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字↓,你会读吗?


这个汉字读作biang,不但发音独一无二,而且笔画交叠复杂,字典一般不收录,独用于称谓陕西风味美食——“biáng biáng面”。


最近,这个字在国外的Reddit论坛火了。一帮老外震惊之余,从汉字的构成讨论到面条的起源……一位外国网民还崩溃表示:“如果我出生在中国,那我会成为一个文盲。”


Biang这个字,一般的输入法打不出来。其出现于何年何月,无从知晓,传说是秦川无名秀才所创造,后世亦独用于称谓陕西风味美食——“biáng biáng面”。


新加坡《联合早报》曾于一篇美食专栏中提到,以“biáng
biáng”为名,旨在模拟声音。厨师制作面条时,要压、擀、拉、摔:先用手掌压开面剂子,再以擀棒擀开,然后两手拉开仅仅一面条,再往案板上摔开。摔击案板时发出biáng
biáng的声响,表示面条已达到所需要的光滑厚阔程度,可以下锅汆烫了。


面条烫熟后入碗,覆压在垫底的青菜之上,加入肉末炸酱与番茄炒蛋,上桌前来个“油泼辣子”画龙点睛:置一汤匙葱蒜辣椒粉,再把一勺热油泼上去,“滋”的一声响,油润红亮之际,香辣味迸然尽出。

最近,这个字,在国外论坛Reddit上,火了……起因是有人发了一条视频,写字的人从宝盖头开始写,花了近1分钟才把这个字写完。视频一出,评论区的老外们就震惊了,从汉字的构成,讨论到了面条的起源……

“有人说这是‘Biang’或者某种面条,谁能解释下这种面到底为!啥!这么复杂?”


“有一说一吧大部分汉字没有这么复杂,他们可以追溯到象形的起源。不过这个字确实比较特殊,一个谜,没人知道到底是谁创造了它。”


“这个字念Biang,意思是一种中国的面条……”


神回复:“我直接画一碗面出来,会更快一点。”


“顺便说一句,我觉得能在Reddit上打出来的最复杂的字是龘,飞龙的意思。”


“我一直想知道中文键盘是怎么工作的。它只是alt和一些数字,还是每个键都是不同的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得有多少个键啊?”


“兄弟们,这是画了一个庙宇,从楼顶到墙到地基,然后说这是个字啊……”


“嘿兄弟,你为什么不把你晚饭想吃什么写下来呢?”

七年过去了。


“Biang Biang面!”


“说实话,某个瞬间我以为他在搞即兴创作。”


“如果我出生在中国,那我会成为一个文盲。”


“所以他是在写一个论文,句子,还是只是一个字啊……”

► 文 观察者网 邢小南

来源|观察者网

 

扩展:

biang

用于陕西关中地区的汉族传统面食Biangbiang面。biáng也是一种口语化的象声词,有时为口头禅,或童语。此字出于陕西关中的一种小吃“Biangbiang面”(陕西关中民间传统风味面食,特指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通常手工擀成长又宽又厚的面条
biángbiáng面的名字由来:因为在做这种面时会发出biángbiáng的声音,因此而得名。
书写笔画顺序:先写穴字头,再写幺、言、幺,接着写长、马、长,左边写月,右边写立刀旁,下面心字底,最后写个走之底。
此字暂时无法显示于大部分电子产品中,需下载有关字体插件或输入法才可显示。
拼    音
biáng
部    首
字    码
30EDE(繁) 30EDD(简)
五    笔
pwep
外文名
biang

汉字信息

汉字资料

部首:辶
结构:半包围
注音: biáng 注音符号:ㄅㄧㄤˊ
unicode码:30EDE 30EDD(CJK-G)
此字提交来源:UTC-01312 UTC-00791
提醒:本字为拓展字库新用字,无有关插件不能显示,需下载有关插件才可。

文字释义

①象声字,谓用力扯面中面条击打案板之声。用于陕西关中地区流传的一种面食,即[~~面](陕西关中民间传统风味面食,特指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通常手工擀成长宽厚的面条)。 [1]
②指人死掉,含庆幸语气:狗日的这回才~了。
③象声词,指的是如巴掌打在脸上的声音或面积较大的东西摔在地上的声音。

文字来历

biáng字的来历就像独轮车的造型。“一点撩上天”指的是卖面人的草帽,“留个钩搭挂麻糖”指的是车旁挂的麻花,“东一扭,西一扭”是指车夫推车走路时左右扭动以保持独轮车平衡,“左一长,右一长”是指车帮上顺搭的长面袋子。歌谣可谓高度概括了古道车夫的形态和艰辛,而“马大王”的“马”字和字顶头的“穴”字分别代表了男、女。 [2]
biáng的字型来历,同样也是版本不一。
有一个说法是民间传说biáng字为一无名秀才所造,时代无从考证。据说,当时一位贫困潦倒的秀才赶往咸阳,路过一家面馆时,饥肠辘辘,听见里面“biáng—biáng—”之声不绝,不觉踱将进去。只见红黄绿白、色香俱全的裤带宽面条,煞是馋人。秀才要了一碗裤带面,一阵狼吞虎咽,直吃得酣畅淋漓,到结账时一摸兜,囊中早已空空如洗,无以付账,只好求店家以书代之。按照店家所言“BiangBiang面”的字音,秀才触景生情,感怀伤时,略加思索,笔走龙蛇,一边写一边歌道:“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一个字,写尽了山川地理,世态炎凉。从此,“biáng biáng面”名遍关中。
也有一说“biáng”字成型始于秦始皇。传说秦始皇有一日吃厌了山珍海味,加之当时内忧外患,毫无食欲,急坏了皇宫上下,一太监急中生智到街上买了碗平民小吃回来,不料秦始皇一时饕餮下咽,胃口大开,吃毕惊赞:”这是何物,竟比山珍海味还味美上口。”宦官答:”biángbiáng面。”始皇觉得既然已成为“御用”食物,再也不能令平民如此轻易吃到,就御赐一个字形复杂的名,有意让平民难以写出此字。
民间种种传说和附会,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biáng字为文化造字,千年流传,留存着当地人的文化记忆。 [2]

文字考证

“一点戳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官朝上走。你一扭,我一扭,一下扭了六点六。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夹了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拴钩搭挂麻糖。推着车车走咸阳。” [3]
过去老人称:“河水biáng biáng”(指渭河水),很久前院子街道水井有甜水,有苦水;渭河水以前没有污染,挑回水倒入木桶,加白矾沉淀,第二天食用。做豆腐也用河水。
繁体字写法在《关中方言考词语释》书中,任克编注,西安地图出版社,1995年。陕西省图书馆有此书。
简体字写法在《中国谚语集成·陕西卷》书中,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陕西卷编辑委员会。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 758页 注解9指调有油泼辣子的宽面条。即:大面。

再次论证

它的声音从几个方面而来的,分别为:1、面扔空中落在锅里的滚烫水中发出那种声音。2、吃面咀嚼的那种声音。(吃biángbiáng面)3、擀、扯面案上所弹出的声音。
外地人往往理解或读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声音,1、赶马车的鞭子声;2、放鞭炮的声音;3、打人巴掌的声音;4、战士打枪的打靶声音;5、重物体压扁一般小东西的声音;6、打竹板的声音;下大雨雨点落地声。外地人读不准声音,简单解释他也听不明白,只有看了操作和品尝面后才会慢慢明白这一点,真正理解还要眼见陕西人吃面的过程。
biáng biáng面的biáng字一共有42画,这个怪字据说是当年秦朝宰相李斯发明的,“biáng”字说的就是面条摔在案板上的声音,一寸来宽的面条,经得起这么折腾,响当当的配得上陕西十大怪“面条像裤带”的名头。

读音考证

民间至少有6种说法,这些说法大多是模拟声音而定字音:面在制作的擀制和拉扯过程中在案板上会发出biáng biáng的声音;在捞出和调味搅拌过程中,发出biáng biáng的声音;面在入口时,嘴边会发出biáng biáng的声音等等。 [2]
一种说法认为biáng字发音,较为准确的说法是源于妇女洗衣服时用棒槌捶打湿衣所发出的声音。biángbiáng面的原始制作过程是这样的:用盐水和面,将面团置于石头或案板上用棒槌捶打,直到面团光滑、均匀之后,再用擀面杖擀成大面片,然后切成像裤带一样宽,下到沸腾的滚水锅中。这种响亮而浑厚的“biáng-biáng—”声也就成了“biáng biáng面”名称的由来了。 [2]
另一种说法认为biáng字由10个文化元素组成,向人们传达出关中特有的文化信息,如地理环境、居住形式、饮食习惯、审美情趣、心理品格、民族精神等。这里的“言”字其实是“盐”,盐是文明的尺度,盐为百味之祖,是关中饮食中的主要调料,用盐水和面才能使面筋道;“糸”和“长”这两个字则充分体现了人民在制作biángbiáng面过程中的动作以及品尝之后的愉悦情态。“心”字传递了人民忠厚朴鲁、诚信热忱的秉性;左边“月”字通“肉”;“马”和“戈”字,则更体现了尚武、尚勇精神;关于“马大王”的传说,指的是秦将白起当年战胜赵奢后裔“马服诸侯王”“坐车回咸阳”告功还乡的故事。“推个车车逛咸阳”实际上点明了这个字是在以咸阳为中心的秦地产生的。

记忆口诀

1
一点一横长,二字口封梁,两边绕个丝瓤瓤,中间一个马大(dài)王。你也长我也长,心儿来铺底,月儿来靠墙。一笔穿身杠,砸个钉钉挂衣裳。
2

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字中间走。左一扭右一扭,你一长我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一个小勾挂麻糖,坐个车子回咸阳。

3
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左一扭,右一扭,东一长,西一长,中间夹个马大王,月字边,心字底,挂个钩担挂麻糖,坐个车车逛咸阳。
4
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 。东一扭,西一扭。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坐了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打个勾勾挂麻糖,推个车车逛咸阳。
5
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 。东一扭,西一扭。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勾挂麻糖,坐个车车逛咸阳。
6
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东一扭,西一扭,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
7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左边丝,右边丝,中间加个言老师,左边长,右边长,中间加个马大娘,心字底,月字旁,抓把土,盖间房,画个金勾挂衣裳。
8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东方,二面扭丝扭,中间言字旁,你也长,我也长,中间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扯起金钩挂衣裳,挂不够,哭一场。
9
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宽,八字张大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搁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花,推了车车走咸阳。
10
穴言幺幺马长长,心月利刀走之旁
11
穴字飞上天,言老师在北边,东北幺、西北幺,东南长、西南长,南边来个马校长,下边心,左边月,右边加个利刀旁,来个走之去学堂。

相关事件

有关新闻

咸阳一名71岁的老人自创了一个简体“biáng”字,其字形既形象又贴切。
1月11日下午2时许,咸阳市统一广场西边,一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蘸着水,挥舞着长笔,在地上书写大字,老人两旁两个小女孩也拿着长笔,在老人的指导下,书写大字,两个小女孩写字有板有眼,而且字迹规整,引来众人围观。
老人称,两个小女孩是他的孙女,5岁,还没有上学,这几天没事,他便带孩子出来练字。如今,两个小女孩在老人的指导下,写字水平也精进了不少。据老人介绍,他叫郭光荣,是咸阳市周陵镇书法协会会员,71岁,平时没事,喜欢到统一广场练习地书。与其他地书不同,郭光荣是用笔横着写字,写成的字却是反的,就像印章上的字一样,引来众人称赞。郭光荣坐的是一辆很简易的旧轮椅,没有手摇驱动装置,也没有任何助推装置,他是用两根木棍撑着前行或后退的。
郭光荣喜欢书法,也喜欢创作,自创了简体的“biáng”字,并现场为围观市民书写了简体“biáng”字。自创简体“biáng”字“biángbiáng面”,号称陕西八大怪之一,面条宽得像裤腰带的扯面,据说这个字的发音是因为扯面的时候,面与案板接触时,发出“biángbiáng”的声音,也是笔画最多的汉字,其字形是所有传统字典不曾收录的,非常难记,陕西人为此还编成口诀世代相传。因“biángbiáng 面”特别有名,但其字又非常难写,郭光荣便自创了简体的“biáng”字,其字形既形象又贴切。 [4]

有关访谈

2010年浙江卫视《爽食赢天下》节目曾采访过陕西biángbiáng面。(概述中的图片里的面馆)
2022年1月25日,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选择汉字“biang”,代指当前世界局势的纷繁复杂。

分类: 通识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蜀ICP备16001794号
© 2014 - 2024 linpxing.cn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