肿,
大青叶,蒲公英,锡类散,或冰硼。
⑼口疮
口疮证,曰口疳,湿热蒸,虚火炎。
唇内侧,腭舌面,溃疡点,疼难言,
忌冷热,怕辛酸,反复作,病缠绵。
利湿热,导赤散,清虚火,玉女煎,
理脾胃,香砂丸,补脾肾,金匮添。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