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焦虑的年轻人又撑起了一个IPO。
又一位90后要去IPO敲钟了。
2月25日,运动科技公司Keep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正式冲刺IPO。如若上市成功,这将是国内健身圈诞生的第一个IPO。
这是一段源于毕业季分手的励志创业,故事的主角是——90后王宁。2014年,正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准备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答辩时,王宁被分手了,在失恋的刺激下 ,这个180斤的年轻小伙决定改变自己,8个月成功减去60斤。很快,主打年轻人自由运动场的Keep就诞生了。
8年时间,Keep从当年一行代码长成中国最大的线上健身平台,坐拥3亿用户,一年进账超11亿元。它的身后也集结了一支豪华投资人队伍,BAI资本、GGV纪源资本、五源资本、腾讯投资、时代资本、软银、高瓴、Coatue等十余家VC/PE为其注入近40亿。2021年,Keep完成新一轮融资后估值达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6亿元)
现在,年仅31岁的王宁已经站在了IPO的大门前,那些由瘦身男女们捧起来的健身独角兽们也正在赶来。
01
一场分手激发的减肥创业
90后小伙,要去IPO敲钟了
 
Keep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先从身后的90后掌门人——王宁说起。
王宁,1990年生人,从小就是一个不安于现状、善于折腾的男生。高中时期,他的座位被安排在讲台两侧,这个位置可以说是班级重点关注对象的专属座位,王宁也戏说这个时期的自己是个“超级物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不是个愿意在组织架构控制下的孩子,高中起就想创业,我想去社会上历炼更多。”
成长于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王宁从初中就开始用手机,对互联网世界也充满了向往,当时他就有种强烈的感觉,未来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手机完成。高考后,王宁报考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不安分的他,一进大学就找各种机会出去实习,“什么事我都干,你让我干嘛都可以,你只要让我能进来,让我工作起来。人力、财务、行政、运营、产品、测试,我全都搞”,甚至还在大学校园里带着同学做了一次Demo式创业,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创业埋下了种子。
2014年初,正在准备毕业论文答辩的王宁,遭遇了一个人生小变故——毕业季即分手季,他也没能躲过。彼时体重180斤的他开始反思是不是因为自己太胖了,多了很多空余时间,王宁决定减肥,日复一日地锻炼和控制饮食,在短短7、8个月时间成功减去60斤,十分励志。
王宁的减重经历引来同学和朋友的注目,“很多人都会问,是怎么瘦的,那个时候(我)还比较沾沾自喜,愿意去分享自己的一些减肥经历,把自己的运动和减肥的知识传播更广。”但时间久了,王宁感觉疲惫,“你每天见到人说的都是同样的话。那个时候就想,要不然就做一个小的产品出来?也算是自己毕业前的一份作业,或者是一个功课,如果能帮助更多人,岂不是更好的一件事。”
那年夏天,在北京雍和宫附近的一家咖啡馆中,Keep的第一张原型图诞生。紧接着,王宁拉上旧同学和猿题库实习期间认识的同事,迅速组成了一支四人团队,借住在朋友朝外SOHO一间没有阳光的会议室里,开始写代码。这一年,王宁才24岁。
产品还没上线时,王宁和合伙人坐地铁回家的路上,他们总会边走边想,“Keep未来要做成什么样?”当时,整个地铁走廊铺天盖地都是耐克的广告,他们路过那里,站在耐克广告前,说要做像耐克一样伟大的品牌。
Keep之名从何而来?王宁曾提到:“不管是减肥,还是做其他事,能成功做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这才是最本质的精神,所以将产品命名为Keep。这是一个简单易拼写的单词,我们很喜欢这个词所代表的含义。即使Keep是一个中国本土的开发者团队,但我们还是希望能面向更多不同文化的人,影响更多人的运动习惯。”
2015年2月,Keep正式上线。当天,王宁在微信朋友圈里贴上了创业愿景:让100%的人都能像10%的健身达人一样高质量的健身。作为一款主打手机健身视频的App,Keep的火爆几乎是从上线那天就已经开始:收获100万粉丝,只用了105天;在第921天的时候,用户过亿
一路走来,王宁走过多个关键时刻,也率领着Keep长成今天为运动健身用户提供跟练课程、运动相关消费品、定制运动计划等一站式解决方案,一个由Keep为中心的线上内容、运动产品与线下场景为连接的服务闭环已然成形。
如今,这位年轻的90后男生靠着“自律给我自由”,已经站在了IPO大门前。即便曾被冠以“估值最高的90后”,王宁依然接地气地把Keep的创业经历归结为“运气”和“歪打正着”,而他自己始终是一个“草根创业者”。
 

02
坐拥3亿用户,7成是90后
三年累计亏掉50亿
 
翻开Keep的招股书,这家健身独角兽的真实面貌浮现。
先来谈谈Keep的最新业务形态。招股书中显示,Keep通过人工智能辅助的个性化训练计划(涵盖互动、直播课及录播课),提供广泛、专业的健身内容。具体而言,Keep的内容辅之以各种智能健身设备、健身装备、服饰及食品,创造沉浸式、软硬件交互及一站式的健身体验。
为健身人群带来更多的可能性,Keep出现在了大多数年轻人的手机里。根据灼识咨询调查,中国7成健身人群都知道Keep,截至2021年3月已累计拥有3亿用户,这为其带来更多的活跃用户。招股书显示,2020—2021年,Keep的平均月活跃用户分别为2970万和3440万,其中,2021年三季度平均月活跃用户数量(MAU)达到4175万。
其中,在2021年的数据中显示,Keep月活跃用户总数中超7成用户为90后,且超一半来自中国的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2021年,Keep平均月度订阅会员数由2020年的190万增长至330万,会员渗透率由2020年的6.4%增长至2021年的9.5%。
这也为Keep带来了一大笔营收。招股书显示,2019—2020年,Keep年收入分别为6.63亿元、11.07亿元,增长66.9%;毛利分别为毛利为2.73亿元、4.99亿元,增长83.2%。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收入8.2亿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收入11.59亿元,增长41.3%。
详细来看,Keep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自有品牌产品、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还有广告等其他服务。线上,Keep推出了录播课和直播课内容,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涵盖超10000节录播课,用户跟随录播课记录约10亿次锻炼次数,此外还提供了超13000节直播课。
智能健身设备方面,Keep旗下有Keep智能单车、Keep手环等热门产品,还有包括瑜伽垫、哑铃、运动服、护具和其他健身配件。按商品交易总量计算,Keep是2021年中国最大的瑜伽垫品牌
其中自有品牌产品的收入占据Keep的营收大头——从2019年的3.96亿元增长至2020年6.37亿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收入为6.38亿元;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收入,2019年为1.51亿元,2020年增长至3.38亿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收入为3.8亿元。
但亏损依然是萦绕在Keep成长路上的现实问题。
招股书显示,2019年keep亏损7.35亿元,这一数字到了2020年扩大至22亿元,在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的九个月里亏损了25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公司在2021年前三季度经调整亏损净额从2019年的3.66亿元缩小至2020年的1.06亿元。换言之,三年累计至少亏掉了50亿元。
对此,Keep在招股书中提到,为了增加收入和实现盈利,Keep计划进一步壮大用户群并深化用户参与度,同时利用多种增长路径增强商业化能力,以及提高毛利率和经营杠杆。
03
8年融了40亿,估值130亿
居家健身是伪需求吗
 
说起王宁率队Keep的融资故事,也是酣畅淋漓。
2014年年中,王宁的好友于向飞(个性资讯应用MONO创始人)把当初还是雏形的Keep概念介绍给了泽厚资本许民,许民很快在当年的11月对Keep进行了30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投资。自此之后,Keep就走上了疯狂的融资之路。
完成天使轮融资后,圈内投资人开始研究起这个新物种。据当时报道称,不少投资机构一直在观察Keep的产品情况,上线后看见不错,马上就扑来了。在2015年启动第二轮融资时,王宁本来揣着300万美元的融资额度去找投资人,令他惊喜的是,法国背景的Ventech China银泰资本开出了更高的价格,他们愿意投500万美元。随后BAI资本也跟了进来,最终促成了Keep 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其实蛮难的,天使轮的时候每天坐着公交车去沟通。”王宁曾如此回忆当初过往。不到两年,就一口气完成了5轮融资,吸引了BAI资本、GGV纪源资本、五源资本等投资机构,曾引发了一阵轰动。
谈起与GGV纪源资本的渊源,王宁自称这是GGV纪源资本史上投得最快的案子之一。2015年7月,GGV管理合伙人李宏玮与王宁在电话里聊了两个小时,“当天上午开的电话会议,下午他们从上海飞过来,当场给TS,Jenny(GGV管理合伙人李宏玮)第二天早上飞过来,等我签完就去美国。”王宁回忆说。
在Keep后来的发展过程中,GGV纪源资本一直相伴在左右,连续投资Keep5轮融资。招股书中显示,GGV纪源资本持有Keep75,814,900股,是Keep最大的机构股东。李宏玮也曾鼓励王宁:“GGV没有投过失败的CEO”,这给了王宁很大的鼓励和创业信心。
五源资本与Keep的缘分也很奇妙。还没认识王宁时,袁野就对这位90后创业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后来通过各路渠道与之搭上线,但当时Keep并没有处在融资窗口期,王宁直接拒绝了袁野。在袁野的穷追不舍下,五源资本终于在2016年和GGV纪源资本领投了Keep的C轮,总金额3200万美金。
时间来到2018年,Keep官宣1.27亿美元的D轮融资,创下了Keep成立以来的第一笔大额融资,也是当时国内互联网运动领域数值较大的一笔投资记录。这一次除了老股东外,还引进了腾讯
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下,居家健身达到高潮,Keep在这一年重新梳理了战略。紧接着的2021年初,Keep完成了3.6亿美元的F轮融资,引进了新晋股东软银愿景基金、高瓴、Coatue,老股东继续加持。这一笔融资后,Keep的投后估值达到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6亿元),较上一轮直接翻倍。
至此,keep完成它所有的融资历程,身后集结十余家VC/PE,8轮累计获得融资近40亿元。招股书显示,王宁持股18.61%,GGV纪源资本持股16.14%,软银持股10.39%,其他投资者持股50.25%。
keep的崛起,只是健身热潮下的一缕缩影。身材焦虑的年轻人已经捧火了一批健身独角兽。加拿大中高端运动休闲品牌lululemon,靠着一条单价近千元的瑜伽裤撑起了3000亿市值;国内近两年最火爆的独角兽之一FITURE,仅凭一面镜子拿下百亿估值,还有乐刻、超级猩猩等相继跑入独角兽俱乐部。一时间,居家健身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主流。
但是,这真的是一门好生意吗?最近,大洋彼岸的Peloton给出一个残酷的答案。作为美国曾经最受欢迎的居家健身平台,Peloton,靠着疫情居家带来的生意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市值一年已经跌去2500亿元,正深陷裁员困境,堪称年度最惨公司。
而Peloton的惨淡遭遇,似乎戳破了居家健身的真相。这一幕,会在keep们的身上重演吗?
*免责声明:本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
作者 I 周佳丽
报道 I 投资界(ID:pedaily2012)

分类: 创业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蜀ICP备16001794号
© 2014 - 2024 linpxing.cn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