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高赞的问题:

穷人跨越阶层有多难?
读书出来发现一无是处,打工的工资面对比山高的房价,简直是九牛一毛,做生意又不会,如何才能突破穷人命运?


---我是分界线---

1、穷人最难突破的就是父母

父母是每个人的起点,也是绝大部分人的天花板。中国最近这代人大部分都比父母混的强,因为父母被耽搁了,再往后几代,大家就能看出来我这句话的威力了,美国英国德国那边的成熟型社会这一点非常明显,绝大部分孩子没法超过自己的父母。

我经常看到一些父母自己一事无成,教育起孩子来头头是道,但是孩子却好像故意跟他们对着干,就感到非常有意思,因为绝大部分父母都没有意识到,孩子是在模仿你们啊,你是怎么做的他就会怎么做,当然了,等他长大了,他也会去教育自己的儿子,并且头头是道,但是孩子依旧当做听不见,然后该干啥干啥,爹啥样他啥样。

也就是说,排除低概率基因变异的情况,孩子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两套基因,一套是生理学意义上的基因,你娃长得像你,跟你有着一样的瞳孔颜色和耳垂形状,这是生理基因。另一套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基因,你娃做事方式也很像你,思考方式也很像你。如果没有义务教育,你娃大概率就是你的翻版,这就叫社会基因

有了义务教育还好点,毕竟能跟着牛顿学点基本常识,跟着鲁迅学点骂人话。不再局限于所有知识都来源于家长,但是家长无疑对孩子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

也就是说,富人会把自己的一些经验传承给孩子,穷人会把自己的各种玩意全部传授给下一代,尽管很多东西他自己也知道不对,但是不知不觉也就传递下去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父母啥样孩子啥样,多么令人悲观和不安的消息。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从父母那里并不能学到多少有用的生存技能,因为父母自己也不大明白,而且这种状态会一直通过“社会基因”向下遗传。

这一点在农业时代特别明显,因为那时候读书是奢侈品,并不能像现在这样随随便便就接受到知识,一般的家庭根本不去想读书识字的事,经验几乎都是从父母那里来的。只有曾国藩他们那种小地主家庭,大儿子老老实实在家种地,剩下的孩子里选个脑子灵光的抓学习,这代人考个秀才,下代人就可以考个进士什么的。

等着这个娃如果出息了,就把家里其他兄弟也带出去,比如后来曾国藩牛逼了,就把自己的俩兄弟曾国华和曾国荃也带出来,跟他一起在外边打仗立功,后来那个曾国华阵亡在了三河镇,另一个弟弟曾国荃后来混的风生水起。

大家看出来了吧,古代整体遵循的就是一种“进化算法”,一步一步来,每代人中择优培育,如果一个人发达了,大家一起跟着发达。

现代社会跟古代相比,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德国,被认为是后来德国和美国迅速赶超英国的杀手锏,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重点是挖煤纺织嘛,技术含量不高,英国当时把工人当牲口使,用死了一批就换一批,根本没人力资源一说。

德国最早开始普及义务教育,在电力时代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得有相关知识才行,英国那种“牲口教育”模式就落伍了,因为不识字的人没法操作电力设备,注重教育,全民素质高的德国和美国后来居上,这招后来又成了日本中国等后发国家的杀手锏。

义务教育强行把孩子们送学校,一方面可以搞爱国教育,这个别笑,是真的,美国那样的一个大熔炉国家,每天早上孩子们都要背诵誓词,就是那个大家熟知的“上帝之下,不可分割”,时间长了,国家意识就出来了,民国时期没有义务教育,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中国的,这个没开玩笑,马督工之前就讲过,“中国人”这个概念完全彻底的普及,不到七十年。

义务教育另一个优势就是打破“社会基因”,父母知道的东西就那么点,而且有可能是个神棍,这个也没瞎说,早年看一个旅美学者的书,说美国那边很多神棍,在家跟孩子说是上帝用了七天创造了世界,学校有义务教育,孩子被拖到学校强行灌输宇宙大爆炸,进化论,分子生物学什么的,这两百年里美国信教比例大幅下降,跟普及义务教育强相关。

在中国也一样,这些年创造了不少奇迹,穷的掉渣的村里竟然能考几十个大学生,改变了命运,突破了父母天花板,不得不说义务教育功德无量。

不过这毕竟是少数,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一个情况,发现各个层次的人都聚在一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优秀的人会聚在一起,这倒也不是他们故意排外,而是一种能从数学上证明的“同质化分层”机制,这玩意跨越物种,跨越文明,都存在。

也就是说,假如你是个穷人,你离开了家庭,尽量不受家庭影响,但是你的社会阶层决定你周围的人普遍不是特别优秀的那种,你从他们身上学不到太多的东西,你想牛逼就得突破这个圈。

2、可怕的同质化分层

一般社会初期的时候都平等,有点像把水和油使劲摇一摇,在一段时间内混在了一起,但是静置一会儿,慢慢就恢复到水油分离状态了,各个阶层会形成明显的界线。这个不要觉得不合理,全世界都这样,古代现代也都这样。

我读大学那会儿我们这些土炮去大城市,发现大城市里的人跟我们其实差的不太多,一样都是土炮,当时我们班的城里人住着那种单位宿舍,我去看了还觉得不如我们小县城小平房住的爽。感觉2008年左右是个分水岭,城乡迅速就分化了,大城市的年轻人越来越潮,跟村里的长得都不太一样。

我当初的大学同学现在已经在大学教上书了,他有次跟我感慨,说他站在讲台上,一眼就能看出学生们哪个是大城市的,哪个和自己一样是村里来的。

而且他发现一个事,最近这几年越来越明显,大学里的土炮越来越少,自己上大学那会儿全校都是土炮的盛况已经不再重现。

其实观察欧美就能发现,欧美已经在稳定的制度下发展几百年了,社会变得非常稳定。不像我国这样经历完革命也才七十年,正儿八经的稳定发展也才三四十年,现在大家就开始讨论富豪阶层,中产阶级神马的,中产阶级们一年能在孩子身上花十几万几十万,教育演变成了军备竞赛,大家都觉得努力一下还有希望。

在未来,这种状态只会越来越严重,而且呈现出“圈子化”,各种不同的圈子一起快乐的玩耍,有的圈子里的人只需要维持现状不坠落就可以了,有的圈子却需要不断向上突破。

有点像有些人住在高楼层,只要维持不掉下来就行了。有些却需要气喘吁吁爬上去。问题是高楼层的人在竞争中维持很高的优势,层次越低的人资源和条件越差,爬起来就越难。这个不是在说我国,全世界都这样,而且越成熟的社会越这样。下图是德国的一个情况,5%的人拥有德国将近一半的房子:

剩下的人大部分租房。

莱比锡只有5%的人有房,剩下的人租这些人的房。

之前网上有个说法,说是德国人就不急着买房,所以房价不高,后来我不是常驻了一段时间德国嘛,前几天还又去了一趟,我问我们几个公司的德国小伙伴,我说你们德国人真有这么豁达的房地产消费观?他说只有傻逼才不喜欢房,他们攒不住钱,而且买房后对生活影响太大,普遍买不起房。

中国如果按照现在的模式发展下去,很快也会出现欧美的那种明显分层效果,牛逼家庭从一开始就买了好学校的学区房,然后通过好小学升好初中,然后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路径就上去了,当然了,这里不是说进了好小学就一定能上名校,欧美顶级私立也没这个效果,但是概率会大增。对应的,普通人就概率大减,受教育权利就这样一点点向上移动,能扭转不?也不是不能,但是不太好搞。

比如明清的时候朝廷就发现一个大问题,南方在科举考试中比北方厉害的多,原因很多,比如南方受战乱祸害较少,很多知识家族底子足,这些知识家族往往藏书上万册,甚至有藏书楼,历代都有人在朝廷做官,熟悉科举套路,辅导下家里孩子自然有加成。

更重要的是,从宋朝开始,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南方可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培养小孩这个事业里,南方读书的孩子无论是比例还是数量都远远超过北方。

福建和浙江这两个省的书院数量比其他省份加起来都多,经济实力的优势会反馈到所有层面,包括教育。所以中国从明朝开始,就有点像现在的录取模式,各个省都会有照顾,而不是简单的全国一起录取,但是在各省内部,依旧是有些地方霸占了全省绝大部分名额,跟现在多像啊,现在不也是各省那几所重点中学会拿走一大半名额嘛。

所以吧,不要怀疑,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社会再演变一些年,到处都会演变成一个个的圈,你进不了这个圈,你就做不了某些特定的事。举例来说,孩子进不了某些好的学校,你就考不上211和985,或者说很难考上,如果上不了这类大学,将来就没法进入那些互联网公司,博主说这个并不是准备贩卖焦虑顺便卖什么东西,而是一种即将到来的客观现实,或者说已经来了。

3、消费的枷锁

在《穷爸爸富爸爸》里,有句话对我打动特别深:

穷人和富人都会买奢侈品,穷人往往用他们每个月的血汗钱购买,那些本应该用来投资或者留给他们的子女的财富。富人则是用他们所产生的资本购买。穷人购买了奢侈品后确实让他们看上去富有了,但他们随即进入了债务危机。每月的工资用来偿还债务,并继续贷款,他们进入了恶性循环。

也就是普通人把自己的工资花了,而一些有富人视野的人会把钱攒下来,买那种可以带来流水的东西,能带来流水的东西叫资产嘛,然后花资产带来的钱,因为那个收入算被动收入。

而且穷人消费和富人消费差距很大。之前德国的一个顶级房地产商有个言论特别有意思,他说财富积累到一定时候,钱是花不出去的,你买辆豪车,车升值了,你买个手表,手表升值了,你买金子,金子升值了,你不能通过消费来消灭钱,这可能就是有钱人生活的枯燥之处吧。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这类资产消费什么的东西吧,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难的要死,最基本的一点,这些年慢慢的大家都开始意识到如果买几套房子,然后坐着当包租公,那该多爽,可是问题是道理都懂,怎么操办?

这个问题首先最难的就是需要大笔的启动资金,去哪找?如果慢慢攒钱的花,估计得攒到天荒地老才能攒出来房子的首付,但问题就是赚的钱不够多嘛,对于大部分穷人来说,最难的事情就是钱不够花,怎么攒钱买资产?有人说可以借贷嘛,但是流水少的情况下,大杠杆几乎是找死。

更郁闷的是,穷人信用都不行,借不到钱,或者借钱成本太高。这里说的信用不是生活里说的那个信用,而是银行对你的信用评级,穷人评级低。要不不借给你钱,要不利息高的要死。

所以吧,这件事对于那些有条件但是消费观有问题的人是一个非常好的启发,但是对于真穷人来说,几乎无解,明知道当前的生活方式越走越窄,但是依旧只能这样走,这可能是世界上最郁闷的事了。

当然了,有些人属于“道理都懂,客观条件导致没法操作”,但是依旧有不少人脑子里真缺根弦,我有同学研究生毕业后去当村官了,他说国家给贫困户是有拨款的,但是很多贫困户并没有好好的把这部分钱利用起来,不少人到手后随手就瞎花了,他感慨有部分人穷是缺机会,有部分人真是活该穷,扶不起来。

4、习得性无助

下边这段话是从微博“硅谷王川”(这个号非常有料,大家有兴趣可以关注)那里看到的,非常有启发,我其实有类似感觉,但是一直没能用语言概括出来,直到他发了个帖子出来,我也不必总结了,直接抄过来:以下原文:

摘自 barry schwartz “选择的悖论” (paradox of choice)一书: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处于一种缺乏选择的状态,大脑潜意识会慢慢认为做任何事都无法改变现状改变自身命运,于是会进入一种所谓learned helplessness (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变得更为消极。

即使情况改变,有机可乘时,也不去行动。这种情况严重时,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甚至忧郁症。 当有很多选择时,自我掌控感非常强大,这样人可以长期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势,对身心健康很有好处。 当然选择过多的时候又有三个问题: 决策需要耗费更多精力,选择后犯错误的可能性更大,因为犯错误造成的心理挫折感更强。

大家看到了吧,如果长期不做选择,大脑就会变得很消极,很多人说自己感觉自己快要得抑郁症了,其实完全可以反思下是不是自己平时几乎没啥事需要自己选择,完全是生活逼着你在往前走?这种状态下,时间长了确实会产生一种越来越强的消极状态。

这也是我这些年目睹的强人和穷人之间最大的差别,绝大部分正常人似乎对生活有种“认命感”,觉得也就这样了,凑合着过吧,又不是不能过,但是强人总有种碰上问题就主动去解决,解决了还要优化,优化了还要固化的习惯,这两种思维一开始可能效果不太明显,持续十年,非常可怕。

当然了,越厉害的人可以做的事越多,越穷的人可以做的事越少,手里没资源行动力自然就差,而且干啥都不顺利,会对信心打击特别大。尝试自己自然就崩溃了,这玩意是个正反馈或者负反馈的通道。

我的选择是开始经营什么东西,可以是微博,可以是头条,甚至每天剪一些沙雕小视频,我之前多次说这事,有个小伙伴前几天给我发消息,说他上次看了我的帖子后深刻反思了下,发现自己啥长处都没,只会玩游戏,最近开始直播玩游戏,并且上传了一些游戏小技巧,比如绝地求生怎么压枪,比如P社游戏怎么上手,竟然有了一波关注,今后要去做兼职UP主了,终于知道业余时间该干点啥了。

要从消费者向生产者的转变,因为生产的是大哥,消费的是屌丝,如果一直做消费者,花自己的时间和钱,玩别人的游戏,吃别人做的菜,而不是向生产端转进,那就一直处在一个坑里,永远也别想翻身,你得让别人消费你的东西。互联网时代为啥好呢,因为“生产者”门槛一降再降,传播边际成本也一降再降,屌丝不需要打广告也可以推广自己产品的时代竟然来了,这玩意才是真大时代。

这里说的消费,不一定是花钱,现在花时间也是消费。现在的一个决定可能对一个没啥资源和动手能力的穷人来说没卵用,但是很可能五年后就彻底改变了你的生活。如果一件事做过了,没成,那可能有很多原因,可能你不是那块料,或者运气不好,但是如果什么都没做,就觉得自己做不好做不成,这是病,得电,用高压。

 

—我是分界线—

1 、普通人面临的先天限制

选错对袁晗寒来说,不过是一次试错,一次经验的积累,是下次再来的起点;

但对徐佳来说,选错会是万劫不复的终结,因此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小心谨慎;

对马百娟来说,她甚至连选错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她从一生下来就没有过选择权。

袁晗寒和马百娟都是少数的,社会上更多的是像徐佳一样的普通人:有着向上的机会,却也面临着各种先天的限制。

1)昂贵的试错成本

袁晗寒高中辍学,依然可以到德国念一个硕士;但一个普通人高中辍学后,很大可能就是初中学历了。

袁晗寒开的店、办的公司倒闭后,依然可以再开一个店、再办一个公司;但一个普通人生意或创业失败后,可能就一屁股还不完的债了。

罗永浩老师还可以“卖艺”还债,更普通的人连“艺”都没得卖,只能靠卖体力还债。

所以,对普通人而言,试错的成本昂贵得过于奢侈。

2)匮乏的起步资金

袁晗寒17岁高中辍学时,到街上转一转就可以决定租下一个铺面。

王思聪出来创业时,王健林可以随手给5个亿,说亏了还可以再给5个亿。

但普通人积累人生的第一个100万(只是王健林口中“小目标”的1%,王思聪起步资金的0.5%),少则要三年五载,多则要十年以上。

3)很少的社会资源

万科创始人王石,在分享他白手起家经历时,会说他的第一桶金是靠做“倒爷”,通过倒卖玉米得来的,这让他赚了300万元。

“倒爷”是上世纪80年代,国家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利用计划内商品和计划外商品的价格差别,在市场上倒买倒卖有关商品进行牟利的人。

这个业务的关键是要能拿到计划内的批条,对普通人而言,是不可能有这样的社会资源的,也就难以有像王石这样“白手起家”的机会。

4)平凡的个人天赋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自小家境贫寒,家里是全村最穷的,5口人挤在12平米的一间砖瓦房里。他跟弟弟小学上学的学费都是一位童老师先垫付,学期要结束时才还得上。

但潘复生院士在非常简陋的学习条件下,边做高中代课老师边考上了大学,而且19岁就大学毕业,年仅30岁就破格晋升教授。

普通人是很难有这样的学习天赋的,普通人更多是像徐佳一样,拼了命才考上了一所大学。

正是因为试错成本的高昂,经济资源、社会资源以及个人技术文化资源的不足,普通人基本是不可能复制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成功故事或励志故事的。

对普通人来说,坚持是缓解这些先天限制的唯一可靠的倚仗。

2、坚持对普通人的三大价值

坚持会给普通人带来三个核心价值:

1)价值一:减少犯错成本

职业发展中,犯错的成本主要发生在目标切换之时。

如果坚持追逐一个目标,那么犯错的概率就会大大下降。

像徐佳,坚持高考三年,毕业后又长期坚持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所以他在起点比一般大学毕业生低的情况下,反而以更快的速度摸到了中产的边缘(5年时间在武汉买房买车)。

2)价值二:促进资源积累

普通人无论是在经济资源,还是社会资源上都是没有什么积累的。

时间就是普通人积累这两种资源积累的最可行路径。

比如,工作时间长了,就有一定的财务积累了;跟老板的时间长了,也就构建起信任了。

但如果经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财富积累有可能运气好不受影响,但是社会资源的积累就很有限了。

3)价值三:积累个人能力

普通人在学习能力、钻研能力上无法做到像天才一样,花更少的时间却能取得更多的成果。

对普通人而言,是否投入了更多的有效时间在某个领域或某个行业里,才是拉开彼此专业能力的关键。

因此,能在一个领域里坚持下来的人,成为专家的概率至少十倍于不断换领域的人。

那咱们这些普通人,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坚持下来呢?

3、普通人做好坚持的四点关键

只要做好下面四点关键,就可以做好坚持了。

1)关键一:感兴趣或至少不反感

如果能找到自己感兴趣又擅长的工作,那么坚持下来的概率就会非常高了。

不过这是一种理想态,可遇不可求。

我们最保底要做到的是,选择自己不反感的工作,以避免将意志力浪费在抵抗厌恶感的自我损耗中。

比如,自己有道德洁癖,看不惯对他人的虚假奉承,如果你是这样的性格,就不要勉强自己去选择销售类的工作。

2)关键二:不断设置更高的目标

20年呆在同一家公司做财务,有人混成了老会计,有人成了CFO,这其中的差别是什么呢?

长期做一件事或呆在一个地方,可以是坚持,也可以是混日子。

两者的核心区别就是:

  • 混日子是重复再重复地做熟悉的事,时间在流逝,但经验没增长
  • 坚持则是不断完成挑战越来越高的事,经验随着时间在不断增长

因此,你要不断地给自己设置更高的目标。

3)关键三:可持续的身体与精力

其它一切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一个人每天精力旺盛地工作8个小时,一个人只能睡眼惺忪地工作6个小时,十年下来,两人的差距会不会很大?

肯定会!

这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一个就是作息规律、保持运动的你,另一个就是随意熬夜、懒得运动的你。

我自己自从参加工作以来,这十五年来,无论是做程序员,咨询顾问还是创业,每一份工作都需要大量的加班(可能是天生加班的命)。

幸运的是,这十五年来虽然加班多,但身体健康,绝大多数时候也都精力旺盛。

我个人最大的经验就是,工作再忙也要保持运动和作息规律,这样才能有坚持所必须的身体与精力。

4)关键四:抵制住目标外的诱惑

坚持最大的敌人就是抵抗不住诱惑,被目标之外的诱惑带偏了方向。

如何抵抗这些诱惑,保持定力呢?有两个小技巧:

  • 适当降低对身外之物的欲望

远离物质上的攀比,多提高对个人能力,对最终成就的欲望。

这一点上只要稍微有一点进步,就会比大多数人坚持的时间更长一些。

  • 提高对诱惑动心的门槛

将对诱惑动心的门槛放得更高一些,只要低于这个门槛,自己就不考虑。

比如,以克服自己随意跳槽的毛病为例。

可以将“跳槽的薪资至少比现在的薪资翻一番”定为门槛,这样自己不但不会再随意跳槽,还会逼着自己在现有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以达到薪资可以翻番的条件。

做到上面四个关键,我不敢保证你一定能成功,但至少你坚持做好一件事的时间会长于绝大多数人。

4、最后,来一个小总结

穷人跨越阶层有多难?

非常难!一般需要我们好几代人的努力!

所以当我们在这一代看不到出路时,大多数人一直在寻找各种成功的方法和捷径。

但是我们要明白,身为普通人,一夜暴富、轻松成功这样的机会,其实是轮不到我们的,你看到的成功案例更多是骗子包装出来的,你遇到这种幸运的概率,比大白天被雷劈的概率都低。

我们唯一能真正倚靠的一个有效手段,其实一直就在我们手边,那就是“坚持”。

只要能长期坚持做一件事,蓦然回首,你就会发现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目标已经在你身后。

 

—我是分界线—

 

 

 

分类: 人世间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蜀ICP备16001794号
© 2014 - 2024 linpxing.cn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