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 482
全七真之一马丹阳祖师不但精通于丹道,亦精通针灸,其所流传的天星十二穴歌,说明十二穴的主治功能与取穴方法,对于后代针灸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但自其歌诀流传以来,针灸医疗界似乎只对前面的十二个穴位,有详细的研究及临床使用,但却忽略了此歌诀的精髓所在,即天星十二穴的取穴通则,便是这两句话:“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马丹阳(公元1122—1183年) , 初名从义 , 宋陕西扶风人 , 后迁往山东登州宁海县 。金贞元年(公元1153—1156年)登进士第后 , 分配在一个县里管摄六曹(即兵、刑、工、吏、户、礼) 。大定(公元1161—1189年)年间遇重阳子王嘉授以道术 , 遂与妻孙氏同时出家 , 改名钰 , 号丹阳 , 后在莱阳游仙宫羽化 。
马丹阳曾长期寓居汝洲北街 , 他精通医术 , 善针灸 , 所创“马丹阳十二神针”甚为著名 。明陈继洲在其所著《针灸大成》中载有《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 言其功效“治病如神灵 , 浑如汤泼雪” , 最后并说此针的传授原则:“至(好)人可传授 , 匪(不合适的)人莫浪(乱)说” 。
丹阳在汝州行医时 , 有一少妇猝死于路上 , 丹阳一见 , 急俯身口对口吮吸 , 路人以为轻薄 。少顷 , 丹阳吐出吮吸的浊痰 , 少妇立时苏醒 , 观者才解除误会齐称神奇 。丹阳死后 , 群众在他的行医处修建一座丹阳观以作纪念 , 那条街因此称为丹阳观街 , 今为丹阳东路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是人体十二经脉最重要和常用一些穴位,其治疗病症广泛,疗效明显,歌诀如下:“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承山配,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马丹阳祖师本名成义,字宜甫,后改为钰,宋代抉风人,金代贞元年间进士,后学道于王重阳祖师,与其它六位师兄弟们号称全真七子,其妻孙不二亦为全七真之一。马丹阳祖师不但精通于丹道,亦精通针灸,其所流传的天星十二穴歌,说明十二穴的主治功能与取穴方法,对于后代针灸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对后世影响极巨,但自其歌诀流传以来,针灸医疗界似乎只对前面的十二个穴位,有详细的研究及临床使用,但却忽略了此歌诀的精髓所在,即天星十二穴的取穴通则,便是这两句话:“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合担用法担”,所谓“合”,便是要二个才能合,即“偶”的意思,用于针灸上即为两针的意思;所谓“担”,便是挑的意思。故“合担”即表示用两根针挑。如此马丹阳祖师此句歌诀“合担用法担”真正的白语含意便是:“用合担法,担。”即下针时,若用“担法”,即是用“合担法”来“担”。临床运用取穴上,便是在同经上用两根针下针,以纵向把这条经“担”起来,达到治病的效果。据此通则,马丹阳天星十二穴的歌诀,便举了几个明显的例子在前面:“三里内庭穴”,即在三里与内庭下两根针,把两穴所在的胃经担起来;“曲池合谷接”,即在曲池与合谷各下一针,用此两针把大肠经担起来;“委中承山配”,即用委中与承山两针,下在两穴所在的膀胱经上。故只要了解此通则,在同一经穴上取两穴,便可成为马丹阳祖师所说的“担法”了。
“合截用法截”所谓“合”表示两针;所谓“截”便是切断的意思,故“合截”即表示用独针来切断,但取两经各取一穴来合截,如此一来,马丹阳祖师这句歌诀“合截用法截”真正的白话含意便是:“用合截法,截。”即下针时,若是要用“截法”,便是要用“合截”的方式来“截”。临床运用取穴上,即表示用两根针,各在不同的经上,以横向把这两条经给“合截”起来,以达治病的目的。据此通则,马丹阳祖师便在其歌诀前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通则。例如:“太冲昆仑穴”即为截法的一个例子,太冲属肝经、昆仑属膀胱经,此截法运用于其上,便是在太冲下一针,昆仑下一针,用此两针在不同经上“合截”此二经;另一例:“通里并列缺”亦即表示在属心经的通里,与属肺经的列缺,各下一针,以此两针做为截法中的“合截”。
由“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此取穴通则,便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各经络上自由运用,使治疗的方法与效果达到最大。所以马丹阳祖师便在此两句通则后面接着说“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此取穴的通则“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如能灵活运用,则治疗效果更好,下针更加灵活自如,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总结一下马丹阳天星十二穴的特点:治疗疾病时皆使用两针;危险性低——两者取穴大都在四肢上,避开人体危险的胸、腹部,故危险性皆很低;针感强、疗效佳——两者由于在多穴下针,针与针之间相互感应,使下针针感达相乘的效果,如此一来疗效亦提高许多。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对针灸的贡献,不只在于他重点指出十二穴的主治状况,最重要的是提出主要穴位的配合使用通则,使针灸治疗研究更加突破,并使更多的患者疾病得以解除,先贤们的研究精神及救人济世不循私保留的态度,实在令人敬佩。
足三里:归经:足阳明胃经;定位: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疲劳羸瘦;操作:直刺1-2寸;特定穴:大肠经合穴;
内庭:归经:足阳明胃经;定位: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主治:齿痛,咽喉肿痛,口歪,鼻衄,胃痛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特定穴:大肠经荥穴;
曲池:曲池:归经:手阳明大肠经;定位: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踝连线的中点;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操作,直刺1-1.5寸,特定穴:大肠经合穴;
合谷:合谷:归经:手阳明大肠经;定位: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操作:直刺0.5-1寸;特定穴:大肠经原穴;附注:孕妇不宜针,别名-虎口;
委中:归经:足太阳膀胱经;定位:腘横纹中央;主治:腰痛,下肢萎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操作:直刺1-1.5寸,或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特定穴:膀胱经合穴;
承山:归经:足太阳膀胱经;定位: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主治: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操作:直刺1-2寸;
太冲:归经:足厥阴肝经;定位: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歪,胁痛,遗尿,疝气,崩漏,癫痫,月经不调,呕逆,小儿惊风,下肢萎痹;操作:直刺0.5寸-0.8寸;特定穴:肝经输穴、原穴;
昆仑:归经:足太阳膀胱经;定位:外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癫痫,难产,腰骶疼痛,脚跟肿痛;操作:直刺0.5-0.8寸;特定穴:膀胱经经穴;附注:孕妇不宜针
环跳:归经:足少阳胆经;定位: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主治:下肢萎痹,腰痛;操作:直刺2-3寸;
阳陵泉:归经:足少阳胆经;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主治:胁痛,口苦,呕吐,下肢萎痹,脚气,黄疸,小儿惊风;操作:直刺1-1.5寸;特定穴:胆经合穴,筋会
通里:归经:手少阴心经;定位: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主治:心悸,怔忪,暴喑,舌强不语,腕臂痛;操作:直刺0.3-0.5寸;特定穴:心经络穴
列缺:归经:手太阴肺经;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嘴歪斜,齿痛;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特定穴: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其一,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善通心腹胀,又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 酸,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重观。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其二,内庭次指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疼,虚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针三分,灸三壮。)
其三,曲池拱手取,屈骨陷中求。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筋缓怕梳头,喉闭促欲死,发热更无休,遍身风癣癞,针着实时瘳。(针五分,灸三壮。)
其四,合谷在虎口,两指岐骨间。头痛并面肿,疟病热还寒,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灸三壮。)
其五,委中曲 里,横纹脉中央。腰疼不能举,沉沉引脊梁,酸痛筋莫展,风痹复无常,膝头难伸屈,针入即安康。(针五分,禁灸)
其六,承山名鱼腹, 肠分肉间。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香港脚并膝肿,辗转战疼酸,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针七分,灸三壮。)
其七,太冲足大指,节后二寸中。动脉知生死,能医惊痫风。咽喉并心胀,两足不能行。七疝偏坠肿,眼目似云朦,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针三分,灸三壮。)
其八,昆仑足外踝,跟骨上边寻。转筋腰尻痛,暴喘满中心。举步行不得,一动即呻吟。若欲求安乐,须于此穴针。(针五分,灸三壮。)
其九,环跳在髀枢,侧卧屈足取。折腰莫能顾,冷风并湿痹。腿胯连 痛,转侧重欷 。若人针灸后,顷刻病消除。(针二寸,灸五壮。)
其十,阳陵足膝下,外 一寸中。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灸二壮。)
其十一,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欲言声不出,懊恼及怔忡。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虚则不能食,暴喑面无容。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针三分,灸三壮)
其十二,列缺腕侧上,次指手交叉。善疗偏头患,遍身风痹麻。痰涎频上壅,口噤不开牙。若能明补泻,应手即如拿。(针三分,灸五壮。)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