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 1,279
-
棱镜门
斯诺登事件一般指棱镜门
- 中文名
- 棱镜门
- 外文名
- Prism
- 正式名称
- US-984XN
- 事发地
- 美国
- 爆料人
- 爱德华·约瑟夫·斯诺登
- 爆料人英文名
- Edward Joseph Snowden
事件背景
棱镜计划(PRISM):是一项由
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该计划的正式名号为“US-984XN”。
根据报道,泄露的文件中描述PRISM计划能够对即时通信和既存资料进行深度的监听。许可的监听对象包括任何在美国以外地区使用参与计划公司服务的客户,或是任何与国外人士通信的美国公民。国家安全局在PRISM计划中可以获得的数据电子邮件、视频和语音交谈、影片、照片、
VoIP交谈内容、档案传输、登入通知,以及社交网络细节。综合情报文件“总统每日简报”中在2012年内在1,477个计划使用了来自PRISM计划的资料。
根据斯诺登披露的文件,美国国家安全局可以接触到大量个人聊天日志、存储的数据、语音通信、文件传输、个人社交网络数据。美国政府证实,它确实要求美国公司
威瑞森(Verizon)提供数百万私人电话记录,其中包括个人电话的时长、通话地点、通话双方的电话号码。
关于PRISM的报道是在美国政府持续秘密地要求威讯(Verizon)向国家安全局提供所有客户每日电话记录的消息曝光後不久出现的。泄露这些绝密文件的是国家安全局合约外判商的员工爱德华·斯诺登。他原本在夏威夷的国家安全局办公室工作,在2013年5月将文件复制后前往香港将文件公开。
[3]
华盛顿邮报报道,”棱镜”项目2007年启动。参议员范士丹证实,国安局的电话记录数据库至少已有7年。项目年度成本2000万美元,自奥巴马上任后日益受重视。2012年,作为总统每日简报的一部分,项目数据被引用1477次,国安局至少有1/7的报告使用项目数据。
监控类型
受到美国国安局信息监视项目-“棱镜”监控的主要有10类信息:电邮、即时消息、视频、照片、存储数据、语音聊天、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登录时间和社交网络资料的细节都被政府监控。通过棱镜项目,国安局甚至可以实时监控一个人正在进行的网络搜索内容。
[3]
涉及公司
华盛顿邮报报道,Facebook、谷歌、微软、苹果、雅虎已通过媒体断然否认为政府提供秘密服务。Twitter令人瞩目地没有出现在被监控的公司列表中。Twitter曾表示要特别重视保护用户个人数据。报道称,
Dropbox下一步也将可能被纳入”棱镜”监视范围中。
[3]
法律问题
各国就数据保护制订有不同法律,但这些法律倾向于规范公司可以保存何种客户数据、拿这些数据做什么、能保存多长时间,而不是管理政府活动。大多数公司的隐私政策包括一个条款,该条款称在收到合法请求的情况下,它们将会共享信息,以及有关其它监控的细心措词。
官员们通常会辩称,阻止恐怖主义高于保护隐私权。奥巴马9日在对美国的监视方法进行辩护时称:“你不能在拥有100%安全的情况下同时拥有100%隐私、100%便利。”英国外交大臣黑格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称,英国的守法公民永远不会知道政府部门为了阻止你的身份被盗或者挫败恐怖袭击所作的一切事情。
[3]
用户数据(例如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活动)并不总是存储在用户自身所在的国家里。例如,Facebook在其隐私条款中称,所有用户必须同意他们的数据“被转送和存储在美国”。美国2001年的爱国者法案给予美国政府在使用按这种方式存储的欧洲数据新的权力。
[3]
“隐私国际”认为:“由于世界主要技术公司的总部都在美国,那些参与我们互联世界、使用谷歌或者SKYPE的人士的隐私都可能被棱镜项目所侵犯。美国政府可能接触到世界的大部分数据。”斯诺登称,他是出于对隐私权的担心才采取报料行为的。他对英国卫报称:“我不想生活在一个做那些事情的社会里,我不想生活在一言一行都被记录的世界里。”
[3]
事件起因
披露给媒体
2013年6月,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并告之媒体何时发表。按照设定的计划,2013年6月5日,英国《卫报》先扔出了第一颗舆论炸弹: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6月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称,过去6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美国舆论随之哗然。
美国决策者意识到,互联网在越来越多的国际事件上可以成为达到美国政治目的、塑造美国全球领导力的有效工具。2011年,以“
脸谱网”(facebook)和“
推特”(twitter)为代表的新媒体,贯穿埃及危机从酝酿、
爆发、升级到转折的全过程,成为事件发展的“催化剂”及反对派力量的“放大器”。同样,类似的事件也在突尼斯和伊朗等国都上演过。如今,以谷歌为首的美国IT巨头一方面标榜网络自由,反对其他国家的
政府监管本国的互联网;另一方面又与美国政府负责监听的机构结盟,这无形之中就把自己献到祭坛上去了。
这项代号为“棱镜”(PRISM)的高度机密行动此前从未对外公开。《华盛顿邮报》获得的文件显示,美国总统的日常简报内容部分来源于此项目,该工具被称作是获得此类信息的最全面方式。一份文件指出,“国家安全局的报告越来越依赖‘棱镜’项目。该项目是其原始材料的主要来源。报道刊出后外界哗然。保护公民隐私组织予以强烈谴责,表示不管奥巴马政府如何以反恐之名进行申辩,不管多少国会议员或政府部门支持监视民众,这些项目都侵犯了公民基本权利。
这是一起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监控事件,其侵犯的人群之广、程度之深让人咋舌。
曝光身份
在秘密项目披露之前,斯诺登已经离开美国,悄悄来到中国
香港。昨天(10日),英国《卫报》在他的授权下公布了一段事先录制好的视频专访。在这段12分钟的视频里,斯诺登不仅公布了个人信息,还告诉全世界,”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斯诺登:我叫爱德华·斯诺登,29岁,我曾经在美国中央情报局担任过技术助理职位。
泄密者在秘密披露五天之后主动公布自己的身份,这需要勇气和谋略。视频里,戴着半框眼镜、面容消瘦的斯诺登,神情略微有点不自然,但几秒钟后,他便恢复了常态。他说,过去四年,他一直为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军事承包商工作,因此有机会接触到安全局的秘密项目。他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并告之媒体何时发表。
斯诺登收入稳定,生活富足。他为什么要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秘密项目,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呢?
斯诺登:你什么错都没有,但你却可能成为被怀疑的对象,也许只是因为一次拨错了的电话。他们就可以用这个项目仔细调查你过去的所有决定,审查所有跟你交谈过的朋友。一旦你连上网络,就能验证你的机器。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措施,你都不可能安全。
事件发展
GCHQ,与美国国家安全局对应的信号情报(SIGINT)机构】最早从2010年6月起就能访问PRISM系统,并在2012年使用该计划的数据撰写了197份报告。PRISM让GCHQ 得以绕过正式法律手续来取得所需的个人资料。
6月5日《卫报》刊登的法院密令显示,从2013年4月25日至5月19日,美国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Verizon)须每日向美国国家安全局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涉及通话次数、通话时长、通话时间等内容,但不包括通话内容。
2013年6月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又曝光政府机密文件,显示
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直接接入微软、谷歌、苹果、Facebook、雅虎等9家网络巨头的中心服务器,可以实时跟踪用户电邮、聊天记录、视频、音频、文件、照片等上网信息,全面监控特定目标及其联系人的一举一动。
[4]
《
纽约时报》则指出,两大项目的曝光打开了一个非比寻常的窗口,使人们看到政府监控强度的增加,布什政府在“9·11”恐怖袭击之后开始采取监控举措,奥巴马政府明显非常支持这种举措,其监控范围甚至还有所扩大。该报分析说,这种接连出现的大曝光还说明,由于信息泄露的相关调查引发众怒,很可能知晓高级情报秘密的人员决定揭露真相。
2013年6月7日,在加州圣何塞视察的美国总统
奥巴马做出回应,公开承认该计划。他强调说,这一项目不针对美国公民或在美国的人,目的在于反恐和保障美国人安全,而且经过国会授权,并置于美国外国情报监视法庭的监管之下。
[5]
2013年6月9日英国《卫报》抛出专访,应“告密者”本人要求公布其身份。现年29岁的爱德华・斯诺登是美国防务承包商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一名雇员,过去4年内一直为美国国家安全局工作。他在专访中说,自己良心上无法允许美国政府侵犯全球民众隐私以及互联网自由。自9日至10日下午2时,白宫请愿网页上要求赦免斯诺登的条目已迅速搜集到两万个签名.
2013年6月10日白宫发言人卡尼在例行记者会上说,白宫高级官员已将此事最新进展向奥巴马做了汇报,但鉴于调查仍在进行中,他不会评论事件中的个人以及调查工作,也不会转述奥巴马的观点。
[6]
过去四年在诸多议题上与奥巴马政府“过不去”的美国众议院议长博纳,2013年6月11日加入对美国政府“棱镜”计划揭密者斯诺登(EdwardSnowden)进行谴责的行列,指责其为“叛国者”。共和党籍的众议院国土安全小组主席金(PeterKing)和民主党籍的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黛安娜·范斯坦(DianneFeinstein)也指责斯诺登是一个“叛徒”。
[4]
2013年6月11日,泄露美国监测项目的爱德华·斯诺登离开他居住的香港酒店后去向不明。
[7]
事件升温
2013年6月13日,《
卫报》和《
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罗伯特·米勒13日表示,FBI已经开始对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棱镜”计划的斯诺登展开刑事调查,这是美国官方首次证实已对斯诺登采取行动。
2013年6月19日,维基解密发言人克里斯丁·拉芬森在冰岛报纸的一个专栏中说,一名中间人接触他,请他告诉冰岛政府斯诺登寻求庇护。拉芬森没有透露这名中间人的姓名。冰岛政府随后证实了这一消息,但并未透露是否会同意斯诺登避难。冰岛政府发言人说,拉芬森通过非正式渠道和两个政府部门取得联系,此事中未牵扯正式请求。斯诺登在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棱镜”项目后身处香港,他曾称赞冰岛非常重视保护互联网自由,希望自己最终在冰岛落脚。
[2]
2013年6月23日,中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就斯诺登事件发表声明,称斯诺登已自行循合法和正常途径,离开中国香港,前往第三国。
[8] 《
南华早报》证实,斯诺登23日上午10时55分左右离开香港,乘坐俄航SU213航班飞往莫斯科。而莫斯科并不是斯诺登的最终目的地,他可能由该地继续前往冰岛或厄瓜多尔。俄罗斯驻中国大使馆没有对这一消息进行证实,而俄在香港的领事馆则拒绝发表评论。
[2] 据俄媒援引机场内部人士的消息,斯诺登的飞行路线是今天从香港乘坐俄航su213航班飞抵
莫斯科,明天中午乘坐su150飞往古巴的哈瓦那,当天再飞往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俄罗斯航空已确认斯诺登飞往古巴
哈瓦那的行程。
[9]
事件发酵
2013年6月24日,据外媒报导,美国国安网路窃听行为泄密者斯诺登正式向拉丁美洲国家厄瓜多尔寻求庇护。厄瓜多尔外交部部长在社交网站推特(
Twitter)上证实,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斯诺登向该国寻求政治庇护。
2013年6月24日,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斯诺登24日并未出现在由莫斯科飞往哈瓦那的飞机上,下落成迷。抵达莫斯科后未露面。斯诺登订购了飞往古巴航班,但本人没有如约登上飞往古巴的航机。“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表示他知晓斯诺登藏身地点,但不会透露。
据美国媒体2013年6月25日报导,最早与“棱镜”计划泄密者斯诺登接触的《卫报》记者格林沃尔德透露,在美国政府对俄罗斯施压要求引渡斯诺登之际,斯诺登已制定了B计划,已将包含美国国家安全局秘密档案的编码文件交给了几个人。如果他出了什么事,这些文件都将被公布。
事件近况
2013年7月1日,设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的俄罗斯外交部领事机构证实,美国“棱镜门”事件揭秘者斯诺登已通过该机构向俄罗斯提出政治避难请求。
2013年7月12日,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与多名人权组织代表会谈,并向俄提出庇护申请。他称,不认为自己做出了“伤害美国的行为”。克里姆林宫当日回应称,如果斯诺登停止对美国造成伤害的泄密行为,他将可以继续留在俄罗斯。之后,与会代表举行了简短的发布会。代表之一、
人权观察组织俄罗斯代表处负责人洛克申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斯诺登精神状态很好,身体也很健康,在中转区的生活一切正常,只是他希望能有更多的自由活动空间。洛克申娜介绍,斯诺登主要谈及4个方面内容:控诉美国监视行为是对法律的严重侵犯,美国试图用“追捕”来警告其他可能的泄密者;感谢愿向他提供政治庇护的拉丁美洲国家,希望能最终到达这些国家;欧洲和北美一些国家试图阻挠其离开俄罗斯,因此他只能就地申请临时避难;愿意遵循此前普京的要求,不再曝光“抹黑”美国的信息。
俄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普什科夫12日对本报记者表示,俄方在斯诺登问题上的立场与西方国家“保持一致”。
2013年8月1日,据路透社报道,俄罗斯律师透露,斯诺登已经获得允许其离开莫斯科机场的文件。莫斯科机场代表称其已经离开莫斯科机场,进入俄罗斯境内。
2013年9月28日,美国“棱镜”项目揭秘者斯诺登提供的文件让美国国安局活动再度曝光。据外媒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2010年起即用收集到的资料,分析部分美国公民的“社交连结,辨识他们来往对象、某个特定时间的所在地点、与谁出游等私人信息”。该文件显示,“国安局官员解禁之后,2010年11月起开始准许以海外情报意图来分析电话以及电邮记录,监视美国公民交友网络”。根据美国国安局2011年1月的备忘录,政策转向目的是在帮助该局“发现并追踪”海外情报目标和美国人民之间的关联。该文件指出,美国国安局获得授权,可在不检查每个电邮地址、电话号码或任何指针的“外来性”情况下,“大规模以图表分析通讯原数据”。
为了避免侵犯美国公民隐私,过去只允许针对外国人士进行这类计算机分析。该文件称,美国国安局可从公共、商业等来源扩大通讯数据,来源包括银行代码、保险信息、社交网络“脸谱”档案、乘客名单、选举名册、GPS坐标信息,也包括财产记录和未具体说明的税务资料。
报道指出,美国国安局所有的监控行为都是暗中操作,而政府也是秘密决定放开对监控的限制,并未通过国家情报法院的审定或者公开的讨论。根据2006年美国司法部的备忘录,该部曾对滥用情报监控进行过警告。该局官员婉拒说明此作法影响到多少美国人,还说文件也没说明这项监督作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监督作业把“电话号码和电邮地址链接成联络链,此链直接或间接连结到与海外情报有利害关系的个人或机构”。
对此,美国民权联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官员严责美国国安局称,该局越权监控私人讯息,侵犯“美国人民生活的每个层面”。
[10]
斯诺登离开莫斯科机场 获俄罗斯一年临时难民身份
据法新社报道,美国“棱镜门”项目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的律师周四(1日)表示,斯诺登当前已经离开了莫斯科机场,此前他刚刚获得了有限期为一年的俄罗斯临时难民身份。斯诺登6月23日由香港飞抵莫斯科,随后便滞留在谢列梅捷沃机场中转区。此间美方持续向俄方施压,要求交出受到间谍罪指控的斯诺登,但遭俄方多次拒绝。
俄律师称斯诺登将在安全问题解决后和记者见面
外媒报道,美国“棱镜”项目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在俄罗斯的律师库齐利纳2013年7月31日在接受俄媒体采访时表示,已经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滞留了一个多月的斯诺登准备在自己的安全问题和在俄身份问题解决后和记者见面。
美国被迫解密与斯诺登泄露的“棱镜”计划相关文件
中新社华盛顿2013年7月31日电 (记者吴庆才)在斯诺登持续曝出猛料以及美国国内对监控计划出现越来越多质疑声之际,美国政府2013年7月31日被迫主动解密了与斯诺登泄露的“棱镜”网络监控计划及电话监听计划这两大秘密情报监控项目相关的三份文件。
未透露信息
“棱镜门”曝光者爱德华·斯诺登日前接受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独家采访。斯诺登就在俄罗斯申请政治避难给出回应,称自己并未受俄罗斯政府指使,并且在1年的避难期间没有向俄当局提供过任何情报信息。
各方反应
俄罗斯
普京:斯诺登或可留下 前提是停止对美造成损失
人民网北京2013年7月2日电 :据俄新网消息,俄总统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表示,美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如有意或可留在俄罗斯,但必须满足一个条件–他必须停止对美国造成损失。
“如果他想去哪儿并且有人接手的话,那么请。如果他想留在这里——有一个条件:或许这话从我口中说出有些奇怪–他应当停止目前所从事的对我们的美国伙伴造成损失的活动。”
普京指出,由于斯诺登感觉自己是维权人士和人权斗士,多半不打算中止所进行的活动。
普京表示,他对斯诺登可能与某个前来莫斯科参加第二届天然气输出国论坛峰会的代表团离开的情况毫不知情。
普京在天然气输出国论坛(GECF)第二次峰会结束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对于斯诺登先生或随某个代表团离开俄罗斯的问题毫不知情。”
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言人比斯科夫(DmitryPeskov)则透过法新社表示,若斯诺登提出相关申请,俄罗斯政府会考虑向其提供政治庇护,而在2013年8月,俄罗斯正式给予斯诺登临时避难身份。
在俄方看来,斯诺登事件在两国面临的其他紧要问题面前不值一提。俄罗斯科学院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副所长加尔布佐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斯诺登和美俄关系两个命题摆在美国政府面前的时候,明智的人都会选择后者。
[11]
加尔布佐夫表示,美国要求遣返斯诺登的立场从未改变,当前俄罗斯在这个问题上已经陷入两难的境地,既不能为此与美国“翻脸”,也不能不顾斯诺登个人的安危。对于俄罗斯来说,如果斯诺登离开则可以视为卸下了“重担”,但最终斯诺登做出怎样的选择是他自己的权利,俄罗斯还需要随机应变。
[11]
俄罗斯政治信息中心主任穆欣认为,一年后俄罗斯将不会交出斯诺登。他说:“我认为,未来斯诺登也注定了要在俄罗斯境内生活,因为对他来说去任何其他地方都是致命的。”
[11]
国际事务委员会专家、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师苏什措夫指出,取消双边会见是两国关系长期淤积症结的爆发,显然会对俄美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但并不会使俄美关系雪上加霜或抑制两国关系发展。
莫斯科国立大学政治系副系主任西多罗夫则认为,俄美关系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共同利益。他表示,俄罗斯在双边关系中首要关注的是经济合作、贸易关系和投资活动,而奥巴马则希望与普京探讨无核化、削减战略核武器等。双方主要的利益着眼点不同,这才是制约两国关系发展的瓶颈。
美国
在外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国务卿克里1日分别就有关监控事件作了辩解,称对“盟国”进行监控在国际关系领域“并没有什么不寻常”。
奥巴马辩称,情报机构的工作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克里则辩称,监控是出于国家利益考虑,“各种各样的情报对维护国家安全都有好处”。
奥巴马和克里的上述表态,似乎是在默认美国对欧盟的监控,并继续维护监控行为的正当性,令外界议论纷纷。有分析认为,美国的国际形象可能因此受到新的打击。
随着“监控门”的更多细节被曝光,美国势必加紧对揭密者斯诺登的追捕。奥巴马表示,美国和俄罗斯的执法部门仍在就引渡斯诺登回美国的问题进行磋商。奥巴马重申,希望俄罗斯方面在斯诺登问题上做出“正确的决定”
[1]
据
BBC报道,美国国会众院情报委员会主席、密歇根州共和党众议员麦克·罗杰斯对记者说,从电信公司Verizon收集美国电话通话记录的做法是合法的,得到了
国会的授权,而不是奥巴马政府在滥用权力。他还说,这一做法在过去几年间有效防止了对美国的“重大”恐怖袭击。不过他拒绝就此透露更多的信息。
白宫新闻发言人乔舒亚·欧内斯特表示,这种备受争议的监控举措“是让国家免受恐怖威胁的重要手段,因为这会促使反恐人员察觉已知的或者有嫌疑的恐怖分子是否与其他可能参与恐怖行动的人有联系,特别是那些在美国定居的人”。他补充说,“总统欢迎对安全和公民自由的取舍展开讨论。”
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詹姆斯·R·克拉珀则在一份声明中说,“只有在美国以外的非美国人”才是监视的对象。他补充道,监视行动曾接受严格的法律审查,为的是“将意外得到的美国人信息的获取、保留和传播最小化。”
《华盛顿邮报》称,公众需要合理的解释,该项目为美国国家安全带来的收获是否值得侵犯个人隐私。《旧金山纪事报》表示,该行动“几乎没有法律监督”,“这位总统因为承诺消除13年前的袭击给美国人带来的恐慌走进白宫,却再次让民众失望”。
奥巴马在2013年8月6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对俄方给予斯诺登临时避难身份的决定表示“失望”,此举反映出两国间存在的“潜在挑战”。他说:“有时候,俄罗斯会陷入冷战思维。”但他同时表示,没有任何因素能够干扰美俄两国建立更加有效的合作,斯诺登事件已经过去,两国领导人应当向前看。
[11]
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普萨基6日早些时候宣布,美俄“2+2”部长会谈将如期在华盛顿举行。他表示,双方将就
叙利亚、
伊朗、战略进攻性武器条约等议题进行讨论,并将就斯诺登事件交换意见。而俄罗斯外交部在7日早些时候发布的公告中表示,会谈将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于8月9日举行,会议日程将主要讨论战略稳定和国际安全的问题,而对于斯诺登事件却只字未提。
2013年8月,奥巴马宣布将参加在圣彼得堡举行的20国峰会,但取消与普京的一对一会晤。美俄外长和防长“2+2”会晤本周末将如期在华盛顿举行。奥巴马虽为斯诺登事件“报复”普京一下,但发力非常克制。总体看,美国显然准备咽下俄罗斯收留斯诺登这口气,它在找台阶。世界舆论仍对莫斯科刮目相看,纷纷视克里姆林宫为“彻底的赢家”,而白宫则是“彻底的输家”。
[12]
欧盟
美国“监控门”风波愈演愈烈,
欧盟国家2013年7月1日就美国监控欧盟的报道加强了抨击美国的调门;而美方的表态也毫不示弱,竭力维护监控的正当性,无疑更加激化美欧关系。与此同时,在揭密者斯诺登的去留方面,美俄则继续进行博弈。
“监控门”事件进入了新高潮,引发欧盟方面对美国的极大不满。欧盟消息人士1日说,美国对欧盟的监控是“背信行为”,并警告有可能引发“严重政治危机”。
欧盟官员7月1日透露,欧盟外交及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已要求美方就监控事件立即进行澄清。欧盟两个重要国家法国和德国当天加重了指责美国的火药味。德国政府发言人称美国的行径是“冷战”时期行为;法国总统奥朗德要求美国立即停止监控欧盟,并威胁中止和美国的贸易谈判。
[13]
消息曝光后,英国在野党
工党称其令人“寒心”。在野党影子内阁内务大臣要求政府调查英国同美国棱镜项目的关系并给出一个全面的解释。
[14-15]
德国《
明镜周刊》报道,德国人德国总理
默克尔昨天通过一位发言人证实,她计划在奥巴马下周访德时讨论可能影响了数百万德国人的“棱镜”项目。德司法部发言人称,两国政府正在讨论该项目对德国的影响。德消费者保护部部长也要求涉事美国公司给予明确回复。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英国记者张哲:
黑格表示,他很了解政府通信总部的工作,说他们与别国的情报机构合作,逃避英国法律监管的说法很可笑,是无中生有。他也否认他本人批准过英国情报机构与”棱镜”项目展开合作。但是对于政府通信总部与”棱镜”项目的关系,黑格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是说英国民众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欧盟司法委员维维亚娜·雷丁10日致信美国司法部长
埃里克·霍尔德称,“‘棱镜’这类项目以及授权此类项目所依据的法律可能会给欧盟公民的基本权利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16]
中国
斯诺登向德国《明镜》周刊提供的文件表明:美国针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网络进攻,并把中国领导人和华为公司列为目标。攻击的目标还包括商务部、外交部、银行和电信公司等。
美国国家安全局对部分中国企业进行攻击和监听。例如为了追踪中国军方,美国国家安全局入侵了中国两家大型移动通信网络公司。因为担心华为在其设备中植入后门,美国国家安全局攻击并监听了华为公司网络,获得了客户资料、内部培训文件、内部电子邮件、甚至还有个别产品源代码。
美国国家安全局还对中国顶尖高等学府清华大学的主干网络发起大规模的黑客攻击。其中2013年1月的一次攻击中,至少63部电脑和服务器被黑。中国六大骨干网之一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就设在清华大学,清华的主干网络被黑,意味着数百万中国公民的网络数据可能失窃。
2013年6月的7日和8日,国家主席
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举行“庄园会晤”,“习奥会”的重点之一便是网络安全问题。有观点认为,“棱镜门”在这个时间点上被曝光,使中国在最近的中美网络安全争端中掌握更多主动权。
[17]
“‘棱镜’项目的曝光,对于中国是有利的,中方将占据更多主动权。”外交学院教授周永生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同。周永生认为,多年来,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一直指责中国发动网络攻击,这个信息的披露证明,实施网络攻击规模最大的其实是美国。
中国不与美国正面冲突,但已有能力与一条限制美国滥用权力的阵线融为一体,中国对美国的意见至少在斯诺登事件中转化成全球的声音,虽然这不如直接顶撞美国,与它在斯诺登问题上挽起袖子“掰手腕”来得痛快,但这样做更合乎中国外交的长远利益。
[12]
斯诺登
斯诺登发表新声明抨击奥巴马 威胁披露更多机密
美国“监控门”事件揭秘者斯诺登在2013年7月1日发表新声明,抨击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和美国政府,并威胁向外界披露更多机密。
斯诺登当天晚些时候通过“维基解密”网站发表声明,称“始终信任家人、新老朋友甚至素未谋面的人为维护他的自由”所作的努力。
[18]
斯诺登在声明中猛烈批评奥巴马。他说,奥巴马曾表示不会为引渡自己“不择手段”,但奥巴马随后却“命令副总统拜登向厄瓜多尔施压,要求厄方拒绝他的避难申请”。
[18]
斯诺登形容奥巴马的“欺骗”手段是“不公正”的。他说,奥巴马政府“已经把公民身份作为武器”,通过吊销其护照,“将他变为无国籍人士”。斯诺登说,美国政府正全力试图“剥夺他寻求庇护的权利”。
[18]
斯诺登在声明最后说,美国政府并不惧怕他本人以及其他揭秘者;美国政府“真正惧怕的是民众”。
这是斯诺登沉默数天后对外发表的最新声明,迅即引发外界关注。斯诺登在发表该声明数分钟前,还同时披露了他写给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的信件。
斯诺登的这封信是用西班牙文写的,由路透社披露。斯诺登重申美国对他的追捕“非法”。他同时感谢厄瓜多尔对他的帮助。
斯诺登在信中称,自己依然自由,可以“继续发表公众感兴趣的信息”。俄罗斯总统普京稍早前曾呼吁斯诺登不要再对外披露美国的机密信息。斯诺登将上述言论公开,似乎也可被看作是对普京的回应。
斯诺登是上月23日乘坐俄航航班到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的,据信一直在该机场滞留。
[18]
事件影响
美国压力
美国、香港民众声援 斯诺登 活动(8张)
2013年6月,美国国家安全局进行的电话和网络秘密监控项目在美各界及国际社会掀起轩然大波,其中以代号为“棱镜”的网络监控项目牵涉面最广,内容最新,也最具争议。“棱镜”项目不仅给奥巴马政府摆上一连串棘手难题,也给国际社会带来巨大冲击。
反恐是“硬道理”?
连日来,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等高官纷纷出面为此事“灭火”。他们提出的三大辩解理由是:第一,“棱镜”项目不针对美国公民;第二,该项目已得到立法、司法、行政三大机构的授权及监督;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棱镜”对反恐有功。
反恐是动用一切情报监控手段的“硬道理”?显然不是人人对此认同,美国会一些议员直言,尚无证据能证明“棱镜”项目在挫败恐怖图谋上起到作用。
国内涌现出两种声音
告密者系29岁的美国防务承包商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斯诺登究竟是叛徒,还是英雄?美国国内涌现出两种声音。一些官员指责斯诺登泄密行为损害国家利益,甚至将其定义为叛国行为。另一方面,有关此类项目严重侵犯个人隐私的看法也得到不少民众认同。自9日至10日下午2时,
白宫请愿网页上要求赦免斯诺登的签名已达到约两万个。
对斯诺登定性之争,归根结底是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关系的争议。据美国民调机构盖洛普公司12日公布的民调结果显示,受访民众中53%不支持联邦政府以反恐之名获取电话和网络记录,37%持支持态度,还有10%不持任何观点。其中,30%的受访者认为,无论加上怎样的前提条件,这类监控项目都不正确。
连锁反应有多大?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的辩解重点以及美国内的关注焦点在于,美公民是否沦为电话和网络监控对象。言下之意,针对美国以外目标的监控属于“另一码事”。这种内外有别的立场无法回避一个事实:“棱镜”风波已波及包括美国欧洲盟友在内的国际社会。
分析人士指出,“
棱镜门”给美国带来的内外压力巨大,所引发的冲击波短期内难以平息,或迫使美国重新审视其安全策略。
首先,斯诺登本身是一个“烫手山芋”。米勒13日在听证会上说,“将采取各种必要手段将这名泄密者绳之以法”。不过,倘若斯诺登回国受审,这起备受关注的公案难保不将更多机密牵扯出来。
第二,美国情报体系可能进行内部检讨。“9·11”事件后,美国在安全领域投入大增,不断招兵买马,但安全漏洞随之增多。作为一个等级并不高的防务承包商雇员,斯诺登为何有权接触到机密,还有机会将其泄漏给媒体?面对疑问,亚历山大坦言,国家安全局需要重新审视工作人员的权限以及招募工作流程。
据美国媒体报道,斯诺登的泄密行为已在美国情报系统引起震动,可能导致国家安全局、中央情报局等情报机构对内部进行全面审查。
第三,奥巴马政府施政步调被打乱。从美税收部门区别对待保守派组织、司法部秘密获取美联社记者电话记录,再到影响更广的“棱镜门”,奥巴马政府接连陷入丑闻,形象受损,也使其在推动移民改革、控枪等重要议题上的步调被打乱。
重创美情
美国政府因“棱镜”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曝光而承受外部压力之际,发起一项内部调查,评估这一泄密事件导致的国家安全潜在损失。国会众议院议长、共和党人约翰·博纳2013年6月11日把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称为“叛国者”。
一名美国情报机构高级官员说,联邦政府正展开的内部调查有别于美国司法部对斯诺登的刑事调查,预计评估“棱镜”曝光是否危及“线人”或情报获取渠道,可能会调查那些情报目标之间的交谈内容,以查明泄密是否促使他们改变联络方式。这一调查主要在美国情报系统内部进行。按照国家情报总监克拉珀的说法,泄密给美国情报搜集能力造成“巨大且严重损失”。
美国众议院
议长博纳11日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称斯诺登为“叛国者”,说泄密“把美国人置于危险境地,向我们的对手展示我们有哪些能力”,系严重违法行为。白宫发言人卡尼拒绝谈论总统奥巴马是否把斯诺登视为“叛国者”。
斯诺登10日从中国香港九龙区一家豪华酒店退房后去向不明。各路媒体连日来全城搜寻他的下落。俄罗斯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说,如果斯诺登向俄方提出政治避难申请,“我们会予以考虑”。
“棱镜”曝光在大西洋彼岸引发哗然。一些欧洲议会议员警告,如果美方用这些秘密项目监视欧盟成员国公民,将重新审查欧美之间关于数据共享的协议。
[19]
欧洲担忧
2013年6月,“棱镜”秘密情报监视项目风波不仅在美国国内愈演愈烈,在欧洲也引发不小
震动。欧盟官员表示,美国此举可能侵害欧洲公民的基本权利,并影响到未来美欧合作。
雷丁在信中就“棱镜”项目提出7个具体问题,并表示“鋻于问题的严重性”,希望
霍尔德在双方14日于都柏林会谈时做出答覆。雷丁的问题包括欧洲公民是否是美国“棱镜”项目的对象;欧洲人是否能够发现他们的数据被获取;欧洲人是否和美国人获得类似的对待等。
雷丁提醒霍尔德,
欧洲议会可能将根据他的回复来评估跨大西洋关系。由于美国和欧洲正在讨论启动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谈判,因此媒体猜测,“棱镜”项目可能会给谈判带来新的困难。
雷丁还批评据信参与“棱镜”项目的包括谷歌、“脸谱”(facebook)和苹果在内的网际网路巨头,称由于这些美国公司优先考虑美国法律而非欧盟基本权利,欧洲公民权利可能受到损害。
11日,“棱镜”项目成为欧洲议会全会的辩论主题和议员炮轰的对象。欧盟负责卫生和消费者事务的委员托尼奥·博格说,类似“棱镜”的项目“可能会危及欧盟公民基本的隐私权和数据安全”。
欧洲议会自由党团主席、比利时前首相
伏思达说,美国必须解释如何使用“棱镜”项目获得数据,是否违反欧盟数据保护政策。还有议员表示,希望欧洲各国政府公开有关“棱镜”项目的信息,包括是否知晓、是否参与等。
据了解,出于打击
恐怖主义等安全考虑,欧洲国家“监控公民网上活动的能力”虽然显著增强,但不仅在规模上远远不及“棱镜”项目,而且受制于严格的规定。
2006年,欧盟通过法令规定,通信运营商和网际网路提供商要将用户电话和网络记录保存至少6个月,如有必要,安全部门可以获取有关通话对象、时间、地点等信息,但无法获得通话内容。根据这一法令,政府只能在有充足理由怀疑一些行为涉及恐怖主义或有组织犯罪时才可以请求获得这些信息。当然,欧盟各成员国还有本国的法律,在具体规定上有所不同。
由于在数据保护和隐私权方面存在分歧,欧盟和美国之前曾出现过矛盾,但欧盟出于反恐需要,还是做了一些让步,包括在2010年让美国获取欧洲银行数据、2012年向美国提供跨大西洋航班的乘客信息等。
但这次“棱镜”项目曝光却让不少欧洲官员感到失望。来自英国的欧洲议会议员克洛德·莫拉说,美国此举显然破坏了双方之间的信任,“美国政府必须按照欧盟的标准来处理欧盟公民的数据”。
面对这种尴尬局面,美国
国会部分议员13日抛出毫无根据的阴谋论,怀疑斯诺登可能受他国指使。
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迈克罗杰斯和委员会资深成员、民主党籍众议员达奇鲁珀斯伯格13日与国家安全局局长亚历山大举行3小时闭门会谈。罗杰斯会后暗示,斯诺登可能与中国政府“合作”。
2013年6月5日和6日,《卫报》和《华盛顿邮报》曝光了“棱镜”项目,前美国中情局雇员斯诺登称,美国国安局主导的“棱镜”项目,在过去6年中,通过9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中“监控”用户信息电邮,即时消息等十种数据,消息传出后,引发全球舆论的关注。
美国情报机构2013年10月24日被爆曾经监听至少35名国际政要的电话。在美国“监控门”又趋升级的背景下,这一消息无疑再度令世界瞩目。上述消息最先由英国《卫报》24日报道。《卫报》的主要消息来源据信仍是“监控门”揭秘者斯诺登。根据当天被披露的有关机密文件,美国国家安全局(NSA)鼓励白宫、美国国务院、美国国防部等核心部门官员“分享通讯录”,以便NSA能够将外国政治和军事要员的电话纳入监听系统。这份标注日期为“2006年10月”的文件指,有一位未具名的美国官员向NSA提供了200多个电话号码,其中包括35名国际政要的号码。NSA立即展开了监控工作。
NSA的备忘录显示有关的监控“并非孤立事件”,备忘录同时承认,监控外国政要的工作“并没有提供多少可供报告的情报”,但仍表示欢迎继续提供有关“联系信息”。
这35名国际政要的身份尚未曝光,也还不清楚这其中是否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巴西总统罗塞夫等人。
诉美违宪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民权组织美国公民自由联盟11日正式起诉联邦政府,指认后者开展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棱镜”侵犯言论自由和公民隐私权,违反宪法,请求联邦法院下令中止这一监视项目。
《华盛顿邮报》本月初报道,美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正开展代号“棱镜”的秘密情报监视项目,直接接入9家美国互联网公司中心服务器,挖掘数据以搜集情报,引起国内外哗然。美政府官员事后承认,作为监视项目一部分,外国情报调查法院要求韦里孙通信公司等数据运营商提供为期3个月的通信元数据。
作为韦里孙通信公司的用户,美国公民自由联盟以原告身份指控联邦政府“搜尽美国国内、来自或打往美国的每个电话的信息”,请求联邦法院立即中止监视项目,宣布项目非法,并且下令政府清除所有来源于监视项目的数据。
针对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的诉状,美国司法部拒绝置评,称需要时间研究有关指控并作出回应。
[20]
取消会晤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本·罗兹表示,俄罗斯2013年8月1日给予斯诺登临时避难身份的决定激化了本已紧张的双边关系。当前几乎没有迹象显示,在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双方会在其他事务上有所推进,奥巴马总统也不会与普京会晤。
本·罗兹说:“我们仍会与俄方在有共同立场的事务方面进行合作,但总统本人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一致认为,在目前的环境下,举行双边峰会没有意义。”
俄罗斯总统外交事务助理乌沙科夫说,“我们对美国政府决定取消普京与奥巴马的会见计划表示失望。很明显这个决定与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斯诺登事件有关。”
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卡拉什尼科夫表示,白宫宣布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奥巴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这一决定是为满足某些希望夸大斯诺登事件影响力的利益集团的要求。其实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的损失远大于俄罗斯。
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专家巴久科认为,斯诺登事件只是取消会见的一个借口,奥巴马不打算与俄罗斯领导人见面的原因是双方尚未就一些问题达成协议。“如果俄美关系在某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信斯诺登事件决不可能成为干扰两国会谈的因素。”
奥巴马原定于2013年9月5日和6日前往俄罗斯圣彼得堡参加二十国集团峰会,并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美国舆论此前认为,2013年8月即将举行的美俄“2+2”部长会谈的进展将决定“奥普会”的命运。双方面临的最棘手问题,就是俄罗斯拒绝将斯诺登引渡回美国,并给予斯诺登临时避难身份。
美国美俄关系委员会主席德瑞克·诺伯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奥巴马做出取消“奥普会”的决定是“不幸的”,但他强调,美俄在其他层面的合作,特别是在经贸方面进展顺利。即将举行的美俄部长会谈,以及由他本人主持参与的,将于2013年9月17至18日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的“俄美太平洋合作伙伴论坛”,都说明双方有着较为广泛的接触。
[11]
欧盟讨说法
“棱镜”事件在大西洋彼岸引发哗然。
德国绿党籍议员菲利普·阿尔布雷希特主持一个旨在全面修订欧盟数据保护法的小组委员会,告诉记者:“我们需要退一步,明确地说:我们不要大规模监视。”
欧盟委员会分管司法的副主席维维亚娜·雷丁11日说,14日举行欧美部长级会谈时,她将向美国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提及泄密事件,要求美方承诺尊重欧盟成员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保护他们的个人信息。
德国内政部长汉斯—彼得·弗里德里希当天说,德方将要求美国政府澄清一系列疑问,包括监视活动的范围、动机,随后“可能”会公之于众。弗里德里希说,美方先前向德方提供“非常不错、非常可靠的情报”,帮助德国阻止恐怖袭击,只是,他不知道那些情报是否包含借助“棱镜”截取的信息。
[20]
引发众怒
2013年10月23日,德国政府发言人赛伯特称,德国政府已得到情报,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手机可能被美国情报机关监听。德方已向美方紧急质询,要求美方立即全面地给予澄清,并警告美国此举会损害两国互信。同一天,意大利总理莱塔在会晤正在欧洲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克里时,也向他当面要求解释美国监控意大利公民的问题。而此前一天,墨西哥外长表示,美国情报部门对墨西哥总统潘尼亚尼托和前总统卡德隆进行了监听,这种间谍行为违反了基本原则,践踏了双边伙伴国家间的互信,墨西哥外交部将召见美国驻墨西哥大使;法国外交部在21日就有关美国国家安全局在法国境内进行监听的报道紧急召见了美国驻法大使里弗津。
接连三天,拉美和欧盟国家领导人对美国的监控行为集体发难,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奥朗德用“完全不可接受”等罕见强硬的措辞,表达了被传统盟友监听的愤怒。上个月,巴西总统在有关美国情报机构监控她与助手的通讯的新闻曝出后,也选择通过推迟国事访问向美国表达抗议。这一系列事件使得国际社会对美国政府公信力的质疑声骤然加剧。从欧洲到拉美,从传统盟友到合作伙伴,从国家元首通话到日常会议记录;美国惊人规模的海外监听计划在前中情局雇员斯诺登的揭露下,有引发美国外交地震的趋势。
[21]
爆料人
谁告密
曾为中情局和国防承包商工作
2013年6月9日,
爱德华·斯诺登主动联系媒体,接受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的视频采访,向全球公开自己的告密者身份。他是美国中情局的前技术助理,曾为国防承包商
NSA工作。
29岁的斯诺登出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后来搬到马里兰州。他高中没毕业,曾到当地的社区学校学习计算机来获得必要的学分,最终没获得高中文凭。2003年,他加入美国陆军特种部队,但因在训练中受伤离开部队。退役后,他被安排在
美国中央情报局(
CIA)当技术助理。2007年,作为中情局信息技术员,他被派驻瑞士日内瓦工作,曾在那里接触到一些机密文件。2009年,斯诺登离开中情局,开始为NSA承包商工作。随后,他作为博斯公司雇员在国安局工作4年,开始接触并复印监听计划的机密材料。
在得到监听计划的机密材料后,斯诺登向国安局主管请假,他称需要离开几周治疗
癫痫病。当他收拾行囊时,他告诉女友要离开几个星期,但对离开的原因却含糊其辞。5月20日,斯诺顿放弃年薪20万美元的工作,抛下在夏威夷的同居女友和父母,只身前往香港。
藏在香港酒店不敢出门
斯诺登公开材料后藏身酒店内。他说:“我已经在酒店藏了3个星期,总共也就出去了三次。这是一家豪华酒店,可以在房间里吃饭,但现在酒店的大笔账单我也快负担不起了。”
在香港的酒店,斯诺登担心被窥探,他用枕头堵着酒店房间的门缝以防止被窃听。他还把一个大红色的罩子罩在他的头和笔记本电脑上,然后再输入自己的密码,以防止任何隐藏的摄像头检测到他。他表示有些焦虑不安,甚至酒店的火灾报警响了,他都躲在房间不敢出去,怕这是抓他的人制造的陷阱伎俩。
采访对话
“良知不容美政府侵犯全球民众隐私”————爱德华·斯诺登斯诺登在香港接受了《卫报》记者的采访。斯诺登说:“我愿意牺牲一切的原因是,良心上无法允许美国政府侵犯全球民众隐私、互联网自由……我的唯一动机是告知公众以保护他们的名义所做的事以及针对他们所做的事情。
谈动机
斯诺登:美国国家安全局已搭建一套基础系统,能截获几乎任何通信数据。凭借这样的能力,大部分通信数据都被无目标地自动保存。如果我希望查看你的电子邮件或你妻子的手机信息,所要做的就是使用截获的数据。我可以获得你的电子邮件、密码、通话记录和信用卡信息。
当看到一切时,我意识到其中一些事是在滥用职权。我不希望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也不希望生活在一个一言一行都被记录的世界里。我不愿意为其提供支持,或接受这样的情况。
问:你是否将自己视作另一个
布拉德利·曼宁?(注:维基解密泄密事件中的告密者)
斯诺登:曼宁是一名典型的告密者,他的动机是为了维护公众利益。
谈黑客
斯诺登:我们对所有地方的所有人采取黑客行动,但我们希望让自己和其他人显得有些区别。我们存在于全球的几乎每个国家,但我们并没有与这些国家发生战争。
奥巴马于周五对这起信息泄露事件表示谴责,我的第一反应是,他在为自己辩护时遇到了困难。他试图为一些不合理的事辩护,而他也清楚这一点。
谈保护
任何措施都不能保证你的安全
问:是否有可能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从而避免遭到政府监控?
斯诺登:你甚至还不清楚有什么样的可能性,他们的能力之大令人震惊。我们可以在机器中植入漏洞,一旦你连上网络,我就能验证你的机器。无论采用什么样的保护措施,你都不可能安全。
问:为了减少类似波士顿爆炸案这类恐怖活动的几率,难道不需要进行监控?
斯诺登:恐怖主义一直存在,波士顿发生的事是犯罪行为。但这与监控无关,而是与传统的警察工作有关。
谈未来
问:你现在有没有什么计划?
斯诺登:我无意隐瞒自己的身份,因为我知道自己没有做错。我不后悔我所做的事情,我甘愿放弃这一切,是因为我的良知不容美国政府侵犯隐私。我无悔背井离乡,逃出来就没打算回去。”我唯一可做的就是坐在这里,希望香港政府不要将我驱逐出境。我希望冰岛可以为我提供政治庇护,他们支持保护互联网自由的人们。我不清楚我的未来在何方。他们可能会发出国际刑警召回,但我并不认为我在美国以外的地方有过犯罪行为。我认为,这很明显是政治事件。
问:家人是否知道你计划这样做?
斯诺登:不,我的家人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担心的最主要问题就是他们找上我的家人、朋友和伙伴,以及任何与我有关的人。我在余生中都将面临这样的情况。我将无法与他们联系。政府将对任何认识我的人采取措施,让我生活在黑夜里。我并不指望再回到家乡,尽管这是我想要的。
问:你是否认为,最终你有可能被送进监狱?
斯诺登:政府可能会以叛国罪起诉我,不过,我不畏惧,不后悔。我不可能不冒着被关进监狱的风险。你不可能在对抗全球最强大情报机构的同时不接受这样的风险,如果他们希望抓到你,那么只是时间问题。
大事记
●2013年6月9日
《卫报》刊登“棱镜门”泄密者斯诺登采访,他过去4年一直为美国国家安全局工作。
●2013年6月11日
斯诺登离开在香港居住的酒店去向不明,美多名政府高官谴责斯诺登为“叛国者”。
●2013年6月11日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正式起诉美国政府,认为“棱镜”项目侵犯言论自由违宪。
●2013年6月13日
斯诺登表示,美国一直从事针对中国个人和机构的网络攻击。FBI开始就斯诺登展开刑事调查。
●2013年6月14日
英国政府警告全球的航空公司不要让斯诺登乘坐他们的班机前往英国。
●2013年6月15日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表示,在斯诺登事件上,特区政府将按香港的法律和既定程序处理。
●2013年6月16日
《卫报》再发斯诺登的文件,曝光英国情报机构曾监听2009年G20峰会。
●2013年6月20日
美国人事监督机构总监说,一家2011年受雇对斯诺登实施背景审查的公司正受到调查。
●2013年6月21日
美国地区
联邦法院2013年6月21日晚解密一份诉状,显示联邦检察官已正式指控斯诺登,其中包括根据美国反间谍法提出的刑事指控。
●2013年6月23日
斯诺登自行循合法和正常途径,离开香港前往莫斯科。据悉,斯诺登不打算在莫斯科长待,他可能会去往冰岛、厄瓜多尔或古巴等地。
[22]
●2013年6月25日
在2013年6月24日斯诺登据称将乘搭的飞机起飞后,机舱内并没有发现斯诺登的身影。在2013年6月25日斯诺登的下落不明。
[23]
●2013年7月1日
●2013年7月3日
●2013年7月10日
●2013年8月1日
斯诺登离开莫斯科机场,获得了有限期为一年的俄罗斯临时难民身份。
[1]
●2013年8月25日
●2013年10月8日
斯诺登在俄购物照曝光。这是斯诺登8月离开首都莫斯科机场以来首次出现在公众视线。
[28]
●2013年10月12日
斯诺登律师称其在俄交女友 外媒联想到查普曼。这名律师并未透露斯诺登女友的身份和国籍,但有外媒立即 联想到一个“最有可能的人选”——俄罗斯前潜伏美国的女间谍查普曼。
[29]
●2013年11月03日
德国拒绝为斯诺登提供避难。德国政府发言人斯特芬·赛贝特4日说,美国“棱镜”监听项目曝光者爱德华·斯诺登在德国境内不会得到庇护,跨大西洋关系对德国很重要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