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记者来到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碾子峪镇艾峪口村,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成片的板栗树。“今年板栗长势非常好,老百姓们马上就要迎来大丰收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副所长王广鹏指着一眼望不到头的栗树林对记者说。
艾峪口村漫山遍野的板栗树。王广鹏 供图
艾峪口村位于燕山山脉东段长城脚下,有上千年的板栗栽培历史,然而,在2014年以前,村里的板栗种植主要依靠原生树种,种质良莠不齐,有的成年大栗树枝叶繁茂,树高10米,一年却只产十几斤板栗,口感差、采摘难、产量低、病虫害严重,当地百姓赖以生存的板栗产业岌岌可危、难以为继。
“第一次来到艾峪口村时,真是一脚土一脚泥,交通不便,进村都困难。”提起7年前的艾峪口村,王广鹏十分感慨,“当时,全村采用传统种植模式,村民为了提高板栗产量,大水漫灌、滥用化肥,遇到病虫害又盲目使用农药,造成面源污染严重,栗果质量越来越差。”
王广鹏了解板栗生长情况。王广鹏 供图
环境的严重破坏影响了农产品安全质量,板栗种植进入恶性循环。“曾有一年,因为板栗中除草剂残留超标,一笔出口订单遭遇退货,百姓看不到板栗种植的希望。”王广鹏回忆说。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发展生产力。2014年春季刚过,“走投无路”的艾峪口村党支部书记贾中友带着村“两委”干部和果农代表一行17人来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当时,王广鹏领他们走进了研究所的栗园基地,向他们展示了最新培育的高产、优质、省工型板栗新品种,并实地参观了“矮化控冠、轮替更新”整形修剪技术的效果。
“矮化控冠、轮替更新”整形修剪技术降低板栗树高度,提高结果率。王广鹏 供图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面对艾峪口村的现状,王广鹏说:“新品种、新技术才是解决艾峪口村板栗产业发展难题的金钥匙。”
王广鹏带着“燕山早丰”“大板红”等优质板栗新品种进村,向农户推广大树轮替更新整形修剪技术、旱作土肥水高效管理技术等先进种植技术。“几年来,我们为果农提供减肥减药的节水型品种,实现了全产业链的绿色生产,把水、肥、药的需求量均降低20%,病虫害的防治以防为主,保证农产品安全质量。”
艾峪口村被誉为“京东板栗第一村”,今年又将迎来丰收。王广鹏 供图
7年时间,艾峪口村的村民从最初的怀疑,到栗园试验田增产增收,再到如今,该村板栗种植面积已发展到7500亩,年产量1200吨,年产值2400万元,一举成为“京东板栗第一村”。以该村为基地形成了板栗购销中心,年购销板栗5000-8000吨。
村民刘敬原原本在深圳卖板栗,在王广鹏的影响下回乡创业,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板栗技术能手,自己经营板栗园的同时,还义务帮助周边种植户提高管理技术。“咱农民只有懂技术才能致富。”刘敬原对记者说,2019年,在第四届京津冀果王争霸赛上,他采用王广鹏教授的新技术生产的板栗荣获了“果王”称号,由他带动指导的种植户生产的板栗也获得了“金奖”。
王广鹏向村民讲授板栗树修剪技术。资料图
家家栽植板栗树,处处板栗树成行。艾峪口村从荒到绿,从贫到富,走上了一条绿色发展富民之路。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