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大山

十万大山的由来(传说版)

从前在北部湾沿岸一带,海妖常年作怪,洪水肆虐、民不聊生。天庭上的玉皇大帝派出山神从北方搬来十座大山堵海降妖,山神把十座大山变幻成十万头大象赶往北部湾。当行至漓江边时,因一路象不停蹄的赶路,一头大象不知是贪恋漓江的好山好水,还是怨山神一路没照料好,怎么也不肯离开漓江,盛怒之下的山神,一剑把这头犟象钉在了漓江边上,剩下的九千九百九十九头大象被山神赶至北部湾震慑海妖。因山神开始赶的是十万头大象,人们视现在的九千九百九十九座山仍然称“十万大山”。如今,人们到桂林一定能看到一头大象在江边喝水,身上还插着一把宝剑,就是桂林有名的象鼻山公园。

十万大山,位于广西的西部,属桂西南山地勾漏山系,东起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贵台镇,西至中越边境,分布于钦州、防城上思宁明等地。
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长100多公里, 宽30-40公里,总面积达2600平方公里,为广西最南端的山脉。海拔700-1000米,也有不少超过1000米的高峰。十万大山主峰位于上思县南部鸡笼隘附近的莳良岭,海拔1462米。
山地境内有广西热带季雨林生长最好的地方,热带、亚热带植物品种繁多。十万大山为广西南部重要的气候分界线,南北坡气候差异较大。 [1-2]

名称含义

《广西山名解读》论文认为:十万大山、九万大山六万大山中的“十万”、“九万”、“六万”,实际上不是数字,而是壮语山名的汉文记音。十万大山的“十万”系南壮方言“适伐”的记音,“适伐大山”的意思是“顶天大山”;九万大山的“九万”系壮语“九怀”(水牛头)的汉文记音,山名的实际意思是“水牛头山”;而六万大山的“六”,是壮语lueg(意指山谷)的近音,“万”的壮语意思是“甜”,合起来就是“甜水谷大山”。(新闻:“十万大山”“九万大山”“六万大山”另有寓意)

位置境域

十万大山,东起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贵台,西至中越边境,分布于钦州、防城上思和宁明等地。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长100多公里, 宽30-40公里,总面积达2600平方公里,为广西最南的山脉。 [3] 
钦州市境内,十万大山余脉在其西北部。山脉由西南防城各族自治县逶迤而来,在境内绵亘20余公里,重峦迭嶂,俨若长城,构成与上思、邕宁两县的天然分界线。山脉从西向北再折向东伸展,迂回于大直、贵台、大寺西北,形成“S”形中山地带。 [4]
防城港市防城区(原防城县),十万大山和东山,在防城的北部和西北部,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起平旺乡,西南经板八、峝中延伸入越南, 县境内长达130多公里,是防城县与上思、宁明两县的分水岭,为县北部屏障。山脊平均高度海拔1000米左右,一般坡度35°~45°之间。峰峦叠翠,雄伟挺拔,古木参天,峭壁悬崖,洞府隐没其间,珍禽异兽,奇花名药繁多。山内,流水潺潺,清风拂面,沁人肺腑。山上,气候异常,时而云雾缭绕,林木昏暗,细雨霏霏;时而云散天晴,霞光万道,层林如洗,百鸟欢唱。这里既是游览胜地,也是军事要地。 [5]
上思县境,十万大山在的东南部,山脉呈北东–南西走向,由三迭系砂岩、砾岩组成。十万大山北麓,在上思境内长约90公里,东窄西宽。东段山脊狭长,平均海拔687米,其中大龙山最高,海拔995米,山峰呈锯齿状,坡度在45~55度之间;中段 山脊平均海拔1194米,坡度50~60度,个别山峰60度以上。西段间存小型的山间盆地,纵谷发育,山脊平均海拔1082米,坡度50~60度,部分山峰60~70度。土壤主要为紫红色土、 黄壤和赤红壤,表土层较深,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坡、山谷多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红椎、苦梓、黄樟、五节芒、箭竹和矮生芒竹群丛占优势,其中1000米以上山顶只长矮生芒竹、 龙须草和黄草。松树多生长在800米以下的山坡。十万大山在军事上易守难攻,便于掩蔽和转移,为险要之地。 [6]
宁明县境,十万大山的余脉从本县境东南走向西部,横亘南部全境,绵延50余公里,海拔600米以上的大山共201座: [7]
扶绥县南部,十万大山伸入广西形成余脉四方岭,呈东西向伸展。 [8]
灵山县西北部,十万大山余脉延伸入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 [9]

地质地貌

桂西南山地范围,指横县县城以西、郁江右江河谷以南,南达十万大山的南坡,西南至中越边界,西部至滇桂边界。包括德保、靖西、那坡、天等、大新、龙州、凭祥市、崇左等县的全部和田阳、百色、田东、平果、隆安、扶绥、邕宁、横县、上思、宁明等县的一部分、总面积42033.00平方公里,占广西面积17.7%。 在构造上本区属滇桂台向斜的西南,和粤桂凹陷与桂中凹陷的西部。基底由前震旦系板溪群组成。加里东运动使本区下陷,沉积了泥盆系至二迭系的碳酸盐岩类。海西运动使左江谷地进一步下陷,成为三迭系巨厚的沉积。上述地层成为本区地貌的发育基础,如泥盆系二迭系巨厚质纯的灰岩,为喀斯特地貌发育奠定了基础,而砂页岩地层则构成本区流水地貌的基础。中越运动地台开始活化,在灰岩区造成断裂,在砂页岩区造成褶皱。燕山运动地台活化加强,本区大面积上升,仅在断陷带仍属下沉,成为陆相湖盆沉积。第三纪末地势不断抬升,高耸的大青山就是那时喷出的流纹岩所成,同时形成多级剥削面及齐顶峰林。 本区构造线多作西北一东南走向,如右江谷地、黑水河谷地等。仅在西南部属东北—西南走向,如左江谷地成北东东走向。 本区地貌以山地为主, 山地面积19339.50平方公里,占广西山地面积15.2 %,其中以喀斯特峰丛洼地面积最大,其次为砂页岩山地。 [3] 
十万大山山脉轴部地层以三迭系陆相砂岩、泥岩和砾岩为主、北翼为侏罗系砂岩、砾岩,南翼主要为印支期花岗斑岩和花岗岩喜马拉雅运动受到花岗岩侵入的影响,发生挠曲作用,形成重叠的单斜山。西北坡平缓,东南坡陡峭。山势雄伟,脊线明显,山坡有海拔700米及500米两级古夷平面,这是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性上升形成的。 [1]

主要山峰

海拔700-1000米,也有不少超过1000米的高峰。 [1]

上思县主脉

十万大山上思县境内以及上思与钦州、防城、宁明交界处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72个。其中501米以上,1000米以下的有51个,1001米以上的有21个,分布如下:
东段(公正乡)范围有:
上龙山,海拔502米,长松树,西部近信良村的那罗、六育屯。
南宁山,海拔549.7米,西北边是叫含屯。
岜白山,海拔705.4米,西部有枯律、架堂屯。
高床坳,在巴白山东部,海拔514米。
马脑山,海拔669.4米,西靠犁头咀。
犁头咀,在马脑山和吊那隘之间,海拔681米。
猫鼻山,在吊那隘以南,海拔965米,山上有大石形如猫鼻子,故名。
大龙山,位于上思、钦州、防城交界处,海拔994.6米,山上多生长松树。
山曲,在猫鼻山西部,大龙山之北,海拔995米。此山地势险要。
天等山,海拔664米,东为沉香河,北面山下有寺交屯。
品盎山,在天等山之南,海拔655米。
布物山,海拔699米,于那齐村和双板村的交界处,山下北面为那齐屯。
中段(叫安乡范围)有:
吊藤山,在米军隘之西,海拔990.3米,山下北面有念书屯。
岩告山,吊藤山以西,海拔690米。
陆历顶,高雪隘东部,海拔1173.8米,山下北面为平江农场六队。
帘逢顶,在高雪隘以西,海拔1153米。
岽桂顶,在帘逢顶西南部,游扶隘东部,海拔1128米。
白石牙,在那勤隘东部,标驮平山之上,海拔1395米,可远眺北部湾。
大岽兰顶,海拔1354米,山下有布念溪,北面为平大屯。
大沟龙顶,近扶隆隘顶,海拔1263.5米,此山远望形如狮子头,又称狮头山。
牛隘顶,东接扶隆隘,海拔1236米。
柞老顶,在牛隘顶以西,海拔1205米。
马射尿顶,在柞老顶西部的叫安和南屏交界处,南部近平隆隘,海拔1199米。
以上从山曲到马射尿顶等15座山峰均分布于上思与防城交界处。
灵山,海拔647.6米,西面有念书屯。
高椅山,海拔546米, 民国时在此设粥铺,为来往高雪隘必经之地。北面有平江农场五队和念吊屯。
槽纸山,海拔543米,南部为平江农场四队。
红同山,在槽纸山西部,海拔550.1米。
标驮平,海拔937米,南部近白石牙。
叫吞山,海拔618米,山下北面为平化屯。
荒米先,海拔787米,西北面为平大屯。
婆柳禁,海拔561米,山下为高宝屯,山上生长松树林。
婆雷拜,海拔503米,在叫安乡的提高村和华兰乡叫宝村交界处,长松树。
西段(南屏乡范围)
七星岭,在平隆隘南部,有小路与平隆隘相接,海拔927米。
大沟龙尾,在七星岭西南,海拔955米。
横温顶,在北基隘顶,海拔923.4米。
福山顶,在横温顶西南,海拔1020米。
隘火沟顶,在北仑隘东部,海拔1046.4米。
里狼顶,海拔1199米,西部近婆皮隘,山下北面为板林屯。
岸连山,在婆皮隘西部,海拔1232米。
以上七星岭等7座山峰分布在上思、防城交界处。
六上山,海拔860米,半山下有松树,西面近上扶公路龙桂桥。
同心岭,在北基隘和横温岭以北,海拔1021米,半山腰以下长杂树。
米达顶,海拔891.5米,半山腰以下长杂木,东面附近有汪瑰屯。
东省山,是南屏乡汪乐村与华兰乡德安村的交界山,有松树,海拔564.9米。
丁常山,在汪乐与德安交界处,海拔525米,土山,有稀疏松树。
记石山,在汪乐村与德安村交界处,海拔545米,土山,有稀疏松树。
古双山,海拔834米,靠近六细屯。
江院山,海拔570米,东北面有平那屯,长松树、杂树。
母猪山(又名人亮山),海拔588米,西北面为庭钱屯,生长松树林。
板线山,在阴街隘以北,海拔1186米。
蕾汪尾,海拔1188米,西部有板楼屯
天荣山,在板线山和蕾汪尾之间,海拔1140米。
顿龙山,海拔930米,山下有布成屯,解放前法国天主教神父加乐德住过该屯。
六黑山,海拔926米,西面有琴排屯。
丁心山,壮话是山峰突起高尖之意, 海拔580米,从东部念洗屯到西部的百何屯经过此山,生长松树。
六育山,海拔570.6米, 东部有洗斗屯和念洗屯。生长松树。
岜来山,海拔575米,东南近洗马屯和进斗屯,生长松树。
薯莨岭(莳良岭),距南屏乡政府约50公里,海拔1462米,是十万大山最高峰(主峰),薯莨岭周围群山环抱,远处眺望犹如鸡笼,故又名鸡笼山,顶上有一块小平地,可望见北部湾;东南面悬崖峭壁,坡度70度以上。
久宝山,在薯莨岭西部,海拔1448米,常有猴子栖居,故又名猴子山。山中有一奇特的黄色泉水。
九窝山,山上有九窝,故名,海拔1023米。上岭,海拔854米,位于上思和宁明县交界处。米柑山,海拔613米,北面是常龙村六兰屯,长松树。
巴内山,海拔919米, 山峰尖陡,原是秃山,飞播后为十万山林场管辖,现松林覆盖。从米律屯到桥贡村公所经过此山。
增龙山,海拔1053米,北面有丁朝屯,半山腰生长杂木,山顶长黄茅草。
哥楼山,海拔587米,东面有百化屯,现为十万山林场管辖,松林覆盖。
标立合,海拔545米,土山,长松树,北面为巴乃村公所。
时敏山,海拔573米, 在南屏乡的巴乃与平福乡的公安交界处,东南有南屏乡婆勿屯,西北有平福乡时敏屯,土山,长松树。
桥贡山,海拔747米,因山下有长6米,宽1.5米的天然石拱桥,壮语叫石拱桥为“桥贡”,故名。婆万瞭望哨设于此,南西是婆万供销社。
绿渠山,海拔615米,东面有枯劳屯。
才相山,海拔793米,东面是枯叫村公所。该山山脊和两边山坡平直,远看呈梯形状。
关楼山,海拔610米,附近有平肥屯。
叫布,在关楼山西部,是上思和宁明交界山,海拔655米。
十万大山海拔800米以上的山顶多是生长小矮竹、龙须草和黄茅草,在800米以下的山坡生长松树及其它杂树。 [10]

上思县支脉

四方岭,横亘于上思县境的北部,为十万大山支脉,东起那琴逢通村的朝交山,西至在妙的坝屯,长约40公里,为北东–南西走向,山脊海拔700~800米。原来大部分为荒山秃岭,1957年建为国营平广林场, 于南麓的东部、中部、西部分别设有岜僚、百定、枯断、六桥4个林业站和六安护林站,现四方岭大部分被松林覆盖,郁郁葱葱。四方岭属岩溶地貌。有多处岩洞和地下河,形成独特的风景点。
莳良岭
四方岭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6座,其中主要山峰有:
蕾烟泰 (又名葫芦山),于平广林场场部之北,海拔834.5米,为四方岭最高峰。山上杂草丛生,植物荫蔽,四季长青。
三角山,海拔825.5米,峰高险峻,附近有六安护林站,下有弄怀岩。
蕾浦茶,在蕾烟泰以西, 海拔816米,附近有埋葛坳,是旧时上思去扶绥东门的主要山口,地势险要。山顶上有上思州界碑。
洞风山,海拔799米,因山上有洞,常有风从洞口吹出,故名。山下有六派屯。
蕾扫肥,海拔781米,山下有岜僚屯。
蕾帽,在岽榄东部,海拔778米。
叫汪山,海拔768米,山下有六安护林站,附近有曾列为上思八景之一的应天池。
琴并山,海拔794米,北面是米含屯。
四士山,海拔734米,山势巍拔,四面方正,四方岭名称由此得来,山顶上有一大片地面积约70亩。山脚下有佛子屯。
布诺山,海拔690米,山下有屯隆水岩。
岽榄,是上思到扶绥的主要山口之一,民国年间上思至扶绥西长公路在此通过。
蕾伯山,海拔643米,山脚下有布透温泉。
加场山,海拔509米,附近有上葛屯和下葛屯。
朝交山,海拔579米,是思阳乡和星村与那琴乡那琶村交界山。
突客山,海拔526米,山形高峻,东部是那琴乡的那何屯。
定心岭,在四方岭最西部,海拔535米,附近是在妙乡的坝屯,过山界以北为亭凉医院。 [11]
凤凰山,为十万大山支脉,山势从西极岭起逐步升高,形成屹立于县境中部的高山。像一只拨散羽毛的凤凰,故名。州志载:“凤凰山形高骞,有振振欲飞之势,如凤翔然”。地形呈向斜构造,山势呈西南——东北走向,中部呈一山间盆地,盆地中为起伏不大的山丘。主要山峰有岜电灯、婆傲山、岜诺除、岜百浮、岜鞍马、婆庙、岜路迷、岽茶、岜腮、柳诺徐、岜百斗等,海拔均在600米以上,最高峰岜腮,海拔927米。 [11]
堂金山,为十万大山支脉,南起双板的佛子山,北至那板水库坝首,成南北走向,与凤凰山相对峙,山坡遍长松林,山谷多生阔叶杂木。主要山峰有佛子山、堂金山、三岩山、哥作山、 独秀山等。其中堂金山海拔712米。独秀山又称独秀峰,位于那板水库坝首西南侧,海拔492米,为八景之一,称“秀岭开祥”。 [11]
公牛山及其附近山岭,十万大山支脉,围绕上思县境东部,南起公正乡的鸡白屯,北至东屏乡的叫吞屯,成南北走向,是公正、思阳、东屏和那琴四乡的自然分界线,也是县境东部把水分成东西两个流向的分水岭,大部分山头为松林覆盖,主要山头有:排阳山,海拔567米, 原名扒羊,意为山形峭壁,羊扒不上,又称晨旭方隅,明弘治年间,知州罗环登玩,以阳日初升,即先照及,因改名排阳。公牛山,海拔520米, 山上有一块大石头,远看如一头大公牛,故名;因其山形尖圆如螺(壮语山叫蕾、螺叫西),而称蕾西。遍长松树,设林区瞭望哨于此。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蕾帽山、平广山、岽米含等。牛屎隘于岽米含和公牛山之间,县城去公正必经此隘口,1965年修建上钦公路从此通过。 [11]

钦州市余脉

钦州市境内十万大山东侧,有薄竹塘岭、龙王岭等支脉、 山峦蜿蜒起伏,有如群龙飞舞,由西北挺向东南。十万大山在境内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大龙山、王岗头、马★山、犁头咀、马脑、薄竹塘、狗挖山、闸门、马骝沟、收挥排、尖峰岭、南宁山、高床坳等10座,群峰中,以王岗山支脉的大龙山顶峰最高,海拔994.5米,其次为王岗头,海拔965米,多数山峰海拔在300—800米之间,坡度最大为70度,一般为30—50度,是市内的主要山区。高山常年云雾弥漫,雨量充沛,湿度较大。岩石以砂页岩、花岗岩为主,土壤主要有砂页岩赤红壤和花岗岩赤红壤等。茅岭江支流大直江、大寺江皆发源于此山南坡。山中多低谷,为南北交通孔道。森林资源丰富,盛产马尾松、杉、樟、楠、椎等林木及金银花、砂仁、巴戟、香茹、木耳等药材和土特产。动物资源主要有山龟、鳖、山瑞、果子狸、穿山甲、雉鸡等。 [4]

灵山县余脉

灵山县余脉主要山峰有:
鸡笼顶,海拔604.3米,位于旧州、三隆、那隆、烟墩4镇之间,是灵山茶叶产区;
白马山,海拔512.3米,位于旧州镇西面、太平镇东面。
以上的山脉、山峰,有的除了有种茶的悠久历史和在改革中辟为新茶区外,一般都生长有稀疏的马尾松、杂木、灌木丛、蕨类和草类。 [9]

扶绥县支脉

扶绥县县支脉主要山峰有:
蕾浦茶 位于东门圩南14.5公里。土山,南北走向,长1.1公里,宽0.6公里,海拔816米。因岭坡种有茶树而得名。
洞风山 位于东门圩南13.8公里。土山,东西走向,长1公里,海拔799米。因山上有洞,常有风从洞口吹出,故名。
蕾烟泰 位于东门圩南13.8公里。土山,东西走向,长1.2公里,海拔834.5米。山上杂草丛生, 植被荫蔽, 四季长青。相传山有许多野狸死,故名。
坟青山 位于那江圩南7公里。土山,海拔494米。此山巍峨,临那江水库。相传入夜山上发光如斗,为神灵之地,当地群众因迷信多上山觅地立坟,故名。 [8]

宁明县支脉

主要山峰有:
土龙山,图名捕龙山,位于桐棉乡枯楠村东南,土山,海拔1358米,为本县最高山。
吞仑山,位于桐棉乡枯楠村东南,土山,海拔710米,山上有67号国界碑,有原始森林、瀑布。
宝鸡山,山形似鸡。位于桐棉乡枯楠村东,土山,海拔1228.4米,有原始森林。
叫娇,位于桐棉乡枯楠村东,土山,海拔1001米。
百岩隘,位于桐棉乡枯楠村南,土山,海拔850米,长约2公里,有少许树木。是本县通往防城县垌中乡的重要关隘。
良球,位于桐棉乡板古村东北,土山,海拔930米,有树林,设有望火哨。
叫隘,位于桐棉乡板古村东北,土山,海拔630米,有松林,古时山坳曾设隘驻兵。
小星山,图名晓胜山,位于桐棉乡板古村东,土山,海拔1064米,有树林。
百瓜山,位于桐棉乡板棉村东南,土山,海拔1135米,山上有66号国界碑。
对念山、 位于桐棉乡板棉村东南,土山,海拔800米,有树林,山上有65号国界碑,山脚有水溪,溪边安有水碓。
枯隆山, ,位于桐棉乡板棉村西南,土山海拔954米,有原始森林,山上有63号国界碑,山中有棵大榕树。
派迁山,位于桐棉乡板棉村南,土山,海拔600米,山上有62号国界碑。
鸡甫山,山形似公鸡, 位于桐棉乡板岸村东部,土山,海拔871米,孤峰擎天,登山顶可望几百里。清朝广西边防督办苏元春务边时,在山顶用料石建1炮台,今已不存。
叫牌山,又名交排山,位于桐棉山那梨村西南,土山,海拔706米,山上有60号国界碑。
北达山,位于桐棉乡那梨村南,土山,海拔778米,山上有59号国界碑。
叫豪山,图名叫号山, 位于桐棉乡那旭村南,土山,海拔782米,山上有58号国界碑。民国时山坳挖有战壕,故名。
岽门山,位于桐棉乡恭敬村南,土山,海拔894米,山上有57号国界碑。
叫亚西,图名白盛山,位于桐棉乡恭敬村南,土山,诲拔852米,山上有56号国界碑。
浦土法拉,位于桐棉乡恭敬村西,土山,海拔847.8米。山上有瞭望台,无树木。该山曾被雷击,崩裂数十丈宽,故名。
浦土北旗,原名丈榜山,位于桐棉乡琴清村西北。近丈榜村,土山,海拔736米,山上松林密布。1940年有国民党军驻扎山上,山顶插旗,故名。
浦土下山,位于桐棉乡那马村南,土山,海拔580米,山上有55号国界碑。
波内山,位于桐棉乡那马村南,土山,海拔500米,山上有53号国界碑。
扣板,位于桐棉乡板烂村南,土山,海拔550米,山上有52号国界碑,山顶有块小平地。
扣黎,位于桐棉乡板烂村西南, 土山,海拔640米,与越南接壤。山高且陡,登山如登梯。
叫批,位于桐棉乡板烂村西南,土山,海拔613.6米,山上有52号国界碑的附碑二。防下,位于那楠乡板溪村南,土山,海拔879.7米,1976年于山顶建望火哨。
母牛岭,图名米坏岭,位于那楠乡那敏村北,土山,海拔504.6米。山上有测量标志。
那陶大山,位于那楠乡那陶村南,土山,海拔996米,有原始森林,八角林,中草药。
朝那,位于那楠乡那陶村西部, 土山,海拔981米,有松、杂木林。因山上有水利渡槽引水灌田,故名。
叫恶山,位于峙浪乡派台村东北, 土山,面积约3000亩,海拔500米,有牧场及松林。有小道经山坳通往桐棉,建国前土匪常于此行劫,故名。
坤厚山,位于峙浪乡那密村南,土山,海拔555米,山上森林密布,传说该山有个山洞,过去有麻风病人居住,故名。
宝盖山,位于峙浪乡峙浪村南, 土山,海拔564米,有松林。清朝苏元春务边时,在山顶用料石砌成炮台1座,今炮不存。
北旗山,位于峙浪乡洞浪村西, 土山,海拔530米,有松、杂木林。抗日战争时,曾有一班抗日军队驻该山,山顶插旗,故名。
潭洲山,位于峙浪乡堪爱村东, 土山,海拔543米,有松林。该山古为思陵州官所管,上有州官坟墓一座。
百贰级,位于峙浪乡爱店村西北,属公母山山脉,土山,海拔1282米,有原始森林。此山是通往公母山的主要道路,山陡,有一段路是120级的梯级路,故名。
公母山,位于峙浪乡爱店村西南,土山;海拔1357.6米,有原始森林,山高林茂,该山脉有两个高大的山峰对峙,群众形容它们如同夫妻一样。
派阳山,位于板棍乡林贴村西北, 土山、海拔811.3米,有八角、松、杉木林。民国年间,曾任广西自治军总司令的林俊迁雇瑶民于山种八角、玉桂等林木,今属派阳山林场辖地。
防空山,位于板棍乡林贴村西, 土山,海拔588米,有牧场、松林,四十年代日本飞机炸过此山,人们为了防空而挖洞,故名。
刚利,位于板棍乡林贴村南, 土山,海拔714米,有杂木,此山土质好,过去人们曾到山上种坡禾,收成甚好,故名。
狮子头,位于思乐乡那才村西南,土石山,海拔596.2米,山围约7公里。山上种有松木100亩, 单竹50亩,油茶树20亩,山中有洞,洞口宽12米,能容30人左右,山顶有草坪,常有人上山放牧,有测量标志,山形似狮子头。
观音山,该山形如盘腿而坐的观音, 位于明江镇百泉村南,土山,海拔712.2米,清代苏元春务边时在山上建有料石炮台1座,安大炮1门,1958年大办钢铁时取走。
枫门岭,在明江镇北, 土岭,海拔458米,过去是赴太平府之主要通道,有汛兵戍守。岭上砌石为拱门, 如城状, 俗呼交贡岭。
牛头山,因山形似牛头,故名。座落寨安乡安阳村旁。土山,海拔520米,山上有松林。
土山,海拔509米,山上有38号国界碑。
板象山,位于寨安乡那雷村东南,土山,海驮500米,山上有37号国界碑。
花山,位于驮龙乡耀达村东北, 石山,海拔400米,面积约6000亩,靠河面有崖壁画,画面宏伟壮观,闻名中外。
珠山,又名英山,位于驮龙乡珠连村河边。《宁明州志》记载:“其山壁立,直临江水,上半凸出如龙额,下半正平如削,旧传昔有渔者于黑夜时见光影如灯,往来闪烁,疑是珠也,因以为名。 [7]

其它地貌

隘口

嘉靖四十年(1561年)开始在上思与防城、钦州之间商旅来往的山口设防备警,清道光年间,为保护来往人员安全,城守拨兵设营于山下,民国年间一些隘口设有护送队,主要隘口有:
吞细隘,隘中有三石, 如品字,也称匡品隘。清设营驻吞细屯,距隘口5公里,过隘口为钦州界。
妹姆隘,清设营驻距隘口10公里的架堂屯,是去吊那隘必经的隘口,过吊那隘为钦州界。
叫怀隘,海拔544米,壮语称山口为“叫”,称牛为“怀”,意即山口较平,牛可走过,故名。清设营驻距隘口20公里的那齐屯。出隘口为防城界。
米军隘,海拔737米,民国年间开通,没设营护送,是经念书前往防城的隘口。
高雪隘,海拔1038米,路途甚陡,隘旁两崖壁立,其石皎洁光滑如玉,故名。清设营驻平河屯,距隘口20公里,民国时设护隘队一个班,过隘口为防城界,是从平河前往大录的重要通道,为民国年间商人来往较多的隘口之一,
游扶隘,在高雪隘西部,海拔1028米,民国年间开通,是经那畏屯往防城大录的隘口。
那勤隘,在游扶隘以西,海拔1120米,是从平江经笃象、福驮、汪门前往防城那勤圩的主要隘口,民国29年前私人组织护送队,驻平江圩。
扶隆隘,在大沟龙之西, 海拔1082米。是从那荡圩经平良、百姓前往防城扶隆圩的重要隘口,商人来往较多。清时期设营,民国年间设护送队一个班,驻汤那屯,1949年游击队设护送队二班,驻隘顶,直至解放初期。
平隆隘,位于扶隆隘西部,北基隘东部,海拔612米,现上扶公路从此通过。
北基隘,在平隆隘以西,海拔923米。是从华兰、经汪乐、汪瑰到防城扶隆圩的隘口,民国年间商人来往较多。清设营驻驮皮屯,距隘口20多公里。
北仑隘,在隘火沟顶之西,路经南屏江坡、六细屯到防城北仑。清设营驻平寨屯,距隘口20多公里。
阴街隘,在北仑隘以西,海拔1029米,从南屏经布成屯,过隘口到防城板蒙。清设营驻上洗屯,距隘口20多公里。
鸡笼隘,在薯莨岭南边,海拔1127米。过隘口即防城的板八,距越南边境较近,民国时期迁隆、那堪一带商人多从此隘前往防城。
婆皮隘,位于岸连山附近,海拔1232米,从南屏乡的常隆、桥贡、经念丁、百马屯过隘口到防城的横路村,此隘地势险要。
以上14个隘口,解放后,随着公路的发展,走山路的人逐渐减少,1979年修成上扶公路后,隘口大多荒废。 [10]
防城区境内,有:
高雪隘。在大菉镇北3公里,是防城县与上思县分界之隘。由隘脚至隘顶10公里,山路极崎岖,隘脚南为防城县新屋村,北为上思县平河村,相距20公里。
游扶隘。位于高雪隘之西,民国年间开通,是大菉通上思那畏屯隘口。
南西隘。大菉镇东北7公里,为防城县与上思县分隘,隘脚东北为上思那晒村,西南为防城县三垌村,相距15公里。
铜锣隘。距县城之北25公里,因有一石击之【口当】【口当】响,故以铜锣为名。与木脉隘(又名木马隘)距离1公里,东西相望,是平旺乡与钦州市大直镇通道,地势险要。
河洲隘。又名河洲径,两山夹峙,其中仅有一条路,北由隘脚至隘顶。
扶隆隘。(旧称叫夏隘)在扶隆乡西北10公里,在清光绪年间开始通行,是扶隆往上思必经之路,崎岖险要,现已开通公路。
平隆隘。现华扶公路从此通过。
白石牙隘。在那勤乡北面10公里,越隘10公里即上思县那当村,路途险峻,是那勤过上思之路。
大勉隘。在扶隆乡之西南,那良镇之东北,各距12公里,是那良经扶隆过上思之路。
大坜隘。在那勤乡小峰村东南4公里,那梭镇西北13公里,是那梭过那勤、扶隆之路。
教良隘。在那勤乡东5公里,是大菉过那勤之路。
风门隘。在江平镇东北7公里,隘长2.5公里,两旁峰峦夹峙,隘西南为银坑村,东北为黄竹大滩陇村。 (13)北岩隘。是峝中镇通宁明之路。
上义隘。又名丈义隘,是板八乡通峝中镇之路,隘之南与滩散黑山连接。
北基隘。又名三角灶。在扶隆乡北基之北7公里。由北基经南木岐过隘,到上思县的稔继村,跨越十万大山山脉。
牛屎隘。在扶隆、北基两隘之间,是那北过上思之路,路途崎岖险峻,现已通公路。
北仑隘。在那良镇北仑村7公里,由北仑越隘达上思县稔洗村,相距20公里,是那良北仑通上思之路。
阴街隘(旧称枯登隘,又称叫南隘)。北仑隘西,从那垌板蒙过隘可到上思南屏乡。
天斜隘。在扶隆乡北基村背,是北基往那良之路,甚为险要。
鸡笼隘。是防城板八、峝中与上思县的交界处,距越南较近。
分水隘。又名亭亮隘,是扶隆通往那良北仑之要道,距高雪隘12公里。
平寨隘。在峝中镇,可通上思县江门村,自隘脚至顶约20公里。
殿六隘。在扶隆乡,昔日荒僻险阻,1987年才开通公路。
叫爷隘。在扶隆乡,可通上思县稔板村,自隘脚至顶约10公里。
天山隘。在那勤乡,与大菉镇相连,可通上思县吞细村。陡壁悬崖,一线相通,自隘脚至隘顶约8公里。
叫怀隘。在扶隆乡。可通上思县舍交村,羊肠小道,极其险阻。自隘脚至顶约10公里。
婆皮隘。从大菉镇的横路村到上思县南屏乡的常隆、桥贡、念丁、百马屯经过此隘。 [12]

沟壑

上思境内的十万大山北坡,山峦起伏,沟谷连绵,树种繁多,有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的珍禽走兽,还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山泉瀑布,大小的山谷多达几百个,有名的大山谷有:
沉香山谷,包括广良、文怀、枯卜、堂厄等,位于公正乡那齐屯东南,龙山、猫鼻山以西,面积约21平方公里,森林密布,野生动物有狗熊、猴子等。沉香河发源于此。
岽阜山谷,位于叫安乡双板村松随山下的念书屯附近,面积约15平方公里,森林十分茂密, 加上附近把时山的森林共约1万亩,珍贵树种有椎木,楠木等,这一带的画眉鸟,特别喜鸣善斗。
黄泥沙岗山谷,位于高雪隘和那勤隘之间,面积约20平方公里,原始森林有紫檀、香梓楠、米柳排等珍贵树种,以及大种杨梅树。1907年钦州县三那起义失败后,王和顺领导的部分义军进入十万山时住过这里。
荒平崩,位于叫安乡平大屯荒米先之上,大岽兰顶以东一带山谷,面积约16.6平方公里。
平隆山谷,面积约26.5平方公里,树种和中药材资源丰富。现上扶公路从平隆山沟的深山老林中穿过,乘车从汪乐到平隆隘顶可观赏沿路高耸的山峦,奇特的悬崖,奔流的吊泉,清澈的溪流,参天的古树等自然风光。
六指岭,位于北基隘西部,面积约14平方公里,森林中有一半为大树古树。有成片的野生竹。名贵树种有阿丁枫、华南栲、竹叶楠。野生动物有野山羊、树鼠等。
米徐山谷,包括蕾盘岭,位于南屏乡江坡与六细之间,面积约14平方公里,原始森林中有格木、万年木、紫荆木,野生动物有狗狸、果子狸、穿山甲、猸子等。
天岸山谷,在南屏乡的米强,面积约26.5平方公里,原始森林中名贵树种繁多,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有猴、猿、金猫、巨松鼠、林麝以及白鹇、原鸡等。为较完好的自然林区之一。
阴街山谷,位于阴街隘以下,板线山和薯莨岭之间,面积约45平方公里,原始森林中有胸围1米以上的古树,多为大种杨梅树,属于一、二级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不少于天岸山谷,是面积较大的自然林区。
垄瓦山谷,在南屏乡的常龙村久宝山下,东边为薯莨岭,面积约30多平方公里,原始森林中有属于一、二级保护的动物老虎、豹、猴、猿等以及野山羊、狗熊、沙鸡等多种珍禽走兽。
光连山谷,在常隆村的百马、米鸡屯一带,面积约20平方公里,原始森林中,有猿、猴、野山羊、狗熊等兽类和沙鸡等多种鸟类。溪流中有高70多米的瀑布。 [10]

河谷

明江,西汉和东晋称侵离水,清代曾称绿水,发源于十万大山念板,流经上思县, 流程134公里, 河面宽120~150米,河床深2~3米,最深处7~8米,县内总落差51米,控制 集雨面积1891平方公里,向西流入宁明县,汇入左江、西江而入海。
大寺江发源于上思县公正乡鸡白村,属十万大山水系,流经上思公正、钦州贵台、大寺镇等乡镇,于大寺镇老简注入茅岭江干流。 全长69.3公里,流域面积599.2平方公里,其中钦州境内河长46.7公里, 流域面积455.8平方公里。 较大的二级支流有贵台江。 [13]
平福河,又名驮淋河,从汪乐河与批江河汇合处的汪品起,流经上思县,流程23公里,控制集雨面积568平方公里,系明江支流,平福河由4条支流汇合而成:汪乐河,发源于十万大山平隆沟,全长20公里。
德安河,发源于十万大山的汪门一带,全长约15公里,流经叫宝、派妈 等村屯。 汪乐、德安河集雨面积22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7.63立方米每秒,落差45米, 在德安村的汪淋屯汇合后到汪品屯又合批江河成平福河。渠坤河,发源于十万大山的天荣山, 全长14公里,集雨面积80.23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2.97立方米每秒,落差42米,流经念洗、 洗马、 渠坤、 平从等村屯,于平潭屯注入平福河。
平岩河,发源于十万大山薯莨岭,全长 27.5公里, 集雨面积17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34立方米每秒,总落差66.6米,流经汪 厘、百何、百管、枯潭、上寺、平岩、派岽、顶匠、赖浮等村屯,于汪凯注入平福河。
公安河,流经上思与宁明县接壤的边境。有两条分支流,一是发源于南屏 乡十万大山的岸连山;一是发源于宁明县那楠乡南面十万大山的宝鸡岭和那利一带。两分支 流于公安村的江叫屯汇合成公安河,全长76公里,总集雨面积1012平方公里。 [14]

气候特征

十万大山为广西南部重要的气候分界线,南坡的防城各族自治县,处于迎风坡地带,以及山地的抬升作用,降水量丰富,如那梭年降水量多达3700毫米,是广西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而北坡的上思和宁明两县处于背风坡,年降水量较少,如上思县城年降水量只有1119毫米,相当于那梭年降水量的30 %。由于十万大山的屏障作用,南坡冬季特别温暖,寒害较轻,为广西发展热带作物最理想的地方;而北坡明江谷地,寒害较重。河流沿山地两侧发育,形成典型的梳状水系。 [1]

植被生物

十万大山在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154科648属713种,单子叶植物27科179属354种。属中国大陆新记录的有4种,广西新记录的有10种。保护区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即狭叶坡垒、十万大山苏铁;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金毛狗脊、粗齿桫椤等13种。十万大山保护区昆虫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已定学名的有23目169科719种,其中有新属1种,新种27种,中国新记录种8种,特有昆虫27种,珍稀昆虫33种。在南坡海拔700米以下的地带, 是广西热带季节性雨林生长最好的地方,热带树种繁多,主要有窄叶坡垒、乌榄、白榄、海南风吹楠、桄榔、嘿咛、肉实树、红山梅、越南桂木、黄叶树、鱼尾葵等; 海拔700米以上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有黄果厚壳桂、厚壳桂、华桢楠、红椎等。人工林有玉桂、八角、橡胶等。十万大山是广西最大的八角和玉桂生产基地,产量占广西的1/3以上。为60%左右,木材蓄积量近300万立方米。南坡已建立国家一类保护植物—金花茶自然保护区;北坡宁明县有优良速生树种—桐棉松,因树形十分美丽,故有“南方美人松”之称。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5种:云豹、金钱豹、林麝、巨蜥、蟒;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44种,另有金银环、金耳环、玉桂、山羊、山瑞、蛤蚧、穿山甲、狗狸果子狸、猸子等。 [1]

资源分布

矿产资源

十万大山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灰岩、煤、油页岩锰矿、铜矿、金矿汞矿、铁矿、泥炭等。其中泥炭储量19万吨,铁:矿产地11处,储量矿石量0.907万吨。铁矿以赤铁矿为主,少量褐铁矿。锰矿2处,为堆积氧化锰矿床。 [15]

水资源

十万大山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主要有北仑河、那梭河、防城江大寺江大直江等发源于十万大山南坡,流入北部湾;明江河、平福河、公安河发源于十万大山北坡,流入左江;还有那板、小峰等大中型水库。 [16]

保护开发

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广西上思县西南面,属十万大山脉系,位于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西南部,距县城36公里,距南宁136公里,距旅游热点城市东兴100公里。
十万大山北麓,夏长冬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格外清新,没有大气污染。公园内有一片基本维持原始状态的热带雨林,古木参天,林海茫茫,群山连绵,雄伟峻秀,蕴藏着丰富、繁多、珍稀的动植物资源,集雄、奇、幽、秀、野、古为一体,森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是一座以休闲避暑度假为主要功能,1996年8月,十万大山森林公园经国家林业局评定为国家森林公园
王岗山风景区属十万大山山脉,主体处于钦州市钦北区大直镇西境,面积1637公顷。王岗山山高坡陡,壁绝峰险,森林密布,四季如春。孙中山曾在这里领导过王岗山反清武装起义,党领导的人民游击队曾在这里建立根据地。
王岗山险峻的山岳、丰富的森林和小巧玲珑的溪流是王岗山的特色景观。最高峰大龙山海拔994.6米,为钦州市第一高峰,五指峰、王岗头、笔架山等海拔超过800米的山峰有15座,海拔800米的平圩,地势平坦。 [17]
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境内,面积9156公顷,1986年建立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金花茶及其生态环境。金花茶是国家8种一级保护植物之一,有很高的观赏、科研和开发利用价值,保护区地处十万大山的兰山支脉,属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热带季雨林,区内分布有金花茶的3个种和1个变种,共35万多株,还分布有桫椤等19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穿山甲等6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巍巍十万大山,民间传说:它是一群大象变成的!古时,北部湾海水常常漫浸田园,玉帝决心改变它,为民谋利,就从远方征集十万头大象来围海。星夜,象群浩浩荡荡南下,但来到桂林的漓江边,一头大象因口渴,伸长鼻子猛吸水,赶不走了,玉帝赶路心急,一鞭打去,大象昏死了。那就是桂林的景点象鼻山。象群来到海边,天亮了,大象即变成一座大山!

这是神话故事。然而,十万大山古时是有许多大象的。县志记载:“洪武十八年,上思(县)象出十万山,命南通候率兵二万驱捕。”

明朝时,600多年前,象群出来糟蹋农田,用二万官兵驱捕,可见大象之众多!

峰峦叠嶂,山势绵延。这里,谷地矗高峰,峰间有“草原”。东部高山有数百亩平缓草地,形如一垌垌农田,可作跑马场,故山名“太平田”。“狮头山”在大山西部,似昂着的狮子头,在它最高处薯莨岭上,可望见遥远的北部湾茫茫海水。

志书说,高山上的“平·仙池”,池宽十余丈,四周天成石塍,大雨不满,大旱不涸,游鱼可数。传说池边有柑树林,果味香甜,但可食而不可带走,若私藏一两个下山,却头痛眼昏,丢了柑果才能见路。

神仙们常在池中沐浴,在池边尝甜果。

深山的“应天泉”瀑布,高约十层楼。古时逢大雨,瀑声如雷,隆隆作响,声传60里外,故称“应天泉”。官府觉得奇怪,听地理先生之言,瀑声巨响,将出强人,天下不宁。官府令将水口凿平,以息其声,然而,今逢大雨,瀑声能传十里外。

“沉香鱼虾,色黄味鲜”,县志说因溪旁有沉香树,水中沉香鱼其味特美。

古时有三人同寻此贵重药材,见到即刀斧齐落,议水运出山。但各人私心重,想谋归己,相争不停,便一火焚烧。火烟香味被玉帝闻到,急派员下来调查,来者将烧成半焦的木头推下河潭。沉香木水中千年不腐,鱼虾食其水即成贵重品。古时,普通人难尝到沉香鱼,富人都用高价竞相收买。

古时,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农民起义队伍常常开进大山休整。日本鬼子飞机多次轰炸山村民房。

 

其他:

隐匿在十万大山里的湘西:揭秘湘西令人毛骨悚然的神秘恐怖风俗

 

在湖南省,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就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湘西,位于湖南省西北方向。湘西州文化历史悠久,州内有首批文化名城凤凰县,老司城及大量的自人文景观遗迹。同时湘西州也是武陵文化的起源地。湘西号称方圆有十万大山,的确,湘西州实在有太多山了,山与山之间就夹杂着各个小村寨,即使在交通非常发达的现在,可还是有好多村落没有被开发,过的非常原始。湘西山多林密,从古时开始此地很多少数民族开始建立部落自行治理,这些部落大多相信巫术和蛊术,将上古战神蚩尤作为自己的祖先,更加使湘西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使湘西州地区出现了很多神秘而恐怖的民俗。

一:湘西赶尸

赶尸,是湘西苗族巫术文化里的一种行业。因为古时交通不发达而且湘西地区山岭交错,赶尸人这个职业就应运而生了。”赶尸“简单说就是利用一些赶尸行业内部的秘术,技巧,将客死他乡的尸体,带回家乡安葬。而赶尸之所以异闻于世,是其秘而不宣的赶尸技巧,在以前的湘西地区极其盛行,从明朝伊始,赶尸的传闻就流传于民间。

赶尸这一行业又是何人所创的呢?

传说和“奇门遁甲”有着很深的联系。奇门遁甲是道派中的术数,分法术和占卜两支,而古代重视人死后要落叶归根,无论走水路或者陆路运输尸体是非常让人忌惮的,所以就有术数高人利用所学来运送尸体获得报酬。但是赶尸是否为真呢?利用术数让尸体自行走路回到家乡?

我认为是不太可能的,真实的原理也有学者进行了分析,赶尸人确切地说应该叫背尸人或者抬尸人。

当运送一具尸体的时候赶尸人直接背起尸体,负重前行。或者借助竹子绑在尸体腋下,进行双人抬尸。因为每次运送尸体都是晚上,遇见的人都以为尸体在自己走,久而久之称之为赶尸。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人引路,在前方扔黄纸,摇铃,给背尸体的人指引路途方向。给人的感觉阴森恐怖。

当然,运送尸体在交通不发达的古时,的确是苦差事。赶尸人必须得有的技能就是防腐技术,否则短则十多天,多则足月的赶尸过程中,尸体肯定会发生腐烂,现在,赶尸人已经彻底绝迹,这些防腐绝技应该也已经失传了。

二:湘西蛊术

湘西蛊术分为医蛊术和毒蛊术两种,流传于坊间的蛊术种蛊害人就属于毒蛊术。毒蛊术的中蛊表现为寄生虫表现;过敏表现等。有一说法是晋朝以来文献就有对蛊术的记载包括虫蛊、蛙蛊等。毒蛊术在明朝时就被禁,只有少数人掌握。坊间一直流传湘西苗人养蛊下蛊神通广大。

以前很多人认为蛊术是迷信,但现在经过明湘西蛊术是一种利用激素或动植物生化物质及微生物来调整改变生物性状的技术,它的起源与中医在同一时期。属于通过人类自行探索研究借助生活中所能掌控的方法探索各种物质的互相作用情况并且实现应用的知识体系。蛊术其实是中医的一个分支。

在湘西苗疆流传黑苗人掌握了蛊术,而他们养蛊都是密而不传的技术,只能大体的制蛊方法:在端午节收集毒虫,传说端午节这天毒气正盛。

“蛊,多于端午日制之,乘阳气极盛时以制药,是以能致人于病、死。”又:“多用蛇、虫、蜈蚣之属来制,如果无法解救时,一触便可杀生。”

蛊的种类大致有十一种,分为:金蚕蛊、石头蛊、泥鳅蛊、中害神、蛇蛊、疳蛊、肿蛊、癫蛊、阴蛇蛊、生蛇蛊篾片蛊。

分类: 通识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蜀ICP备16001794号
© 2014 - 2024 linpxing.cn All right reserved.